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打掩护
曼德勒是缅甸曼德勒省的省会,这座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曾是缅甸皇宫所在地。作为缅甸的故都,同时也是缅甸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由于缅甸古都阿瓦就在曼德勒近郊,所以曼德勒还有个名字——“瓦城”。
二战期间曼德勒是华夏远征军和菊国侵略军的主战场。著名的曼德勒会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华夏远征军集中了整整三个军和英军的五个师,共计二十五万人的优势兵力准备在此与菊国缅甸方面军的四个师团十万人展开决战。
可最终这场战役却由于英军出尔反尔提前撤退,让远征军孤军奋战最终失败了。
一场大战之后,远征军向北撤退,留下了很多的伤兵战俘。至今在曼德勒都聚居着大批的华侨。
由于此地地理位置优越,一直以来就是传统的翡翠交易中心。缅甸各大矿主,都在曼德勒设立了分公司,所以也可以说曼德勒才是缅甸真正的“翡翠之都”。
缅甸公盘刚刚兴起的时候,公盘一直都是在曼德勒主办的。不过由于曼德勒这里并非由政府军完全控制,还有其他各地方势力的存在,所以政府后来才将公盘转移到了仰光。
沿着皇城的护城河,关毅他们乘坐的奔驰车缓缓地穿过城区。
看着周围街道和店铺上的华文店招,关毅有种来到了华夏内地的感觉。周围的建筑年头都比较久了,斑驳的墙面透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这里怎么这么多华人啊!”关毅听着路边行人用汉语交流,不由得感叹道。
“关老板,这缅甸虽然是军政府执政,可真正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却是我们华夏人……”黄文炳的话语中不无自豪地说道。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关毅赫然看到前面一个“华夏移动”的大幅广告。
感情这缅甸国内手机通讯业务都有华夏公司的参与……
东南亚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华人移民最多的地方,和菲律宾印尼等地的华人相比,缅甸泰国这些地方的华人地位要高很多。缅甸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属国,独立之后的历届政府也和华夏保持这非常友好的关系。
缅甸的地方势力中甚至还有华夏族裔的果敢族。曼德勒等地又是华人聚居区,如今曼德勒的经济,就基本掌握在华裔手中。
在皇城大酒店办理了入住手续之后,谢五福悄悄给孟雄打了个电话。孟雄那边正好也想和谢五福提前沟通沟通,他们就约好了一起找个地方“聊聊”。
谢五福是在关毅的房间里给孟雄打的电话,这件事谢五福并没有打算瞒着关毅,挂断了电话之后,他小声对关毅说道:“老黄这小子不地道,我得先和老孟他们几个商量好了,可不能让这帮掮客给合伙卖了!”
对于谢五福有这种想法,关毅自然是非常欢迎的,他到时候也就不用顾忌黄文炳和谢五福的关系了。
关毅想了想说道:“你去和孟雄他们谈,我找老黄带我去老皇宫转转……”
虽然谢五福也很想让关毅和他一起去,不过关毅提出帮他打掩护,倒也是个不错的建议。
关毅朝谢五福笑了笑之后,就去找黄文炳了。
“黄老板,现在时间还早,吃晚饭之前带我去皇宫游览一下行吗?我可是两眼一摸黑啊……”
关毅的请求,黄文炳原本不想答应的,可想到谢五福对关毅的推崇,他也不愿意得罪关毅这个赌石“专家”。
他想了想说道:“要不叫上老谢一起吧!”
关毅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我刚从他那边过来,他说有点头疼,不去了……”
他这么一说,老黄也就没再去找谢五福,领着关毅就下楼了。
曼德勒的皇宫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皇宫,位于古城内正中央。二战时期这座皇宫曾经被毁,现在的是1989年缅甸政府依据历史图片和资料重建的。
皇宫有两个地方必定要到,一个是高三十三米的了望塔,爬上一百二十一级楼梯后,可以鸟瞰整个皇宫及曼德勒市的景色,不过关毅他们去的时候,正好碰上例行维修,了望塔的大门紧闭,外围还搭着脚手架。
这缅甸的皇宫和燕京的故宫相比和一个小王府差不多大,不过里面的建筑到也不少,皇帝上朝召见群臣的大殿、居室、嫔妃居住的一大片后宫,金瓦红墙,都是缅式风格,可惜都只是空荡荡的房子,连家具陈设都没有。
虽然关毅转了一会儿就有些兴趣缺缺,不过他表面上却装出了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
转完了皇宫之后,又去了金色宫殿柚木寺庙,这地方就在皇城内部,据说原来是敏东王的寝宫,而这个敏东王就是曼德勒的命名者。
敏东王是缅甸历史上最后第二位君主,其继任者锡袍王在任期间发生了第三次英缅战争,锡袍失败被俘,缅甸就此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听着黄文炳的介绍,关毅倒是颇为感慨地说道:“这敏东王其实和清朝的光绪差不多,在任期间倒也是想有些作为的……”
关毅在这里大发感慨的时候,黄文炳早就有些不耐烦了,他看了看手表说道:“关老板,我们回去吧!明天一早还要去矿区呢!”
关毅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笑着说道:“不好意思,今天麻烦黄老板了!”
他们回到酒店的时候,一进大厅就看到了谢五福。
“老谢?你不是头疼吗?”黄文炳有些纳闷地问道。
谢五福是背对着他们往服务台去的,关毅知道他应该也是刚回来。
“哦……是啊!我刚刚出去转了转想要买点头疼药……可出门就找不着方向了!只好回来!”谢五福支支吾吾地应了一声。
听到谢五福的回答,黄文炳显然有些不太相信。
晚饭吃到一半,黄文炳接到一个电话出去了。谢五福悄悄地对关毅说道:“等会儿我去你那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