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爷,几位爵爷!”
说话的正是洪承畴,此刻他正捋着须髯笑着对自己的新主子清国公吴三桂,然后缓缓又将目光投向吴襄、吴三凤、吴三辅,然后一幅当世诸葛亮的模样儿道:
“咱们现在拥有30000多汉人火枪兵,分上中下三师,配上近千户随军家属(主要是军官,吴家军的士兵主要是光棍青少年)又80000蒙古仆从军及30个千户的蒙古人。
以当前的体制,是不足以以寡驭众的……这些日子卑职与众多幕僚思来想去也只有效仿建奴金八旗……”
他说到这里就发现吴三桂眉头紧皱,似乎一听到建奴二字他就不由的厌烦……脑海中不断地闪现着他率军大肆虐杀建奴,直到将他们统统杀光为止的美好画面……
而且据他所知,目前辽东被阉割的建奴农奴不是劳累而死,就是因为年老不支而被庄园主们武力赶了狭小的峡谷,活生生相互就食,最终死绝……
不过有个秘密他到现在没有跟任何人说,那就是他当年率军捉了近千建奴轻壮,送上了一个不知名的海岛……根据与他合作的锦衣卫校尉在一次酒醉后的透露,这些建奴轻壮是用来做劳什子医学实验的。
那个小岛岛主原先不过是顺天府一个仵作,他家据说从前宋承平时期就在开封做仵作,后迁移至临安…….直至老朱光复华夏,才随着永乐迁都北京…….
妥妥一个仵作世家啊。
因此朱大昏君就先授予其一个骑士头衔,让他召集几个仵作及江湖郎中在小岛上做研究,只要有突破且被朱大昏君认可,就可以晋爵……
“亨九先生,”吴三桂似乎并打不算接受这个方案,顿首道:
“难道除了那个所谓的八旗制度就没有其他了吗?而且本爵将来是诸夏国君之一,如何能行蛮夷之制?到时候陛下和天下人还怎么看?”
他说到这里就露出了鄙夷的神情,讥讽道:
“当年本爵跟随陛下将所谓的建奴八旗杀得片甲不留…….有什么好用的?”
洪承畴却依旧捋着胡须,一张老脸上尽是谄媚之色,他虽然被朝堂排挤,被迫辞官归隐,但是现在却又有可能辅佐一位英主草创一国,有此一志,夫复何求?
“长伯,你就让亨九先先说说嘛。”
吴襄倒是一副奸商的模样,这些年他一直掌管着吴家商行,后来又管着吴家军的后勤,因此锻炼了一股子奸商气质。
“好吧!”
吴三桂也是孝子,只好默默点头;但是眼中依旧是不怎么重视的神色。
“公爷,”洪承畴不知道什么时候手中多了一把鹅毛扇,轻笑道:
“这八旗制度虽是蛮夷建奴之法,然也有可取之处啊……
昔日老奴酋十三副甲为何能混同黑水野林之蛮人?依靠的就是这八旗制度,将各个部落统合在一起,打破部落松散的组织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军事服务…….”
果然吴三桂眉头稍微舒展了一点,他现在不是当年那个被朱大昏君洗脑的无脑青年了,而是一个在外统兵多年的将主,这心思早就成熟了不少,什么为汉人开拓生存空间之类的屁话,他现在肯定不相信。
而为老吴家,为他吴长伯创立一国才是最要紧的,至于这方式方法重要嘛?
至于刚刚他对洪承畴说出的八旗制度不满意,那是因为当年的建奴八旗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而且还是被自己虐杀的那是败将。
现在一听他说可以打破部落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军事能力……这不就是帮助他的吴家军有效控制那些蒙古部落嘛?
虽然他的三十个千户,约20多万蒙古人中,有近两千多蒙古人被天道教教化为准汉人……倒不是那些蒙古人不想做蒙古人,而是为了凸显汉人身份的显贵,每次“抬旗”的名额低的可怜。
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靠军功和杀他们自己同胞为主的“抬旗”。
“哦?”吴三桂沉思半晌才缓缓抬头,却有立马露出了担忧的神色,苦笑道:
“可是陛下那边…….”
“陛下那里好说!”洪承畴摇着鹅毛扇,轻笑道:
“当今陛下乃是昏……额,是明君圣主,可不管什么手段,只要公爷能将老毛子打败建立大清国,陛下一定会支持公爷的!”
“爹!”吴三桂并没有立马回复洪承畴,而是对着吴襄道:
“你觉得此事可行?”
吴襄品了一口好茶,放下茶杯淡淡道:
“亨九早年跟随陛下可是平辽过,想必早就了解陛下了,而且长伯这些年跟随陛下就不知道陛下的脾性?”
吴三桂这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恍然大笑道:
“是了,本爵怎么忘记了?”
他吴三桂之前钻进牛角尖了,现在被洪承畴和老爹一提点,才恍然大悟,在座诸位只有他才是跟随圣天子时间最久啊。
虽然陛下的臭名声在外,可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圣明啊,要不然怎么能创下如此伟业?
自己怎么就有种腐儒的书生气了?
“那么,”他这才眼睛放着光对洪承畴道:
“亨九先生可有操作之法?”
“呵呵”洪承畴似乎早有准备,轻笑一声就从衣袖里掏出了一个厚厚的本子,双手递了上去,并笑道:
“臣早有准备,具体之法就是设汉八旗和蒙八旗,汉八旗为上,蒙八旗为下,以汉驭蒙,汉人皆可为旗人,而蒙古人却只能因军功抬旗…….
同时,蒙古八旗旗人想要抬旗为汉八旗旗人,必须……如此,将来我大清国才能开创一国并长治久安矣……”
吴三桂不可置否,而且这个方案他也能接受,同时天子和天下汉人都能接受吧,毕竟还是汉人为尊啊……
“那么将来被咱们打败的毛子呢?”
就在吴三桂刚要开口的时候,吴三凤却感兴趣道;洪承畴狡黠一笑道:
“自然是设立绿营啦!”
就在这时,帐篷的帘子被拉开,出现的则是吴三桂这个时空的小舅子、武定侯徐锡登次子徐淳,同时也是吴三桂的副官,只见他敬礼道:
“将主,各位大人,陛下有旨,传将主去御前议事!”
吴三桂与几人对视一眼,笑道:
“好,那本爵正好就与陛下提出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