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豆油和粮食采购方面都比较困难,就是买肉都需要用到肉票,忠信公司推出的快餐,如果超过了这样的一种范畴,是根本无法经营下去的。
在这个初始的阶段,忠信快餐连锁只要东西做得物美价廉,真材实料,人们到什么时候吃完以后都不会闹肚子,吃完以后,感觉到物超所值,那忠信快餐连锁的第一步就算是迈出去了。
这个时候的快餐店并不多,火车站的周边几乎都是那种用一个推车推着几个凳子,用一个烧好煤炭的炉子,在上面架起一口大锅。
想要吃面条的话,直接点上一碗面条,在铁锅旁边的凳子上等着卖吃的人下面,把面捞出来,随便舀上一些鸡蛋酱或者是简单的浇头就可以直接吃了。
要是吃馄饨的话,卖快餐的则直接数出来十个馄饨往大锅里面一丢,在煮馄饨的过程当中,在那种最为古老的二大碗当中撒下几粒海米,撕上一丁点的紫菜,加入咸盐以及一些最为简单的调料,把馄饨捞出来放入碗中,直接就能够食用。
这些是热乎的东西,还有着其他的东西。
只是,在车站门前摆摊的人并不多,而下火车的人流量相当大,大部分的人还是会选择正规的小吃店或者是国营性质的小饭店吃饭。
这个是八十年代时候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只不过呢!卫生方面堪忧。
无论是路边摆摊的,还是火车站跟前卖小吃的,大部分人所选用的原材料都不会特别好。
特别是如果赶上阴天下雨的时候,没有出摊,那些微微有些变质的东西,他们是不会舍得扔掉的。
不扔掉,这些东西怎么办,最后还是会落到购买吃食的旅客身上。
只要忠信快餐连锁店搞起来,那些事情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搞快餐的这个事情呢!是忠信公司发展全球连锁超市当中必备的一环。
现在的快餐呢!在做的过程当中,也是要考虑材料之间的配比的,这样做的话,对于今后发展起来的什么咖里牛肉了,卤肉饭了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菜肴做出来一种依据。
很多时候,李忠信都清楚,绝对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没有响应的实力,直接做大,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时候,各种物资都短缺,就好比说各种高级调料,在产地直接就会被当地部门或者是国营商店所垄断,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必须要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再进行全面的铺开。
忠信公司在这两个地方盖起来的大楼,投入的资金相当大,快餐店是一个,大楼当中还有忠信旅店。
这个时候的旅店的价格都很低廉,贵一些的也就是两三元钱一个晚上,而便宜一些的小旅店呢!只要几角钱就能够住上一个晚上,如果长期入驻的话,还会便宜很多。
忠信公司在这个时候搞出来的旅店很大,无论从设施上,还是其他方面上,都要比那些其他的旅店搞得好上了很多。
不过呢!李忠信却直接把这个大型的旅店的定位在最中档的一个水平,只要是入住忠信公司旗下的旅店,每天一元五角钱。
出门在外的人都清楚旅店的档次和价格,他们到忠信公司的旅店入住,是拿着一元五角钱的价格,住着三元钱,甚至是三元钱以上的价格。
这个问题呢!李忠信考虑过很多,一是这个时候出门在外的人都不容易,找到一个舒心合适的旅店很难,忠信公司今后要做忠信旗下的品牌,那么,这个价格就一定要给予他们优惠,让他们看到,zx品牌的旅店和吃的环境都是一切为了人民。
口碑好了,今后人们走到哪里去,都会把这些东西和zx品牌的东西来进行比较,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忠信公司的酒店和快餐行业就会很快进入人们的视线。
现在忠信公司有了盖这样综合性大楼的实力和能力,今后到中国各个城市都一样,都要建设这样的,集餐饮,住宿,超市以及其他为一体的综合性质的大楼。
这个投资计划呢!李忠信并没有在这个时候展开,毕竟现在忠信公司账面上的钱数并不是很多,建设大型豆油厂,建设葡萄籽油生产厂,建设方便面厂,还有这个时候建设的科研基地和动漫基地,这些东西都是烧钱的玩意。
等这些东西真正投入运行之后,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看到效益的。
国外的资金呢!李忠信心中十分清楚,资金想要回到国内,至少要等他在这拨外汇操作完成以后,他才会考虑,毕竟在外汇操纵上,他手中的钱数越多,能够赚到的钱数越多。
如果在这个时候把钱投资到国内的这些建筑方面,那绝对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李忠信总觉得,现在忠信公司的根基不稳,虽然忠信公司在国内有陈醒然这个大佬以及李成峰这个大佬,可是,这远远不够。
毕竟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各种政策变化十分快,很多时候,政策不稳,对于企业的影响较大。
哪怕是陈醒然和他说过,中央对于忠信公司也表示出来了关注,但终归忠信公司是半集体,半私营性质的企业,其中还有很多的罗乱,李忠信觉得,一切还是等到上层给予相应的政策以后再进行实施为好。
关于忠信快餐连锁店的管理人员,李忠信属意的是闫明的爱人李玉芳。
李玉芳呢!早期负责的是江城市一塑料厂部食堂,现在算是在办公室当中帮忙。
一塑料厂虽然在忠信公司的帮助下,多了一些活,可是,厂子的经营状况依然堪忧。
闫明和李玉芳两个人都在一个厂子,日子过得并不怎么宽裕。
这次忠信科研基地建设完成以后,关于塑料方面的专家,李忠信已经把闫明算上了一个,并准备让闫明负责这方面。
闫明是最早期跟李忠信设计出来注塑模技术的大功臣,李忠信自然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