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大朝会
(过度章节,而且因为今天临时顶班,状态极其不好,大家可以不订。我明天调休再补……)
宫鸦集曙彩鞭挥,剑珮森森拱太微。日晃御床明绣衮,云回銮辂见青旗。
又是一日大朝会,巍峨壮丽的宣政殿中,响起百官们的山呼万岁之声。
萧承身穿着玄色帝袍,头戴十二瑬垂冕,端坐龙椅之上,俯瞰殿中,接受着朝中百官的朝拜。
礼毕起身,百官缓缓起身。
吏曹尚书张纮当即迈步出列,手中奏折高高举起,行礼道:
“启奏陛下,尚书令曲大人昨日于吏曹告假。家仆称其因连日操劳国事,身躯不堪重负,已然卧底在床两日,不能起床视物。只能请臣代为呈递奏折于御前,以此告罪。”
此时朝中诸臣,听到尚书令曲诚的告罪奏折,一个个的面面相窥,只觉风雨欲来,纷纷低头充作木雕。
朝中不少曲诚此前的下属,以及马家、陶家的故吏旧部,此时心中不免惴惴不安起来。
尽管冯保当初给曲诚留了颜面,带走曲静的时候未曾闹出太大的动静。
但便是如此,也架不住这件事经过发酵,已然闹得太大了。人多口杂之下,曲府公子牵扯一桩大案之中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不过一两日的功夫,朝中百官便已然都知晓了。
国中大商贾,与主管朝堂财政的户曹尚书相互勾结,一同侵吞北境赈济粮草物资。最关键的是,竟然还与夏国勾结,私下售卖获取暴利。
此番种种,已然不能视作普通案子处理了。
但最重要的是,朝中百官根本不清楚,现在的曲家,莫名牵涉此案之中,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当今陛下借题发挥,清除这三家在朝中的影响力呢?
便是出于这番顾虑,朝中百官这才在这个时候不敢出言,低头做着自己的泥塑木雕。
萧承隐于垂旒之后的脸看不清楚具体的表情,百官此时只听得到他那平淡无比,波澜不惊的声音,在宣政殿中响起。
“既是如此,尚书台一应事务,暂由礼曹尚书张昭代为处置!”
一旁的张昭神情严肃,毫无喜色,只是缓步上前,拱手道:
“臣遵旨!”
萧承扫视朝中百官,面前垂旒不断晃动,再次出声道:
“诸卿,可还有什么要事需禀?”
沉默半晌之后,武官队列之中,忽然一人快步走出,高声道:
“臣越骑校尉步博,有本要奏!”
越骑校尉,乃是执金吾麾下八校尉之一。虽只是校尉之衔,但负责统领京中巡防营所辖骑兵,戍卫京师,兼任征伐,乃是仅次于朝中九卿的职务。
如今云国朝政大权,在萧承改革之下,已然尽归尚书台诸曹。京中内外兵马大权,名义上归于太尉陶艾节制,但实际上,全都被萧承派可信武将尽数接管、统合。
往日声威显赫的越骑校尉,如今也只剩下一点虚名罢了。
“准!”萧承沉声道。
越骑校尉步博当即自怀中取出一本奏折,高声道:
“臣受昔日同僚,今建昌府治下,安澜县县尉之托,参监察御史海瑞。其依仗陛下信重,个性嚣张桀骜,威福自擅。不问缘由,肆意捉拿府衙官吏看押在大牢之中,致使建昌府府衙政务堆积,延误国事。此言此行,有负圣恩,还请陛下严惩!”
此言一出,朝中顿时便再有数人齐齐出列,应声道:
“臣亦得到消息,要参海瑞擅用职权之罪!”
“附议!”
“海瑞依仗陛下信任,将堂堂建昌府官衙,视作其私邸,斥责一众官吏,犹如奴仆,予取予夺。此人言行,嚣张跋扈,难以容忍,还请陛下严惩此人!”
“请陛下夺其御史官职,押回京中收审!”
萧承看着殿中义愤填膺的几人,眉头一动,故作才想起来的模样,点头道:
“朕记得海瑞,如今的确是负责监察建昌府事的御史……”
说到这里,萧承却是忽然微微一顿,语带不解地道:
“只是海瑞于府衙之中做得天怒人怨的,也应当是吏曹收到建昌府官吏的奏本,然后递到朕的面前才是……张卿,吏曹可曾收到弹劾奏折?”
张纮出列行礼,回道:
“启奏陛下,我吏曹并未收到建昌府官吏弹劾奏折!”
萧承点了点头,又看向殿中几人,故意问道:
“啊,朕若是没有记错,几位皆是任职武官。这怎么,比吏曹收到弹劾奏折的速度还要快呢?”
听到萧承之言,站出来的几人顿时一惊,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开口。
过了片刻,方才有人结结巴巴地道:
“陛、陛下,臣等几人昔日的同僚,就,就在建昌府任职。未免耽误安置难民之事,他们才托我等上奏……”
萧承闻言,呵呵一笑,很是随意地道:
“原是如此啊……监察御史职责,本就遭人怨恨。只是几名官员片面之言,朝中并未收到建昌府递来的奏折。海瑞的脾气,朕还是知道的。虽然刚直强硬了些,但绝非你们口中嚣张跋扈之人,总不好就因此问罪啊!”
萧承的这番话,其中意思,已然是替海瑞站场子。
刚刚出言参奏之人,顿时被堵得不知道该如何说下去了。
毕竟他们又不是御史,没有风闻弹奏之权。而建昌府那边对于海瑞的弹劾奏折,也因为要走各种流程,此时还没有递到朝中。
当今陛下,又是这么个对海瑞深信不疑的态度,顿时让这些人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去。
万般无奈之下,几人只能偃旗息鼓,心中打算等着建昌府公文到达,再弹劾一次。
萧承此时见再无官员出列,方才朗声道:
“户曹尚书刘宇,勾结京中商贾金堂峰,侵吞赈济物资,私自售卖于夏国。其行严重。着令尚书台刑曹、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务必详查此案。若有阻拦办案者,一律严惩不怠!”
被点名的三司主官当即上前,齐声喝道:
“遵旨!”
朝中百官闻言,下意识地悄悄抬起头,看了一眼高坐龙椅之上,面孔隐于垂旒之下看不清楚,宛若神灵一般俯视百官的陛下,心中俱是一凛。
朝中局势,只怕这次又是一场大变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