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黎敬甫,太子朱厚照困意全无,他当即命人把蓝祥叫来了。
目前,在太子朱厚照身边,要论足智多谋,蓝祥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蓝祥进来后,太子朱厚照就把黎敬甫的想法说了出来。
蓝祥听了,却没有大惊小怪,依旧是非常平静。
太子朱厚照问道:“蓝祥。你觉得此事是真是假?”
蓝祥回道:“殿下。卑职觉得,极有可能是真的。说句大不敬的话,皇家出现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都不奇怪。为了皇位,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惨剧、闹剧。黎敬甫有如此想法,也很正常。”
太子朱厚照说道:“本宫看李老道一直陪着黎敬甫。本宫估计,这又是李老道的杰作。是他怂恿黎敬甫这么干的。”
蓝祥点了点头,说道:“殿下分析得很对。卑职也是这么想的。这个李老道绝对在这件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我们现在怎么应对?”太子朱厚照又问道。
蓝祥反问道:“殿下。您是怎么打算的?此事事关重大。起码您得有个初步打算吧。”
太子朱厚照想了想,说道:“黎敬甫主动提出来的。无论真假,本宫觉得都可以试一试。如果是真的,那咱们白白得了一个谅山府,占据着谅山城,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
占领整个安南,本宫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如果这么做的话,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还容易陷入安南这个泥潭,重蹈覆辙。
退回大明,获得一些安南的赔款,本宫觉得也是得不偿失。
获得一块领土,保持对安南的压制。只要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这对大明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那用不用向京城汇报一下,听听皇上和内阁几位大臣的意见呢?”
太子朱厚照说道:“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派人回一趟京城。不过本宫会把接受黎敬甫提议的态度一并上报的。一事不烦二主。蓝祥。本宫写完信,你今晚就动身,送往京城。”
蓝祥自然是领命。
于是,太子朱厚照就把黎敬甫主动提出来的想法,以及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一并写了下来。墨迹一干,装入信封,封好,就交给了蓝祥。
蓝祥带了几名侍卫,连夜就出城,向京城送信。
第二日,黎敬甫又与太子朱厚照见了面。
他一句双关地问道:“殿下。考虑得怎么样了?”
太子朱厚照笑着回道:“此事事关重大。毕竟涉及到两个国家。本宫打算上报朝廷。待京城有了回信,咱们再谈此事,如何?”
黎敬甫见太子朱厚照这么说,就说道:“殿下。您也知道,本皇子奉父皇之命前来,您总得给我一个初步的想法吧。我也好向父皇交代。”
太子朱厚照说道:“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本宫绝得咱们还是想一想如何解决战后的问题吧。起码有一点,你们侵入大明云南的军队必须撤回安南。这个你们现在是必须要做的。也算是表明你们诚意的事情。至于其他的,还是待京城那边回信,咱们再谈。本宫只能做到这样了。”
黎敬甫听了,说道:“回去之后,本皇子会向父皇禀报此事的。当然了,该赔偿的,一定是要赔偿的。不知殿下对本皇子的想法,有何看法?”
“本宫基本赞同皇子的想法。只是还需要考虑一些细节问题,到时候再说吧。”太子朱厚照答道。
黎敬甫见事情也谈得差不多了,就选择了离开。
其实,从大明皇太子朱厚照的反映来看,大明并没有因为前期的胜利,而狮子大开口。相反,人家做得非常到位。程序上也没有毛病。向京城禀报、请示,那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毕竟,这是涉及到两国之间关系的大事。
黎敬甫还从太子朱厚照的话里听出了他的想法。那就是基本同意黎敬甫私自向其提出的想法。只是需要上报京城。
在回清化的路上,黎敬甫就把太子朱厚照的初步想法说了出来。
李老道问道:“皇子。这件事本应该十分隐秘。现在朱厚照竟然要报到京城去。万一哪个大臣同情咱们安南的遭遇,私自安排人告知皇上。那皇子就有些被动了。”
黎敬甫对此却毫不在意,他说道:“这一点大可放心。咱们这方即便是与大明的官员有来往。可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些大明的官员还是会站在大明那边的。无论是刘健、谢迁,还是李东阳。这几位那都是肱股之臣。岂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这倒也是。不过听皇子这么一说,朱厚照似乎对此事还是同意的。”
黎敬甫笑着说道:“那当然。一个谅山府白白地给大明了。朱厚照绝对是头功。作为一个皇太子,将来那是要接弘治皇帝的。收回来一块地盘,绝对是青史留名的。”
李老道附和道:“大家各取所需。绝对是双赢。”
“就是这个理儿。”
黎敬甫、李老道一行,就这么高高兴兴地回清化了。
与此同时,大明京师。
弘治皇帝正与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内阁大臣商讨安南一事。
太子朱厚照的奏折已经到了京师。
自打安南攻打大明以来,京城就密切关注着整个战事。
太子朱厚照调兵遣将,逐渐挽回了颓势,可以说是力挽狂澜。
无论是弘治皇帝,还是刘健等人,对其都是赞不绝口。
虽然弘治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但是听说太子朱厚照做得如此好,令其精神大振。
这封奏折,又令大家兴奋不已。
太子朱厚照识破了敌方的奸计,顺势而为,竟然一路攻城略地,占领了安南北部要塞,谅山城。
虽然云南方面,还是形势危急,不过这并不影响弘治皇帝的好心情。
儿子这么出息,待自己没了,也就可以放心地交给他了。
太子朱厚照率军占领了谅山城,可以说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
他既然请示,下一步应如何行动。那朝廷这边自然要拿出了主意来。
如同前线的情况一样,朝廷这边也基本持两种观点。
一派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将安南收复。一雪前耻。
而另一派则认为应该见好就收。如果陷入安南的泥潭,就会重蹈覆辙,得不偿失。
弘治皇帝也犯了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