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子越跟着陆建华一起去乡村小学。
小学不大,一个简陋的操场、一排平房。教室大而空旷,两边窗户只留了个洞口,窗框和玻璃都没有。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合班上课,分成两列端坐,中间隔着一条走道。
砖砌的桌子和板凳上面抹了层水泥砂浆,坐浆找平后表面泛着青光,夏天使用凉意沁人。
教室正前方有一块大大的黑板,水泥墙刷上黑色油漆,表面粗糙,特别费粉笔。时间长了油漆磨损,黑板表面有些斑驳,露出底下的水泥,老师板书的时候得挑地方下笔。
陆建华上小学二年级,他是个猴子屁股,根本坐不住,一会摸桌脚一会钻板凳,半刻不得安宁。反而是小小的盛子越端端正正坐他旁边,专心听老师讲课。
老师教小朋友读书:“年、月、日、时、分、秒——我们和时间赛跑,奔向二零零年。”
盛子越也跟着念。坐在这个四处透风的教室里,专心读书、写字,不必操心柴米油盐,不用忧虑饥饿死亡,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砖砌的板凳很长,坐了三个孩子:盛子越、陆建华、陆高荣。
陆建华的同桌是同村的陆高荣,虽说血缘早已经出了五服之外,但论起辈分陆高荣还得叫陆建华一声“叔”。
陆高荣是遗腹子,父亲那一支人丁不旺,没有兄弟姐妹帮扶,爷爷奶奶早早去世,家中只有寡母一个。他生得眉清目秀,头发修剪得极短,衣服浆洗得很干净,就连补丁也打得比别人好看。同色的布、细密的针脚,一看就知道他母亲是个勤快人。
他话不多,上课的时候坐得比谁都挺直,一双眼睛露出极度渴望的眼神,明亮得就像是傍晚天边第一颗亮起来的启明星。
他是个早慧的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思考,天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地为什么会有饥荒、丰收?人为什么有的在地里刨食,有的在县城上班?
书,会告诉他所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