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瑄回到军营后,一口气摔了二十多个碗筷,大骂朱由检不知死活,都是死过一次的人,还是这么没有担当。
明明是他获利最大,可最后却把兵变的责任推给姜家,姜瑄看到仍在跪在雪地的聆敬阳部下,问牛光天有多少?
牛光天回答他有百多人,大多数都督府官员和亲兵,还有王堡等少数城防军以及铁拳军团士兵。
姜瑄突然想到聆敬阳的两个女人,让牛光天去看看,白璐水和文鸳鸯在不在俘虏里面?
牛光天以为姜瑄要抢聆敬阳女人,有些恼怒。
“总兵,这样不好吧?”
“你想啥?老子让你看看聆敬阳女人在不在这,要是在这,就给他送过去,要不是在这儿,聆敬阳也找不到,岂不是要和我们拼命?”
牛光天去俘虏中找白璐水和文鸳鸯,死活没有找到这两个女人,问其他俘虏,都表示没有看到这两个女人,回来和姜瑄摇摇头,说是没有找到这两个女人。
姜瑄也不好发火,和牛光天说道:“这次是我们不地道,你把这些人都带回太原府,半路上有不愿意走的,你悄悄放了。”
牛光天不敢相信姜瑄有这等胸膛,姜瑄却和他提起两军一起杀敌,发动兵变已经是背刺,再把聆敬阳这些部下都杀了,天下人会怎么看他姜家,以后谁还会信任姜家?
这倒也是,两人决定明日就回太原府。
突然有部下赶来汇报,有一大群预备军团步兵向着军营靠拢,不一会儿就把姜瑄和牛光天两部兵马围在城外。
姜瑄和牛光天慌忙带着亲兵来到军营门口,却看到张罗辅和王承恩等人率领数千兵将在军营门口,军阵之中更有龙旗飘扬,想来陛下也在军中。
张罗辅来到太原军军营门口,打开圣旨开口念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姜瑄总兵,牛光天指挥使杀敌有功,准出将入相,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是在赤裸裸剥夺姜瑄和牛光天兵权,姜瑄带来一千精锐骑兵,是姜瓖太原军主力部队,牛光天部兵马不多,也有数千人,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势力。
可朱由检说收归兵权,就彻底收归兵权,姜瑄和牛光天兵马被预备军团围攻。
预备军团在军营两侧放置大量拒马桩等防御工事,骑兵没有足够空间冲出军营。
军营被围攻,又被剥夺兵权,姜瑄气的血气上涌,头皮发麻,骂道:“妈的,早知道就不跟这个忘恩寡义的皇帝。”
可他也没有把握冲出去,又想放弃兵权念头,牛光天和他说道:“总兵,咱们要是把兵给了他,怕是性命不保啊?”
姜瑄还真不相信朱由检会下黑手。
“那倒不至于,我兄长在太原府还有兵马数万,他敢杀我,就不怕兄长提兵为我复仇吗?”
不等姜瑄有过多时间考虑,朱由检从人群中走出来,他的出现引起预备军团士兵躁动。
很多将士第一次看到天子,还就在他们的身边,恨不得为陛下去死,朱由检把手往前一甩,现场的预备军团士兵爆发出惊天怒吼。
端着武器步步紧逼,被近万名步兵包围在狭小的空间,姜瑄纵有千余名骑兵,也无能为力。
他黯然失色走出军营,给朱由检跪下,很不服气说道:“臣遵旨。”
朱由检恨傲慢的示意他脱离部队,和他一起去宫殿,姜瑄低着头和牛光天被预备军团士兵“护送”到宫殿。
两人走后,麾下骑兵部队以及中央军团被预备军团迅速吞并,朱由检在朝廷之上任命张罗辅为五军都督,姜瑄为兵部左侍郎,牛光天为工部右侍郎。
又提拔梅世丰为平阳府总官兵,在翼城的文武官员只要是认可崇祯朝廷,基本上得到提拔。
朱由检在翼城重新建立行营,以最快的时间把六部建立起来,因为张罗辅吞并姜瑄部,牛光天部,实力和战斗力提升一个档次,并不惧怕太原府军的报复。
姜瓖知道这个情况后,气的聚集部队,准备杀向翼城清君侧,可姜让却阻止他。
“万万不可,这时去翼城,大同府清军会南下,我们最后栖息地也就没了。”
打又不能打,任由部队被人黑了,弟弟姜瑄也被朱由检给留在翼城,姜瓖气的直骂娘,可又不能出口气,倒是姜让和他提个醒。
“崇祯朝廷寡恩无情,我们不如去江南,把这里扔给大顺军,朝廷和清军?”
“不可,江南没有马匹,人生地不熟,去了也是客军,沦为炮灰,只有在山西死守,才能够坐地起价,奔一条活路。”
姜让不能说服他,退而求其次,和姜瓖建议再一次和聆敬阳修好,这倒是符合姜瓖的利益,既然朱由检心黑,那么就要比朱由检更心黑。
他和姜让说道:“你速速领兵去支援聆敬阳,莫要让他被朝廷灭了。”
根据前期作战情报,姜瓖知道聆敬阳在汾西县死守,他令姜让带上五千兵马,还有一万石粮草支援聆敬阳。
又让心腹秘密去河南,和正在河南中南部驻守的弘光朝廷大学时史可法取得联系,祈求得到史可法的援助。
崇祯朝廷陷入到内耗,在京城的清军集团正在逐步消化吸收占领区资源,征战大半年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得到补充和恢复,更多绿营兵队伍被组建,几乎每一个县城都有成建制绿营兵驻守。
多尔衮坐镇京城,安抚明廷降臣,不仅仅高官厚禄,还嘘寒问暖,他这么做,是安定人心,等待明廷,大顺军,大西军等势力撕咬。
过完年后,就有从山西送来的情报,根据情报显示,在山西的崇祯朝廷已出现内耗,五军都督聆敬阳被突袭,其在山西势力基本上被连根拔起,只有在河南两地军队态度不明。
多尔衮很乐于见到这样的情报,巴不得明人继续内耗,消耗其本来就不多的宝贵兵力,他可以肯定,不久后弘光朝廷和崇祯朝廷会有一场大战,大顺军,大西军和明军也爆发新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