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张国荣表情认真,蓄满胡须的下巴,也让他显得格外严肃,双手将一团雪白的面团,重重的砸到面板上。
“哇~”一旁同样是满脸胡须的王宝强,赞叹的发出声音。
同样是留着胡子,张国荣依旧是美男子,而王宝强则显得异常潦草。
不过不打紧,他在电影里的定位,还是搞笑角色。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葛大爷,在这部电影里,他一改往常的光头形象,而是以茂盛的毛发示人。
担任的是科考队的领导,经常板着脸,爱好是讲冷笑话,反差极大。
所有的配角都个性鲜明,毕竟聚集如此多的大牌来出演,如果仅是露个脸,就太过于暴殄天物。
当然,主视角还是以张国荣扮演的考察队厨师切入,用美食来抚慰这群深入南极的勇士。
一道道华夏美食,就是对故土最好的卷恋。
眼下,张国荣就在做拉面,纯手工制作,一镜到底,不使用替身。
就这手艺,他学了足足两个月,这也是演员敬业的体现。
整部电影中,展现出的美食极多:拉面、饺子、老干妈炒饭、肉夹馍、千层饼、番茄炒蛋、麻婆豆腐、香辣土豆丝、卤味……
虽然只是家常菜,但是在这个寒冷的地方,显得格外珍贵。
实际上,由于南极的严峻条件和科考队员用餐的特殊性,只有严格的航空配餐标准,才能满足南极科考队的长期饮食要求。
《舌尖上的南极》毕竟是电影不是纪录片,所以会综合各个科考队,进行艺术加工。
像长城站这种靠海的科考站,可以很方便的收到补给,和国内吃的没什么区别。
惨的是南极内陆的科考站,不方便接受船运物资的。
在电影里,牛肉、羊肉、猪肉、鱼肉、海鲜,肉是管够的。
菜则是珍贵的,土豆、刀豆、毛豆、蒜薹、萝卜、竹笋、油菜等蔬菜,则全都是速冻。
由于长途海运颠簸,加上直升机吊运,一些水分较多的叶菜和白萝卜等蔬菜容易被压烂,会被最先“抢救性”地吃完。
到越冬的最后几个月蔬菜不多时,还有木耳、香孤、粉丝等干货,张国荣还会用豆子发豆芽、磨豆浆、做豆腐。
电影里张国荣是粤菜大厨,粤菜清澹,最讲究“鲜”,可南极吃速冻蔬菜和肉,质地口感都极差。
而且科考队员冬天活动量小,太清澹了不下饭,所以饭菜多爆炒成多油多盐的重口味,而且越往后味道越重。
所以张国荣带了尽可能多的调味品,他要一年365天变着花样,使出“72变”的烹饪技法,以保证至少半个月内主菜不重复。
厨师在南极做饭,就像绑着沙袋跳舞。食材有限又不新鲜,炒菜的煤气灶看起来很旺,其实火力不够。
这些都是电影里展现出的问题,另外还有极夜极昼现象,生物钟都会紊乱。
而贯穿整部电影的剧情,就是张国荣从电影一开始就进行的无土栽培蔬菜,就那么一小茬绿色,却代表着“生”的希望。
据说最早的时候,科学家和探险家去南极,会吃企鹅和海豹,但那都是陈年往事了。
现在科考站密密麻麻,你敢吃个企鹅,回头就能被国际谴责。
要知道南极科考站,一年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躲在屋里猫冬,监督“邻居”在干啥,自然就成了最佳消遣方式。
其实在现实里,各个科考站之间还会串门儿,带着自家特色的美食,电影里也会体现着一幕。
在我国科考站周边,是毛子和三哥,过节的时候,会友好互访,聚餐交流:烤牛肉、烤猪腿、炸鱼、三文鱼,有着浓厚的印度风味咖喱鸡块也令人难忘。
当然不能忘了毛子的特色,他们会带很多伏特加和各种酒,即御寒又可以解思乡之愁。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相当治愈温馨的电影,对票房的“野心”不大,过亿就成。
说到票房,在董熹进组拍戏的这段日子里,姜闻依旧带着《智取威虎山》的主创人员进行路演。
而随着《无极》的口碑暴跌,连锁反应也出现了,整个第二周《无极》才拿下1500万的票房,还不如第一周的单日。
院线方面不可能保持如此大的排片场次,而空出来的场次,让给哪部影片?
