王衍是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西晋末年重臣,喜好老庄学说,当他解读玄理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一把与手同色的玉拂尘,神态从容潇洒,谈论口若悬河,倾动当时。当他讲错时,却又随即更改,时人号为“信口雌黄”。
王衍接连担任显要职务,很多年轻求仕的人,没有不仿效他的。但他崇尚浮华放诞,又被许多人追捧,因此清谈渐渐成为了世间风气。
他幼年时,曾去拜访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山涛见到他后,感叹了许久。等到王衍离开的时候,山涛目送他走出很远,又感慨地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这个人。”
王衍的舅舅羊祜就很看不惯王衍的做派,批评王衍身处高位,却宅心事外(在其位不谋其政),经常信口雌黄,干的都是伤风败俗的事情。
有一次,皇帝下诏命百官举荐可以安定边疆的人才。王衍起初喜欢谈论连横合纵的游说之术,所以尚书卢钦举荐他为辽东太守,王衍大惊,不敢就任。从此以后,他不再谈论兵法,整日里只是吟咏谈玄而已。专门谈论《老子》、《庄子》。
他的妻子是郭泰宁的女儿,“才拙而性刚,好管闲事,聚敛无厌”(没什么本事还犟的像头驴,好管别人的闲事,而且贪得无厌),甚至让婢女去路上拾粪卖钱。而王衍是个视钱财为粪土的人,他非常痛恨妻子的“贪浊”,口中从不提及“钱”这个字。
后来,王衍兵败被石勒(后赵开国皇帝)俘虏。由于王衍的名气很大,石勒就亲自接见了他,并客气地称他为“王公”,询问了晋朝的内情,王衍陈述了晋发生祸乱及失败的根由,分析得鞭辟入里,切中要害。石勒听得很入神,一时竟忘了吃午饭的时间。王衍察颜观色,感觉有脱身的门道,就借机为自己开脱,说自己打年轻时就不参与政事,只想做点学问,晋朝大政方针的失误都与自己无关。听了王衍的话,石勒突然变色,大怒道:“你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时就在中央任职,直到满头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说完,令左右侍卫把他拖出去。
石勒对他的同党孔苌说:“我走过天下的地方多了,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应不应当给他留命?”孔苌说:“他是晋国的三公(很大的官,相当于中央常委),都不肯为晋朝出力,还能为我们出力吗?”石勒点头说:“对他这样没有筋骨的人,杀他不可以用刀。”当天夜里,就派人把墙推倒,将王衍活活压死了。王衍临死之时,回头对人说:“唉!我辈虽然不如古人,但以往如果不是崇尚玄虚,而努力匡正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啊!”死时,年仅56岁。
当当当,二神穿越时空来到西晋,一睹王衍的风采。此时的王衍正在担任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县令。
王衍现在官虽然当的不大,但是他是出生于名门,到了一个地方总得做出一点样子,不能有辱家门。于是,王衍上任后就大谈政治民生,极力鼓动下面的官员要有所作为。他自己更是对民生问题大谈特谈,侃侃而谈,常常废寝忘食,但他从不深入群众。
直到元宵节时,他带着县里的大小官员去看花灯,正想作诗一首,突然被群众围住告状。为首的是一位70多岁、腿上有残疾的老汉,其他人是这个老汉的子女和亲戚。老汉告地主王金霸占了他们家的土地和两个儿媳妇,还把他们一家四口逼到大街上乞讨,老汉话说得十分凄惨悲凉,看着这群衣衫褴褛的老农民痛哭哀告的场面,王衍也流出了两行清泪。他当即承诺一定给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同时用毛笔把这件事情写在了自己的胳膊上,以向群众表示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态度。群众得到了王衍的承诺,这才高高兴兴地、相互搀扶着离开。
到这群人一走,王衍就吐了口唾沫把字擦掉了,又朝着群众离去的方向骂道,“这种王八蛋,长上个罗圈腿也拦不住你告状……以后不能来这儿看灯了,得躲远点。”
师爷(相当于现代的秘书)对王衍的话深表赞同,他叹息了一声摇着头说,“您就算长上飞毛腿,也躲不开告状的。”
王衍听了师爷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有所领悟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谈民生类的话题了,转而谈起了兵法,兵法在县城里没有用武之地,但却可以满足王衍清谈的**。
王衍凭借着雄厚的家族背景,很快就到中央做官了。王衍的口才实在太好,虽然身居高位,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工作实绩,但他的口才却是真正达到了迷惑众生的地步。他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连那些掌管军事的藩王也深感折服。尚书卢钦更是对他关爱有加。
有一次卢钦请王衍喝酒,两人大谈兵法,卢钦被王衍的“才能”深深地鼓舞了,激动了起来。
卢青: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不成就一番雄图霸业,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
王衍: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卢青:王大人如此精通兵法,为什么不去边疆冲锋陷阵,而是整体坐在十来平米的小办公室里,昏昏度日
王衍:“我时常有这个抱负,只是没有机遇。你也知道,自从国家统一后,就一直太平无事。我是想干事都没有施展的空间。”说完,王衍立即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这让卢青更确信王衍实在是个怀才不遇的人。
卢钦身为尚书,有向皇帝举荐人才的职责,王衍这种情况,让他感到责任重大,他立即握着拳头向王衍保证:“一定给你找到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王衍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一下就荡然无存了,他不冷不热地说,“但愿如此吧。”
很快,机会就来了。匈奴主力南下,边关告急,皇帝急下令举荐人才。尚书卢钦欣喜若狂,立即举荐了王衍。王衍是名门之后,又能言善辩,精通“兵法”,这让皇帝也很看好他,立即任命为辽东太守,开赴前线与匈奴决一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