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殿中之后,殿中侍御史还要检查队形,避免有人站错位置。
有值班的金吾卫将军认为平安之后,高声喊道:“左右厢平安,请陛下升殿!”
这话说完之后,就有人打开了后门,皇帝李世民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走了出来,慢慢走向御座。
众人在行过礼之后,有门下五品给事中高声说道:“有事速奏!”
于是,官吏们就按照既定的顺序,凡是有事的就要向皇帝禀报。
按照规矩,朝会之上只能禀报大事。
很快就轮到了李义府,因为监察御史是在最前一排,比宰相还要靠前。
只见他出班奏道:“陛下,臣李义甫有事奏!”
“奏!”
“陛下,臣听说,昨日陛下拜现任制糖使李元白为典书使,管理弘文馆典籍,臣以为此举似乎不妥。
李元白不过是一赘婿而已,身份实在卑微,再加上也不知其文才几何,在弘文馆当菜实在有辱斯文,也从未有先例,请陛下收回成命!”
他刚说完,国子祭酒孔颖达跟着出班奏道:“陛下,臣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孔颖达有事奏!”
“奏!”李世民眉头一皱,知道他要说什么。
“陛下,臣意见与李御史相同,那李杜乃是赘婿,岂能担任弘文馆典书清职?赘婿在先秦与奴仆无异……”
孔颖达旁征博引,把赘婿说得一无是处,最后也要求皇帝收回成命。
他说完之后,又有若干清职文人也跟着表示反对。
所谓的清职,是相对于浊职而言,也就是专门玩笔杆子的人,大致包括:
尚书六部员外郎以上、御史台各级御史、中书门下二省七品以上(不含主书)、秘书省及国子监大部分官员,弘文馆学士以上,还有九寺五监丞等等。
清职官才最有可能当上宰相,其他官员的机会连10%都不到。
就在李世民郁闷不已时,突然有一人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朝散大夫、给事中马周有事奏!”
“奏!”
“陛下,微臣与前面的诸公意见相左!据微臣所知,没有任何条文规定赘婿不能担任官职!既然法律没有规定,就可以执行,否则要法令有何用?
再说,诸公可能搞忘了,《孟子》中有言: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些古之贤者,有人是犯人,有人是市中小贩,就因为他们有才能,所以就能拜为卿相。
臣听说,李元白在山中修道多年,身怀奇术。既如此,臣以为应当不拘一格重用,如今他最多也就相当于散官,又有何不可?
臣不仅认为李杜可以担任典书使,而且还应该一个职事官,以方便给职田、禄米……”马周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众人一看,心想,这马周厉害,一出手就击中了孔颖达等人的要害。
李世民原以为马周也要反对,谁知他不但没有反对,还建议给李杜加职事官,真是太难得了。
“嗯,马爱卿之言很有道理……”李世民点点头。
旁边孔颖达立刻反驳道:“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环境大有不同,岂可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提并论……”
他说完之后,马周又跟着反驳:“孔公,咱们就说眼前,前左骁卫马大将军(马三宝)不过是平阳公主的家童,不是一样的紫衣加身,官居三品?
还有应国公(武士彟),他从前也是一商人,后来不也担任工部尚书,这可是清职官员之极品……”
“那又不同,那是在我大唐立国之初,人家有战功……”孔颖达毫不退让。
马周一听,他还给自己犟上了,反正法律没有禁止赘婿为官,你就说不过我。
于是他立刻又反驳道:“战功是功,制糖、印书难道就不是功?东汉蔡伦造纸,因而得以封侯,印刷之术如成功,恐并不比造纸术功劳小……”
李世民看他二人争论下去也没完,于是挥挥手道:“二位爱卿,此事就不要争论,听听大理寺孙卿意见如何?”
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孙伏伽虽出生小吏,也被当时文人所轻视,不过他办事非常公道,不唯上只唯理,皇帝非常信任他。
他听见皇帝点自己的名,赶紧出班应答:“陛下,臣以为马公之言更为有理,法无禁止则可行,否则要法何用?
至于惯例,当然也应该遵循,不过遇到某些特殊人才,完全可以酌情破格录用,何必拘泥于旧俗?”
他这么一说,几乎就是盖棺定论。
不过,李世民不想就此轻率了结,又看着长孙无忌问道:“赵国公意见如何?”
长孙无忌拥有极高智商,办事能力少有人能及,现在他是李世民的心腹。
见皇帝亲自点将,长孙无忌赶紧出班拱手:“陛下,臣认为法为大,法律无禁止则可以实行,因此让李元白为特使并无不妥,至于马公说的给他加职官,似乎可以放一放,看他印书成绩再说。”
李世民一听,终于松了一口气,看着马周,心想,此人还是能办大事的。
“马爱卿再兼修国史,准一子入国子学!”李世民道。
马周一听,大喜:“臣多谢陛下!”
说完,他心想,担任兼修国史,每年的赐会要多几百贯。至于一子入国子学,这可是三品官才有的待遇!
李义府这时后悔不迭,心想,都是老师孔颖达添乱,自己才首先表示反对。
有了今日之举,今后若要想再升官就难上加难,早知道就不答应他了。
真是一步棋走错满盘皆输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