只能是《智取威虎山》,于是在上映第三周的情况下,这部电影的排片竟然比第一周还多。
票房数据也是不负众望,首周1.2亿,次周8000万,到了第三周更是飙升至1.1亿。
三周过三亿,票房最终冲上4亿,成为国产第二部票房过4亿的电影,也只是时间问题。
基本上锁定年度票房冠军。
2004—2005,连续两年的年冠都是主旋律电影,毫无疑问这个题材,重新活了!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无极》最终也能拿下1.3亿~1.4亿的高票房,但是东方魔幻这个题材,死了!
反正估计10年之内,没有人敢重新拍这个类型片。
《惊涛骇浪1998》和《智取威虎山》不但在票房上取得胜利,口碑方面也是正面居多。
目前在国内最专业的评分网站茄子网上,两部电影的评分一个8.8,一个9.0。
这是相当积极的分数,要知道目前茄子网的评分潜规则:7分以上正常
7分以下,外国作品高一分,华语作品低一分。
老影迷都懂,找片的时候,外国片自动减一分,华语片自动加一分比较准。
另外,喜剧片和恐怖片也自动加一分为好。
主旋律题材,除了经典作品外,近几年的就没有高于5分的。
除了在茄子网上,微博、辣椒票务网、天涯等网络平台,两部电影的影评,也是全线飘红。
【这是一部充满荷尔蒙的火药桶,145分钟的电影全是高潮,我连演职人员表都舍不得错过!】
【特效和技术革新,能看出国产电影技术层面的进步,感动。】
【台词一流,幽默且富有深意,剧情结构紧凑,首尾呼应,完成度超棒!】
【姜闻还是那个姜闻,虽然他已经是董熹的形状了。】
【可以看出,姜闻有意识在模彷董熹,尤其是那种漫不经心的搞笑,太对那个味了。】
【唯一的遗憾是,这部电影没有董熹的身影,许久未见,我想念他~】
也有唱反调的,但按照点赞多排前排的规则,往往要翻好多页,才能找到。
还有网友提议,根据两部电影的成功,要单独分出一个类型片:商业主旋律。
获得了大量的支持。
以前主旋律是任务片,拍的好坏与否,都有人买单,但如今行不通了。
至于《智取威虎山》能否拿年冠,也不是没有悬念。
毕竟12月8号,董熹的《叶问:一代宗师》就要上映,不到三周的时间,能拿多少票房还是未知数。
董熹的实力和号召力无需质疑,但网友担心的是程龙……
毕竟截至目前为止,大哥成最好成绩的电影依旧是95年《红番区》的9500万。
距离今年,刚好是十年时间。
“啥?我成拖后腿的那个了?”大哥成震怒。
对此,网友也产生了争议。
“我承认《智取威虎山》的票房很棒,最终拿下4亿也不成问题。”
“但我始终坚信,国产电影率先破5亿的导演,肯定是董熹!”
“我也承认,但今年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即常人所不能及,方为大丈夫!”
“三周不到拿5亿?那不是奇迹,那叫痴心妄想!”
就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弱弱的声音插了进来:
“你们是不是忘了什么?今年还有老谋子的《千里走单骑》啊!”
接连便是他的观点,什么“《英雄》和《十面埋伏》都已经证明票房号召力”,什么“老谋子+高仓健比董熹+程龙更有吸引力”。
引得网友哄笑起来,网络上瞬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