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问题,从来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行业问题,这在各国都是一样的。
中国的养猪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每多一个规模化猪场,替代掉的可能就是成百上千家中小养猪户。当下大型猪场投建的新闻贯穿年末,其实是少部分大型企业的狂欢,背后是更多养猪人的无奈。
大资本进入养猪业最好的状态,自然是既保证了自身的利润和竞争力,也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双赢是最好的结局。
但是双赢本身就是一个具备挑战性的预期,对于资本逐利的本性而言,很难不让人们心有介怀。
有媒体直白地指出,在生猪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在赚钱,那什么事儿就都好办了,即便有差异也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但是在行情低迷,大家都处于亏损的时候,农户肯定是最大受害者,这些资本是否有能力或是愿意保护农民的利益呢?
没有人能保证。
但从更长的产业链来看,嘉谷集团能给出实实在在的答案。
……
江右省,安源县。
嘉谷推动组建的“桉树-草药”种植合作社正在召开分红大会。
安源县有嘉谷农牧最大的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同时也是嘉谷农牧的中草药兽药的原料基地之一。
安源县多山,合作社社员们在山上种植经济速生林桉树,在林下种植马齿苋、龙胆草、金银花等中草药,由嘉谷农牧统一订单式收购。
这是第三年进行分红了。
随着种植经验的增加,桉树林下的中草药从去年开始逐年增产,每亩一年有3000-4000元收入;生长年限更长的桉树也变得紧俏好卖,合作社社员们的收入开始水涨船高。
分红大会上,千万元现金堆积成了“长城”。
看到手里分到的一沓热乎乎的现金,社员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工资领了万元,现在分红又拿到了近3万元。”既是合作社股东又是员工的社员无不乐开了怀。
“得感谢嘉谷养猪场啊!”社员们都知道,如果没有嘉谷的技术指导、提供的有机肥等农资,还有最关键的订单收购,他们根本无法靠发展林下经济增收致富,甚至桉树也还没等到长粗就砍了,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
冀省的盐杉县,今年则是第一年分红。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空气里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嘉谷组建的“水稻-对虾”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人头攒动,合作社社员们忙碌了一整年,终于迎来了分红的日子。
盐杉县与邻县的海星县一样,在嘉谷的推动下,挖池抬田,以渔改碱,进行了“上农下渔”的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
合作社在低洼处开挖池塘,养殖对虾;在经过淋溶的水田里种植“黄金葵”水稻,成功实现了双丰收。
合作社给大伙算了本细账:“……水稻种植10万亩,年产黄金葵稻谷11000万斤左右,嘉谷收购价比普通大米高出5毛,仅种水稻一项就增收5000多万元;加上3万亩对虾养殖,收获2000万斤,养殖收入近3亿元……除去成本投入,将70%的利润用于分红,户均可分得万元……”
“这分红是往年收入的七八倍了,加入合作社真的是千值得万值得。”社员们一边数着手中的一叠百元大钞,一边乐呵呵地说道。
不少老农更是喜极而泣。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守着大片的盐碱地靠天吃饭,如今,加入嘉谷合作社后,盐碱地真正变为了“鱼米之乡”,这才第一年,他们就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
什么都没有拿到手里的真金白银有说服力,盐杉县原本还对合作社不咋信任的农民们,再无疑虑,排着队申请加入嘉谷组建的合作社。
……
苏省,甘禹县。
“快走呀,咱们合作社马上就要分红啦!”
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奔走相告。
社员们开着小汽车,或是骑着摩托车,像过年赶集一样,成群结队地来到合作社。
暖融融的大会议室里,大家伙喝着茶水儿、唠着家常,看着桌子上堆放着一捆捆的人民币,一张张朴实的面孔洋溢着喜悦。
“上坡村一共68万元,虎山村一共31万元……大家好好核对一下。”
社员们按着点名顺序,领取自己村的年终分红。
上坡村是此次获得分红最多的村,村会计领取了上坡村的分红,小心翼翼地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
在其他村的羡慕眼光下,上坡村村长笑得见牙不见眼:“谁能想得到,这小小的蓝莓,居然这么有出息。加入嘉谷合作社好啊,种植不用自己瞎忙活了,销路也有了保证,心里特别踏实。”
上坡村是甘禹县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批“股东”。自从两年前蓝莓开始结果后,逐年增收,在嘉谷系子公司佳蓝果业的订单收购保障下,上坡村的村民已经收回了本钱,今年还赚了不少,村长能不开心吗?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甘禹县蓝莓合作社带动了全县超过八万劳动力的就业,农民们或在种植园内务工,或加入佳蓝果业的蓝莓加工产业园,实现了在家门口致富。
……
人人都爱嘉谷农业合作社!
——这当然是对于加入嘉谷农业合作社的农民们来说的。
作为嘉谷推动农业集约化生产的主体,嘉谷农业合作社基本上是采取土地经营权入股,按照种植作物的不同,每年会进行一到两次的分红。
随着嘉谷扩张的步伐,纵观中华大地,无论是天山脚下、天府之国抑或是齐鲁大地,无论是水稻种植、水果种植,亦或是人参种植、啤酒大麦,一场场百余人参加的分红大会,栉比鳞次。参加的人一场比一场多,分红的现金一摞比一摞码得高,社员的笑脸一张比一张灿烂……
“农村似乎很多年没有这股火红劲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农村经济研究专家马教授在调研中,不无感慨道:“中国的新农村,就需要这种劲头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