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程嘉余踏进正厅大门的时候魏氏内心那些不忿已经渐渐平复了,程嘉余还穿着早上请安时穿的那身半旧的淡湖色绣兰草对襟褙子,下着藕粉百褶裙,虽然在这场面似乎不太够,但是程嘉余通身的礼教气度都让人完全忽略掉了她身上的旧衣。
这与她平常的样子大不相同,可偏偏又说不出有什么不同。
程嘉余前世的礼教都是段氏和姜嬷嬷亲带亲教的,程嘉余自然清楚姜嬷嬷的眼光,程嘉余走到程老太太跟前的这一小段路,姜嬷嬷就已经在心里暗自赞叹了几句。
程嘉余面上如常的样子,内心却因为姜嬷嬷的出现而感到复杂。
姜嬷嬷,是当年她刚到镇北王府时最先接触到的人。她那时候因为程家的事情整日整日的流泪,整夜整夜的睡不好,姜嬷嬷受老王妃的指示过来照看她,虽然态度冷硬,但劝导她的那些话都是一针见血,程嘉余就是这样慢慢的走出来的。
如今的姜嬷嬷一张恭敬的笑脸,眉目里的满意之色程嘉余看的清清楚楚。
她朝程老太太和众人行了礼,程老太太让她起身,笑着介绍身边的姜嬷嬷道,“这是镇北王府的姜嬷嬷,快来见过。”
程嘉余又朝姜嬷嬷行了礼,温声道,“姜嬷嬷好。”
姜嬷嬷忙称不敢,“哪敢哪敢,程大小姐折煞老奴了。”
程嘉余因姜嬷嬷这出乎意料又意料之中的恭敬态度小小的惊讶了一下,前世她也是跟在老王妃身边许久才能偶尔被她这么对待。
接下来就又是程老太太和姜嬷嬷之间的你来我往了,程嘉余端正坐在一旁听着,别人不问她就不插嘴。
老王妃是利落的人,程嘉余当年跟着老王妃也学了她那股子利落,这一世重生以来一直带着厚重的面具,此刻按着老王妃的喜好,也算是做回了自己。
很快姜嬷嬷这一场表明态度的程府之行就结束了,临了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素白的暖玉镯子,看着价值并不高。但是程嘉余却知道这个镯子有什么样的意义。
她曾经在当年的王妃白氏身上看到一个一模一样的。
姜嬷嬷道,“这是我们王妃交代的,一定要亲手交到您手上。”
程嘉余没有推辞收下了,姜嬷嬷暗自端详着她的反应她不是没有注意到。她知道,老王妃把镯子给姜嬷嬷的时候传达出来的意思一定是,她要是能过眼就给,过不了眼就算了。
因此,程嘉余知道,自己在老王妃那边的算是过关了。
姜嬷嬷是满意的,程嘉余没有在看到那十分平常的镯子时神色并没有半分的异样,可见程嘉余不会是一个爱慕虚荣的。
姜嬷嬷走后程老太太把程嘉余招到了跟前,神色满意,“你今日表现得很好,我就知道余姐儿是个有福气的,这事啊算是定了……”
程嘉余低着头,没有说话,确实如程老太太所说,只要老王妃这边这一关过了,这事情就基本算定了,但是想到镇北王府如今的地位又觉着并不完全定下了。
至少,顾明彦作为镇北王三代单穿的长孙,他的亲事不可能这样简单。
仅仅一个晚上一个上午的功夫,京城里都传遍了顾明彦的婚事。
有人问程家是哪个程家,有人问程大小姐又是哪个程大小姐,也有人问这个程家大爷是何方神圣,悄无声息的就把镇北王府的亲事定下了。程老太太和魏氏收到了不少的帖子,下面的人也都个个跑过来说不少人打探,好在姜嬷嬷来的挺早,程家一下子就有了底气。
程嘉慧和程嘉微是上完了早上的课之后从魏氏那边知道的,魏氏叹着气,程嘉慧没顾上安慰,自己也愣住了许久,低低呢喃了一声,“这也不错”。而程嘉微就一如往常显得麻木多了,她是为程嘉余高兴的,想着回去要跟姨娘说说这个消息,大姐姐其实是很厉害的。
而这些话程嘉余并没有听到,她从知道这一件事开始就思绪一直混乱着,把自己关在房里,叫元喜别让任何人进来。
她试图理清一切,包括往后的路该怎么走。毕竟她是知道的,镇北王府将来会跟朝廷作对,程家眼下跟镇北王结亲是能很好的避开荣景两王的党争的,但是等景王登基之后呢?而且,现在程家没有站队荣王,两边的形势多少有些变化,谁又能肯定德佑帝去世之后,登基的会是景王?
程嘉余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重生会带来多少转变,从她试图改变程家站队开始,一切的她自以为是的优势都有了变数,甚至于她想插手西北的事情,都是不可控的。然而这也不会改变她想插手西北军务的决心,西北的事情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回去改变。
她原以为这一世能过的好一点,没想到如今算来算去,竟然还是那句话,走一步算一步。
镇北王府或许是程家一时的庇佑,但是程嘉余也会做好随时被遗弃的准备。
程嘉余再出房门时,已是傍晚,元喜过来敲门,说是该去请安了,没听到程嘉余回她,正打算直接进去,门就从里面被打开了。
程嘉余站在门口,装饰整齐,对着她淡淡道,“走吧。”
到了西苑不久,程家在家的老小整整齐齐的出现了。程老太爷今日在散朝后想跟顾连昭说话却被躲开了正郁闷,一回来就听说镇北王府来人表明了态度会认下这门亲事,正乐呵呵的笑着,多次把目光放在程嘉余身上。对此程嘉余渐渐就习惯了,毕竟不只程老太爷如此,每个角落投过来的目光她都受着。
程老太爷心情好,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下了,把人都留下来用饭,正喝着茶等厨房把席面摆上来,门房那边就有人急匆匆的赶过来了。
是跟了程老太爷很多年的丁进,他喊道,“老太爷,宫里来人了!说是圣旨到!”
程老太爷笑容凝住,对这道圣旨没有半分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