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苏程是真的没将这当做是一回事,程咬金他们很难理解苏程的心境,可能苏程也很难理解他们的心境。
李绩笑道:“赶紧试车,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李孝恭也迫不及待道:“是啊,赶紧试车,我们这急等着看火车是怎么跑起来的,能跑多快呢。”
来了一早晨了,他们等的确实十分的心焦。
苏程翻身下马,笑道:“好啊,开始吧,先把一个火车头开上铁轨,然后将车厢用牛拉到铁轨上连接起来,最后在接上一个火车头。”
一众工匠们看到这么多国公还有郡王前来,一个个都十分的拘谨,不知道该干什么好。
现在见到苏程来了,他们这下终于有了主心骨,立即开始忙活起来。
其实他们昨夜的时候就已经预先合计过该怎么办,所以,现在当即按部就班的干了起来。
有的工匠点火填碳,将蒸汽车开上了铁轨,然后其他的工匠则牵来了几头牛将一个个车厢拉上铁轨……
一众工匠们正热火朝天的干着,李绩、李孝恭他们全都站在一旁津津有味的看着。
突然,地面出现了轻微的震颤,苏程、李绩等武将立即扭头看去,之前远处烟尘弥漫似乎有大队的骑兵朝着这边疾驰而来。
“什么情况?怎么突然来了一支骑兵?”苏程疑惑的问道。
长孙无忌笑道:“应该是陛下来了。”
苏程一脸的惊讶:“啊?皇帝怎么还来了?不对啊,皇帝怎么会知道?”
房玄龄捋着胡须笑道:“我们都没去参加大朝会,陛下肯定会问起来,原本陛下就对修建铁路的事儿十分关注,现在知道你要试车,岂会不来看看?”
苏程有些无奈道:“真的就是做一个小实验,没想到竟然会惊动陛下。”
长孙无忌笑道:“看这样子,陛下是直接取消了大朝会,不然不会这么快就赶了过来!”
程咬金有些幸灾乐祸的笑道:“你竟然没有禀告陛下,你还是想想怎么跟陛下解释吧,不然一会儿陛下来了,肯定会怪罪你。”
不至于吧?真的就只是一个小小的试验而已,李世民怎么说也是一代明君,不可能这么小心眼儿?
什么?皇帝竟然来了?
旁边那些正在干活儿的工匠们听了不由都大吃一惊,腿都开始打颤。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今天的试验竟然还惊动了皇帝陛下!
明明都没有禀报皇帝,没想到皇帝听了竟然连大朝会都取消了,直接就跑来了!
原本正在干的热火朝天的一众工匠们突然就慢了下来,皇帝马上就要来了,他们心潮起伏,不知道干什么好了。
岂止是皇帝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众朝中大臣呢,苏程严重怀疑李世民直接领着上朝的大臣们全都来了。
李世民纵马而来,目光一下子就落在了铁轨还有铁轨上的火车头上。
说实话,这还是李世民第一次看到铁轨呢,原来铁路就是这个样子啊,和他想象的倒是差别不大。
不过,他还是被这两个火车头和二十个车厢震惊了。
虽然之前就见过蒸汽车,但是这个火车头可比之前见到的那辆蒸汽车大多了!
之前他还感慨那蒸汽车是个庞然大物,现在和火车头相比,他才突然发现,之前的那辆蒸汽车简直就像是一个孩子一般。
还有这二十个车厢,也和他想象中的车厢完全不一样,这车厢太大了,一个车厢能顶得上好几个马车的车厢。
这二十个车厢,绝对能顶得上一百辆马车!
太有气势了!看着这些庞然大物,李世民心里突然充满了期待。
“恭迎陛下!”苏程等人恭声迎接。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了苏程身上,没好气道:“苏程,你不知道朕对修建铁路的事十分关注吗?试车这么大的事,你为何没有禀报朕?”
果然问了起来,苏程笑着解释道:“陛下,这只是中间的一个小小的试验,并非是最终的版本,所以不值得大张旗鼓,火车头最终定型试车,臣当然会禀告陛下,请陛下御驾亲临!陛下您有些太心急了!”
太心急了?火车有那么重大的意义,他能不心急吗?
但是,也不能在苏程的面前表现的太心急,皇帝嘛,矜持这一方面还是得拿捏的。
李世民神情为之一肃,沉声问道:“苏程,明明修建了几十里铁路就可以试车,为何你当初却说是要试车向朕要两百万贯修建长安到洛阳的铁路?”
苏程双手一摊,不慌不忙的解释道:“陛下,臣总得试验一下火车的耐用性吧?即便是能跑几十里,那也不代表能跑八百里啊,万一它跑到一半就趴窝了怎么办?火车头那么车,几十个车厢更沉,牛马也拉不动,如何是好?”
说的好像也有些道理,不对,李世民突然想到了什么,沉声问道:“那也不用修建八百里的铁路试验,就一百里的铁路来回跑不就行了?”
苏程微微见礼,不慌不忙的笑道:“陛下圣明,陛下真是天纵奇才,奇思妙想啊,微臣愚钝,竟没能想到这一点,如今经陛下的点拨,臣也是恍然大悟!陛下所言甚是,只是,陛下为何当初就没想到呢?”
李世民听了很是无语,感情这还怪他了?
他又不知道火车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能想出什么来?
李世民也算是明白了,以苏程的伶牙俐齿,他是绝对说不过苏程的。
李世民没好气道:“不是说要试车吗?赶紧的,朕要看看着火车头到底能不拉着这么多车厢跑起来,到底能跑多快!”
苏程笑道:“请陛下稍等,很快就能完成组装,试车马上就会开始。”
说完之后,苏程驱马来到了一众工匠面前,宽慰道:“大家都不必紧张,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干活就行,不必担心什么,就算出了什么差错也有本公担着,你们都不必紧张,等试车结束之后,本公必有重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