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是中国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人,早期道教派别太平道的创始人。他与两个兄弟张宝、张梁三人都信奉道教。
东汉末年他们兄弟三人宣传太平道,加上早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化为自己的教义,广泛向信徒们宣传。太平道的教义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张角的太平道发展到中国的许多地方,教徒人数达到了几十万。而张角就以教主的身份来布道,据历史记载,他布道的方式主要是以给人治病来扩大影响。张角还自称"大贤良师",把自己看成大众的先觉者。他把全国信徒按照地区,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组织“方”,共设三十六方,各方首领称"渠帅",在民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当时社会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所以张角就顺势而起,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黄巾大起义。在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也就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雍正给霍崇定了个性,老十三和哥哥的想法完全一样。这一对比,兄弟二人就明白了这件事是没错的。
霍崇能赈济,而且是真的赈济,并非这时代简单的救命。这足以证明霍崇不仅有财力,更有足够的营运能力。
有营运能力靠的不是一个人,而是需要大量能执行霍崇想法的人。这就证明了霍崇能聚众。
霍崇能用人,又建立了一个‘种福’的体系。这就不能再用‘聚众’来形容。
根据董知县所写,霍崇可不是那种出行就前呼后拥,带着数以百计的徒众招摇过市的那种人。如果霍崇真的这么干,那些攻击霍崇的人早就把这个拿出来当做霍崇的罪行了。
雍正甚至有些感叹,“这等贼人竟然能逃脱密奏,真是该死了!可见密奏当更用心!”
老十三点头称是,“皇上圣明,这等人真是居心叵测!”
一个人不用通过聚众、摆排场,就能调动钱财和人力组织赈灾。这就是能用人了。
就如满清朝廷,要是什么事都由皇帝亲自指派,皇帝累死也忙不过来。而且每次都要各种布置,国家哪里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
能用人,就如皇帝一声令下,官员在制度下营运起来,进而解决问题。皇帝要做的只是询问那帮做事的人,事情做到什么地步,都遇到了什么。
霍崇就是个能用人的人。这个家伙不仅能用人,更是组建起了一个‘种福平台’,这就比用人还要高了那么一点点。他有了制度,靠这个制度将百姓给组织起来。
种福,指的是霍崇给种下的福报。既然是霍崇种下的福报,从霍崇这里接受种福的百姓得到了收益,自然要拿出一部分回馈给霍崇。
让这样的制度扩张开来,那朝廷又该置于何地呢?
老十三怡亲王平素被认为是一个宽容的人,是一个可以饶恕别人的王爷。此时他根本不提及霍崇到现在也没有害过人,是不是可以饶恕。而是直接询问雍正,要派哪方人马去抓捕霍崇这个当代张角。
雍正想了想,“让山东巡抚操办此事。”
说完,看着怡亲王并不认同的神色,雍正问道:“十三弟,可有何不妥?”
“皇上,臣督办清理欠银之事。各地官员此时都如热锅蚂蚁般,霍崇经营数年,已经颇有财产。若是让山东巡抚督办此事,山东官员们想要的只怕是霍崇的财产。”
雍正听到这里,眉头已经皱起,恨恨的说道:“这些官员想的都是这些小事。全然不把国家大事放到心里。眼见霍崇能纳税,就纵容着霍崇。哼!便是那些状告霍崇的,满心想的也都是钱。这才让那霍崇做大!只是朝廷派遣钦差,也太看得起霍崇那狗贼!”
说到这里,雍正一时说不下去,生起了闷气。
老十三连忙说道:“皇上,此事并非小事。霍崇又在山东有点声望。若是让山东巡抚督办此事,霍崇又没有造反的证据。把他抓起来,反而让官场众人不明所以。便是给霍崇这狗贼一个脸面,派钦差侍卫到山东,与山东官府一起将霍崇抓了,将其送回京城。不然,山东官员们若是自己动手,怕是要打草惊蛇。”
雍正想了想,觉得自己的十三弟说的没错。山东官员的那个尿性,想的定然是霍崇的财产,甚至有些不成器的只怕还要通过通风报信从霍崇这里勒索一笔。
霍崇那江洋大盗的做派,得知消息之后定然要逃跑。虽然雍正知道自己绝非是空穴来风,胡乱杀人。可下头的人并不知道,霍崇这么一跑,到时候又是各种对雍正不利的说法。
现在雍正靠着真凭实据催收欠银,朝廷里面已经各种混淆视听的说法。甚至各种说雍正是暴君,是抄家皇帝的风评。
想到这里,雍正叹口气,“便依了十三弟!”
说完,雍正又恼怒起来,“此案办了之后,便要那些密奏的,严查此等人物!若是朕早知道霍崇竟然如此,早两年不过一道旨意就能处理了他!”
老十三听完连连点头,就与雍正商议起如何完善密奏制度。至于霍崇本人,兄弟二人其实并没有放到心上。
想来这两位都觉得霍崇此时不过是地方上一个大户,顶多是披着官皮的大户。收拾霍崇真的如探囊取物一般。
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么?
大概是的。
第二天雍正亲自下旨,命贴身侍卫张卫领了几名侍卫,领了圣旨直奔山东。
这行动可谓快捷,大有兵贵神速的姿态。虽然他们只有几人,到了山东之后见到山东巡抚,山东巡抚一听立刻派了五十人马跟随钦差一起去办案。
众人一路冲到淄川县,拿出了圣旨与山东巡抚的公文,办案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