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年(弘治二十三年)9月,京城的各个部门和皇宫要装电话了,朝廷官员们都知道铁路上使用电话,不少人也见过,但是,电话安装的身边,能够亲自使用还是蛮新鲜的,也觉得很神奇,心里的疑问太多。知识分子都有这个毛病,未知的东西总想问个究竟,总想搞明白。
户部尚书周洪谟在工部衙门的大院子里见到了工部尚书曾鉴,周洪谟心想,工厂作坊的事情都由工部管着,不妨问问他,曾尚书定能说出点眉目来。于是他主动上前搭话寒暄:“克明老弟请留步,愚兄有几个疑问,还望老弟能为我解惑。”曾鉴、字克明
这两位都四十多岁,周洪谟年龄稍长。
曾鉴笑答:“尧弼兄客气了,有话但说无妨。”
二人向路旁花坛走了几步,准备聊一聊。
周洪谟问道:“电话这个物件蹊跷,间隔数里之外竟然谈话自如,轻松对话,毫不吃力。这个奇怪的物事里到底有什么?缘由......”
周洪谟说不下去了,因为他看到对面的曾鉴表情怪异、木讷,眼睛不知看着那里,竟然有一滴口水顺着嘴角流到了胡子上,他全然不知,莫不是突然中风?
周洪谟转过头,顺着曾鉴的目光看去,这一看,也呆呆的立在了那里,口水也流出来了。
这是怎么了?两个大佬站在院子里发呆!
原来对面皇家电信局走来几个女雇员,都是二十岁左右,一身大红色的女雇员专用制服包裹的身形婀娜多姿,细腰圆腚,一走三晃,正叽叽喳喳的说笑着走过去,她们是新来的皇家电话局里的雇员。
大明工作场地历来是男人的世界,突然来了几个女娃,穿着完全不同于大明女性的服装,焉能不引人注目。这两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家里定然是妻妾成群,女人的味道是知道的,但是他们的女人们决然不会有这种装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难怪他们看呆了。
自从朱佑樘节减宫中的太监、宫女之后,并规定了一般太监宫女在宫中的服务年限。一般太监在二十年,宫女在满二十岁以后愿意回家的太监、宫女发给路费和生活费让他们在老家买几亩地过自食其力的生活。那些没有家或不愿意回家的太监、宫女就让他们在皇家开办的工厂工作。
刚才周洪谟他们看到的是宫中出来的经过培训的宫女接线员,她们的服装是朱厚炜参照后世电信局工作服做出来的。反正她们都是生活在宫里,其他工作人员由太监担任,门口有大内侍卫守卫。
去年的七月,北京到天津的铁路沿线开始安装电话,以解决繁忙的铁路调度信息的传递,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实际应用之中,电话技术也不断的修改进步。最关键的一项新技术就是去掉了电话机携带的电池,改为电话局集中供电。
原来的每一台电话机都携带了一个酸锌电池,电池经常需要拿到电话房充电,极不方便。此外,硫酸一旦泄露还有危险性,为了安全和充电就必须由专人保管。多说一句铅锌蓄电池开发成功和应用为以后的飞机、汽车提供了可靠的持续电力。
现代的电话都是由电话局供电的,用户的话机不需要电源,按照这个原理,科学院提出了改进的意见,电话设备厂几经改进实验,这一项改进取得了成功。
改进后,电话局设两三部小型发电机,用蒸汽机带动,日夜不停的交替运转,向线路交换机和电灯供电,话机上的电源取消了。电话使用直流低压电源,一两百台电话耗电量很小,一台5千瓦蒸汽发电机就足够了。但是,电话机还是摇把子电话,呼叫时,还是要摇动摇把,带动话机里的小发电机发电,使得接线员得到要求接线的通知。老的带有酸锌电池的电话还是不能丢掉,有两个地方还必须使用它。其一是专线电话,专线电话的线路不经过电话交换局,是两个用户直接连接的,电话局当然无法向它供电。专线电话还有一个保密性好的优点,它的线路只是甲乙之间连接,没有第三者介入。
例如,朱佑樘的书房到杨廷和的书房就有一条专线的线路,他们可以随时通话。其二是部队在战场上使用的电话,战场上的装备要尽量的简化,带上发电机就不方便了,酸锌电池可以维持十几天的用电,用于一场战斗是没有问题的。目前,部队装备电话还是一种设想,实际装备到部队还需要做一些改进,以适应战场的环境。
为官府衙门服务的电信局由皇家电信局负责。这个电信局集电报、电话服务,主要是为朝廷、衙门和主要大臣使用的,大部分的线路都在各部衙门集中的地方,电信局自然就应该设在这里。处于各部衙门外部的电话还有皇宫、内阁、顺天府等,此外就是重要官员的住宅了,例如首辅府、各部尚书的私宅。
由此北京的街头出现了电线杆子,上面架着电话线,这成了北京城里新的街头景致。
电线杆子、架线在北京也不算新鲜事,因为遍布北京的有线电报,在很多地方都有架线,但是,电报线路一个方向仅有一条,数量少。北京城里新架设的电话线路几乎遍布全城,数量密集,随处可见。
为了保护电话线路,顺天府还特意的发了一份布告,告诫百姓要注意保护线路,破坏线路的将判处罚款和苦役,举报破坏线路者有赏。皇家电话局为北京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群漂亮的女雇员!电话接线员全部是女性,吴太后身边有几位宫女年纪比较大,又不愿意出宫也被安排到皇家电话局做接线生。在大明的官府中,本来是男人的一统天下,现在官府旁边有了女人,绝对是破天荒了。由于这几年工厂也雇佣了不少女工,所以皇家电信局有女性不足为奇了。
