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伦一脸惊喜的看着眼前的这枚全视之眼,这东西今天给他的惊讶太多了。
经过一番检查之后,眼前的这枚全视之眼的强大让他感到震惊,这这东西简直就是一个颗人造卫星啊,不对,比人造卫星更强大。
人造卫星还需要升入太空当中,使用寿命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而且对于隐身物体根本无法监控,但是这枚全视之眼不但隐身物体在它面前无所遁形,就连那些传奇游荡者的阴影穿梭在这下面也无法隐藏。
而且除了这些功能之外,这枚全视之眼还可以进行精准打击,全视之眼可以发射出一道威力从六环到九环不等的能量射线攻击。
这种能量射线的速度非常快,精准度高,只要能量供应的及时,完全可以攻击三千公里外的目标。
发射的能量射线属于邪眼暴君的天赋,苏伦和海瑟薇在制造这枚全视之眼的时候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总算是将这天赋也保留了下来。现在看来,完全是值得的。
眼前的这枚全视之眼并不是它的极限,实际上北风高塔给它提供的平台还是有些弱了,如果将这枚全视之眼安装在浮空城之上,那么这枚全视之眼就真的可以成为卫星了。
到时候只要三枚全视之眼,苏伦就能够将整个泰瑞尔世界任何地方都监控在内。当然苏伦并不打算这么做,他又不打算称霸世界,成为泰瑞尔的球长,监控全世界做什么。
苏伦没有太大的野心,这个世界和不和平,发展的好不好跟他没什么关系,只要他的领地不出问题就行,而且就算是他花费了大量力气,将周围的几个国家都拿下来了,然后怎么办?
花费大量心思,和那些贵族们斗智斗勇,为广大平民谋取福利?他没有那么伟大,毕竟穿越之前,苏伦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市民而已,不是什么革命家,他没兴趣推动这个世界的文明发展。
真要这么干了,他就是和全世界的贵族为敌,甚至就连那些职业者,巫师都会反对他,那些教会也会反对他,在这个拥有真神的世界中,就连当初那么强大的奥术帝国都灰飞烟灭了,他的小身板可扛不住。
【全视之眼:高等传奇造物,材质:邪眼暴君主眼、秘银、山铜、星河银沙等。效果:可以对方圆三千公里范围进行监控,并且能够进行射线攻击;视野范围+50,攻击范围+50,反隐+50,无所遁形+50,坚不可摧+35,节省能量+45,能量监控+50。评价:这是一枚强大的眼睛,可观察三千公里范围一举一动,注:禁止用它偷窥美女!】
在安装好了全视之眼后,北风高塔的安全等级再一次提高了一个台阶,以前这座巫师塔刚刚建造完成的时候,巫师塔的挑战等级大约在十八级左右,后来经过完善之后达到了二十级。
在经过几次升级之后,最终在得到了破魔者魔像傀儡和魔像军团之后,北风高塔的挑战等级达到了二十七级,这已经是非常高的等级了,现在拥有了这枚全视之眼,北风高塔的挑战等级会无限接近于三十级。
在完成了全视之眼之后,苏伦和海瑟薇并没有空闲下来,反而变得更加忙碌了,浮空城的设计蓝图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开始对镇北城进行改造。
苏伦和海瑟薇再次返回实验室,他们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完,从邪眼暴君身上获得的眼睛可不是只有一枚,还有数量足有几十枚的副眼,这些副眼虽然无法制作全视之眼,但是用来制作侦查之眼却很合适。
这种侦查之眼可以随身携带,激活之后会进入高等隐身状态,侦查之眼会进行飞行,将周围的景象传递回去,因为使用的是高等隐身术,这种状态下就算是普通传奇强者也无法发现,可以说非常好用。
相比起全视之眼,这种侦查之眼的价格就便宜多了,当然如果即使没侦查之眼加起来的价格同样很惊人,基本上不比那枚全视之眼差多少了。
这些侦查之眼同样可以飞行,而且移动速度很快,只要充满能量,这一批侦查之眼就可以连续工作一个星期。在此期间,它可以轻松传递信息,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控。
这种制作出来的侦查之眼就是为了应对野外或者其他位面的环境。
这种侦查之眼的制作工艺比全视之眼简单很多,苏伦和海瑟薇制作起来没有什么难度,用了几天的时间,将所有的邪眼暴君的副眼制作完成。
这些侦查之眼被两人平分,当然其中一部分交给其他人使用。
镇北城在确定了蓝图之后变得非常忙碌,每天都有大量工人在巫师学徒的指挥下进行工作,原本内城的城墙也已经取消了,一队队狗头人在狗头人的监工鞭挞下正在对地下进行挖掘。
苏伦在蓝图中已经标注了镇北城地下的空间,这上面有大量通道,还有连接地点,很多东西都需要挖掘掉。
镇北城要升级成为浮空城,最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城市地下连接。这些连接需要在浮空城升空的时候与大地断开连接。而且这些挖掘的通道需要非常谨慎。
按照浮空城的要求,这座城市最后需要和大地分离,所以底部挖掘非常谨慎,如果胡乱挖掘,最后很有可能造成镇北城地下无力支撑,最后造成坍塌。
这些地下世界挖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规划,不能随意乱挖。除此之外,镇北城还有大量管道需要进行铺设,一队队钢铁魔像正在被运送回去。
这些魔像现在是镇北城最强大的劳动力,在按照设计图纸挖开沟渠之后,魔像大军就按照这个要求去做。
接下来苏伦回到了秘境当中,浮空城中需要大量的魔化水晶,苏伦这次就是来查看水晶兽的生长情况,这些水晶兽可以源源不断生产出魔化水晶,现在刚好用在浮空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