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敬阳见好就收,率领部队增援黄得功。
大本营的明军在黄得功指挥下,拼尽全力抵挡清军进攻,清军进攻逐渐低迷。
吴三桂越打越丧气,突然有部将从后方赶回来,轻轻说道:“大人,博洛王爷好像遭到突袭,咱们要不要撤回去?”
之前吴三桂让另一个部将赶回去请示,此时还没有回来,作为满清的奴才,他不敢在没有博洛同意下撤退,
部将劝他,再不撤,把家底拼光了,谁还瞧得起啊?
吴三桂觉得言之有理,带着部队往大本营撤退,或许还能够获得一个护主有功的奖赏,他撤回中途,恰好和聆敬阳部碰撞。
两支军队一见面就开打,都是偷袭的军队,一个是大胜归来,一个丧家之犬回去救主。
双方兵马在狭小的空地上激战,吴三桂越打越怕,怎么这里也有明军。
而且看明军样子,不像是偷袭失败,反而是偷袭得手,回来增援老家。
在后方坐镇的黄得功也率领部队追上来,今晚伏击战打得着实过瘾,他认为清军确实强悍,可再强悍的清军,落入到伏击战还不是乖乖被痛打。
数万明军在后面追击,很快就追上来,吴三桂部遭到明军前后夹击,吴三桂心里几乎崩溃,感觉明军好像有数十万。
他不想死在这里,把活的机会留给嫡系部队关宁军,带着关宁军悄悄溜走,让蒙古八旗,明八旗和满清八旗继续战斗。
这三部八旗兵战斗力强悍,可惜人数不多,尤其是满八旗人数稀少,遭到数倍明军进攻,满清八旗死战不退,在杀死数倍明军后,也损失百分之三十兵马。
损失这么多将士,满八旗终于开始溃散,满清八旗溃散前,蒙古八旗和明八旗早就荡然无存。
明军取得完胜,聆敬阳来不及高兴,今晚不过是用手雷弹把清军打蒙,清军主力部队仍然在,必须要做好防御,抵御清军反击。
他在狂欢军队中找到黄得功,黄得功今晚杀得过瘾,他好久没有亲自上场杀敌,今晚斩杀数个清兵,心里正得意呢。
看见聆敬阳向他走来,上前搂住聆敬阳,兴奋说道:“聆都督,真乃战神转世啊。”
“黄总兵,我部不过是击溃建奴,建奴主力并未受到多大损害,还请黄总兵速速回营,抵御建奴反扑。”
刚刚击败清军,就听到聆敬阳这么说,黄得功心情很复杂,倒不是他被泼冷水,而是觉得聆敬阳确实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他有些自愧不如。
他一脚踹翻一个在一旁蹦跶的游击。
“还不带兵撤回去,防止建奴反击。”
被踹了一脚的部将,立马把头盔带上,吆喝着同伴撤回军营。
聆敬阳让高鼎部打扫战场,其他各部兵马和他速速撤回去。
数万大军在夜晚中狂奔,饶是聆敬阳也觉得体力有些支撑不住,距离本部军营还有一公里距离,突然看到军营方向火光冲天,一定是大本营遭到清军偷袭。
聆敬阳和黄得功心急如焚,恨不得飞回去,可这一千米距离似乎很远。
在明军军营纵火的,是清军统帅博洛率领的一千多骑兵。
博洛在撤出战斗后,觉得本部兵马损失并不大,他不甘心吃这个闷亏,于是召集已集结的一万多部队,去增援吴三桂。
沿途他又聚拢不少散兵,心生一计,让步军去支援吴三桂,他率领骑兵去偷袭明军军营。
他率军抵达明军军营,惊讶发现这里几乎没有守军,明军的炮兵阵地,也只有三三两两的哨兵和炮手,博洛兴奋和骑兵一挥手,数千清兵杀入明军军营,见人就砍,见物就烧。
明军的留守部队人数不多,完全不是清军对手,很快就被清军消灭,清军在明军军营大肆破坏,等聆敬阳和黄得功率部赶回。
博洛已完成破坏行动,将明军数百门大炮尽数毁掉,这还不够,明军最重要的粮草也被清军烧毁。
黄得功回到军营,看着满地灰烬,气得要拔刀自刎,部将抢过他的大刀,才没让他自杀。
“都怪我啊,没有留守军营。”
黄得功丧气跪在地上,金声也恨不得给自己耳光,要是在军营留守数千兵马,怎么会被清军反偷袭成功呢?
只有聆敬阳不动声色看着这一切,他令各部兵马进入军营,迅速修复被毁坏的工事,防止被清军再次偷袭。
这一招非常巧妙,也非常及时,博洛在突袭成功后,并没有走远,而是继续聚拢大量被打散的清军,决定再一次发起进攻,一口气消灭明军。
他聚拢的部队并不多,只有七千余人,可明军开始重新进入军营防守,虽然军营被焚毁,可数万明军在被焚毁军营里防守,他也攻不进去。
博洛随后率军撤回去,聆敬阳在各部兵马做好防御后,也接到斥候传回来消息,在军营西北角落发现清军踪迹,不过等斥候过去,清军已大部撤走。
显然这支清军就是偷袭军营的罪魁祸首,聆敬阳没有下令追击,而是来到黄得功军营。
黄得功和部下都是五味乏陈,明明取得大胜,怎么被清军反偷袭成功呢?
有少数将领小声嘀咕,没有大将军炮,没有关系,有数万将士,仍有一战之力。
可是没有粮草,那是万万不行。
聆敬阳看到黄得功部士气低迷,他上前说道:“诸位,莫要慌,堵经略率部在来的路上,不要三天,就会有粮草补给送来,诸位莫非三天时间都顶不住?”
在回到武昌府前一天夜里,聆敬阳和堵胤锡秉烛长谈,商议怎么增援襄阳府,堵胤锡和聆敬阳保证,他在长沙府备战,哪怕是把长沙府物资搬空用来支援襄阳府。
金声和黄得功顿时活过来了,有堵胤锡带来大量粮草,足够大军和清军打持久战,黄得功扯起大嗓门和部下打鸡血。
“兔崽子们,堵经略带粮草来了,都给老子打起精神,和建奴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