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希珍笑着点了头,她盼望爹娘能够来京城。元同泽瞧着妹妹眼里面的喜悦神情,心里面也是高兴的。
他接着说了:“爹娘如果不能来送你出嫁,祖父祖母的意思,他们回小叔小婶家里面来,成家的人进城里来迎亲。”
元希珍面上露出迟疑的神情:“大哥,这样会不会不太好?爹娘和小叔小婶早分了家,我要是从小叔小婶家出嫁,瞧在外人的眼里面会误会的。”
他瞧了瞧元希珍:“我已经写信给爹娘了,他们要是愿意,我和见哥可以早早出去跑一趟远路,顺带把爹娘还有二弟一家人接过来热闹一番。”
过年前,元达和夫妻收到元同泽的家信,以及随信而来的年礼,他们夫妻请村长读了书信后,两人先是欢喜的笑了出来,村长瞧着他们夫妻的神情,跟着向他们夫妻贺喜。
他们夫妻走了后,村长去和老村长说了元达和家的喜讯,老村长听后只是笑了笑,村长也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日两日三日过去了,村里面还是没有传出这桩好消息,他有些忍不住了,又去和老村长说:“他们家这一次还真沉得住心气。”
老村长瞅他几眼:“别人家的事情,你操这么心做什么?他们决定要去,也会来和你说一声,还要你带着去官府开通行证明。”
元达和夫妻的确是欢喜之后,想到家里面的田地,夫妻有些纠结起来,他们想一想家里面的二儿子,再想一想他岳家的为人行事,又觉得还是要仔细的想一想。
五天后,元同应接到元同泽的家信,知道已经先给爹娘来了一封信,这一封信则是问他们一家人可有空陪着爹娘一块去京城?
元同应夫妻商量后,很快决定要陪元达和夫妻一道入京城,至于田里的事情,他们可以租给村里人家帮着种。
他们夫妻去和元达和夫妻商量的时候,元达和夫妻愣了片刻后,也有些恼怒了,既然元同泽有银子让弟弟一家人跟着一块去,他们当爹娘的人,自然也要好好享受儿子的孝道。
元达和直接叫二儿子写信了,元同应出了一身汗,用了好几张纸,他总算把信写完了,然后他把信交给村长帮忙寄出去。
村长好奇问了问他家里的决定,听说他们一家人都要去京城,又提醒道:“你们去之前,要去官府开户籍证明。”
元同应赶紧问了村长需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听说只要村长陪同先去里长家盖章,再去城里官府审核过后,然后等几天消息,再去城里拿证明。
他回家和元达和夫妻商量后,他们父子又赶紧请村长帮忙安排这些事情,村长原本就没有想过要为难他们。
老村长说过,村里的人,如果愿意往外走,他们见识多了,自然就不会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从村头吵到村尾,然后第二天想起来,还要站在村中间吵上一天。
元达和一家人年后要去京城的消息,很快的传开了,村里人上门打听消息的时候,柳氏满脸笑意说:“我家珍儿的亲事定了下来,春天的时候,她要出嫁了。”
村里人一下子想起元希珍的年纪不小了,只是这几年她一直不在家里面,村里人便没有注意这么多,现在柳氏的话,让他们好奇起来。
柳氏总算等到了这一天,她把女儿定下亲事的人家条件,仔细的说了一遍,颇有几分骄矜神情说:“泽儿和我们说,别人家就是相中珍儿知书达理。”
村里人很快知道了,元希珍去了京城,因为她很是孝顺元仕进夫妻,让她小叔小婶欢喜,送她去了邻居家专门教导女子的私塾读书。
村里人从前只知道男儿可以入学堂读书,现在听说在京城里,女儿也是一样可以进学堂读书,大家的眼界一下子打开了。
村长一家人早知道这个消息,在村里人上门打听消息的时候,他们顺带说一说城里面大户人家的做法,村里人听后惊叹不已。
“我们以前觉得戚家村的人,读书读得有些傻,让家里面的女儿跟着儿子认字写字。我现在知道了,我们没有见识,戚家村的人,才是真正有见识的人。”
曾招娣向骆氏打听消息:“你侄女在京城许嫁的是村长家嫡亲儿子?而且你们侄女婿还是读书人?”
骆氏知道的消息不比曾招娣多,但是这一会在曾招娣面前还是端着嫡亲婶婶的架子,笑着说:“我大嫂说了,京郊大村子里村长的二儿子,在学堂里读书,已经准备好要参加大考了。”
曾招娣接着好奇问:“戚十一在京城的日子好过吗?她一个村里女人去京城大地方,我觉得她的日子大约不会太好过的。”
骆氏瞧了瞧曾招娣面上的神情,笑着说:“孩子爹说了,我们这一次跟大哥大嫂一起去京城,我们好几年没有见爹娘了,这一次也去瞧一瞧老人家。”
曾招娣瞧着骆氏面上得意神情,再瞧一瞧自个身上破烂的衣裳,她和戚善的日子,怎么越过区别越大了起来。
但是她想到自家男人心思全用在小家里面,想起听来的消息,暗中有几分得意,戚善日子过得好又怎么样?城里的男人身边也不会只有一个女人,她在这方面肯定胜过了戚善。
骆氏瞧着曾招娣一会生气一会笑,心里面有些慌张起来,这别刺激得太过了,曾招娣得了失心疯?
曾招娣心情好转起来,瞧着骆氏道:“你们家去京城后,你也多瞧一瞧京城的繁华,我还等着听你说外面的事情。”
骆氏瞧着她又没有事情了,想起元达庆说的话,曾招娣还是忌妒自家小弟妹的好日子,但是小弟妹是命中注定要过好日子的人,曾招娣继续妒忌下去,只能伤了自个的身体。
骆氏想着几年下来的交情,婉转的劝曾招娣:“各人有各人的命。你瞧我男人三兄弟,也只有老三有本事去了京城。”
曾招娣不想认命,偏偏她娘这些年过下来的日子,告诉她还是要认了命。
戚家分了家,戚维肆夫妻儿女皆不在身边,偏偏他们这一房人还继续和戚维山一房人过日子,他们夫妻的日子照旧过得热闹,侄子们也是真心的体贴照应叔叔婶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