雇员的服装不同于官服,但也是红色的制服,带胸牌。女性制服也是大红色,式样就要有所变化,适于女性穿戴,特别是帽子,特别制作软胎的帽子适应女人的发型。这群女人有自己单独的工作活动场所,偶然一露面就会引得不少男士侧目。这就是周、曾两位大佬看到的景象,他们看到的可能就是那几个吴太后身边出来的宫女,一个个的国色天香,难怪两位大佬看呆了。
首次安装电话规定:朝廷正二品以上的;内阁成员;各部的侍郎以上的;此外还有燕京的顺天府。这些官员,在各部办公室装专用电话,住宅也安装电话。城内的各个官府衙门,包括大明银行、大明日报都安装公用的办公电话,行长、社长使用专线。
所谓公用办公电话,就是在单位中设置一个专用的房间,装一台电话,有专人管理,负责电话的日常维护,来电话时负责传唤接电话之人,就像一个收发室。
例如大明日报社,在唐伯虎的办公室有一部专用的电话,在报社的院子里,专设一个电话房间,有一名雇员负责管理呼叫,这一部电话供报社其他的人员共同使用。
所有的电话都配一本电话号码簿,像朱佑樘、杨廷和、周洪谟等重要人物的号码是不能刊登的。不过对于这种人工交换机来说电话号码仅仅是方便而已,直接呼叫对方的名称同样可以接线。
电话号码是三位数,这是最原始的电话号码了。号码簿上的号码都使用阿拉伯数字,对此,大明的官员已经习惯了。
对于“阿拉伯数字”这个名称朱厚炜在科学院和学校就已经推广了,早在元代,阿拉伯人就来到了中国,在福建的福州、泉州都有定居的阿拉伯人,并且为数不少,在那里的天朝人认识阿拉伯数字的也不少。古代的文化人是专门的喜欢一些生僻的文化信息,非如此则不能显示出他们的学问来。因此,普通民众不认识阿拉伯数字,可是明代之后(包括清代)的文人们都是认识的,只不过他们当作了一种学问,并不实际的应用它。
安装了电话,官员们从新鲜、学习使用,到习惯用电话互相联系,这个过程时间不长,正应了那句话: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啊!习惯之后官员们就体会到了电话联系的方便快捷了,特别是有紧急事情的时候,电话太方便了。官员们只知道使用,电话的原理是什么他们就不那么精通了。于是,有的官员就问:如果大明全国的其他省都能通电话就好了,还是电话方便呐!
在北京还有一个电话局,那是铁路专用的,位置就在北京城外的火车站里。
燕京到青岛的铁路工程进展顺利,已经过了济宁,接近青岛了。预计明年的六月,可以修到青岛,燕青铁路就全部贯通了。天津、济南境内的铁路电话各设一个电话局。
解决了电话电源的问题,就为电话民用打下了基础,否则,用不上几天就要提着电池到电话局充电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电话民用有市场吗?有价值吗?朱厚炜认为意义不大。长途的城市之间的通信,有邮局的电报、投递信件的业务来解决,邮局的出现就取消了驿站以后某位驿卒的农民领袖失业了。电话受交换技术的制约,目前同城使用很方便,跨局转接麻烦。古代的城市规模很小北京有古都之称,在全国也算得上是大都市了,那么燕京城有多大呢?燕京城成长方形,长边只有十里,并不是很大。在城外,除了通州运河码头、新建的火车站之外,是不会有大规模民居的,也没有商铺市场,就是北京城内也还有不少的庄稼地、空地,绝不是现代城市那么大。
围着城墙走一圈也就是两个小时,同样居住于北京城中的两个人,如果想见面,最远的半个小时就走到了,一般情况十分钟就能找到对方的家里去,用的着电话吗?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电话一定是奢侈品,能装电话的凤毛麟角,你想打电话,对方没有电话,如何打?就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话在天朝还不是每户人家都有,需要单位和一定级别的人才有可能装电话,而且电话费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负担得起的。
所以电话民用还要等待时机,等什么时机呢?等经济发展的时机,百姓们有银子了,富裕了,想奢侈一下,那时候电话就有市场了。第二等交换技术的进步,长途电话转接方便了,电话的作用就大了,电话的市场就打开了。
官府的电话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是,大明其他各省的省会,省内大都市的官府也都需要装办公电话。第二是,京城官府内也会逐年的增加电话数量。
电话的应用,也会刺激长途转接的业务。技术的进步是因为实际的需要,有新的需求,才有技术的进步。
当其他的城市建起电话局之后,就需要电话局之间的长途转接了,这就是局间中继。人工交换机就是利用局间的中继线,人工呼叫,来实现长途电话的业务。
在现代的80年代以前,百姓们要打长途电话是需要到电话局的长途业务室,排号等待转接的,打一次长途电话是很麻烦的,等上一两个小时是很正常的,那时候用的就是人工局间转接。
在现代,电话的交换技术,就是从人工交换台(摇把子电话,用了上百年);脉冲驱动的机械化交换技术(老式的拨盘电话,用了几十年);计算机无触点交换技术(用了几年);最后发展到程序控制交换技术。朱厚炜相信,电话有了,即便朱厚炜从此再也不干预电话技术,它自己也会进步,一步一步的走向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