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静底气十足的质问,让朝臣们顿时一愣,但他们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呢,坐在上官静身旁的萧景珩就笑眯眯地开了口。
“扰乱朝堂秩序,应罚杖责。至于杖责多少,视情节而定。”萧景珩说着,抬眼往几位掌刑率的大佬身上扫了一眼。
御史大夫假装没看见,但他一个人装傻也没用,新上任不久的大理寺卿看到萧景珩的眼神扫过去,立刻反射性地给出了臀杖三十的答案。
说起来这位大理寺卿真的是很给面子了,臀杖三十,差不多是最低线了。
萧景珩倒也不在乎,他看着被瞿靖武按倒在地的大臣,笑眯眯地转头朝上官静问道:“太子妃今日头一日上朝,对大多数朝臣脸生的很。来,本宫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打算死谏的,就是少府监齐大人。”
“原来就是你啊!”上官静顿时冷笑一声:“前几日的万言奏疏就是你上的啊!呵……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有本事,你多有文采,万言奏疏,可当真少见,折起来都厚厚一叠。本宫当你有什么要事呢,结果看了三分之二你都在卖弄文采,尚未进入正题。你是不是觉得本宫的时间很多,有空看你卖弄?国家大事都不如你卖弄重要,你这样的人,能做出当朝死谏,想要踩着本宫成全自己名声的事,本宫真是一点都不奇怪!对你来说,除了你自己的名声以外,怕是天下再无重要事了!”
“抓住机会就要炫耀矫饰,为人为官均浮夸不切实际,你为官这么久,为民为朝廷做过任何事实吗?脑子里成日惦记的就是如何为自己经营名声。你想要名留青史,也不照镜子看看你有没有那个资格?!脑袋空空,写奏疏都做不到言之有物,除了毫无疑义的堆砌华丽辞藻之外,你还有什么本事?你作为少府监,官位不可谓不重要,但你都做了什么?”
“参奏人家国子监学官,因为人家修缮国子监读书堂的时候,挪动圣人像,不小心磕到木像手臂,所以不敬圣人是吗?依本宫看,让你这种沽名钓誉之辈混入读书人的队伍,才是真的不敬圣人。本宫若是让你这种人继续混在朝臣队伍中,才是真的对不起大周社稷和百姓!”
上官静这一番话又急又快,但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在场的官员都听得明明白白。正是因为听的太明白了,因此大家一起惊呆了。
太子妃娘娘真是好大的威势,一个女人,让人甚至生出些面对天子斥责的错觉。
说句实话,皇上上了这么多年朝,脾气发了不少次,也没哪次像今日太子妃娘娘一样,让人觉得压迫感十足。
看到朝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的发愣模样,上官静立刻抓紧时机,趁他们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将事儿办了。
“来人!”上官静沉着脸下令:“将齐大人的官服扒去,杖责五十,赶出宫去。让这种金玉其外,腹内草莽的废物混入朝堂,还混到了少府监这样的高位,你们吏部每年的到底是如何做的。”
一句话,不仅让姓齐的再也没了翻身机会,还顺便将吏部拖带进去了。
吏部尚书是陈丞相的亲信,他一听太子妃这话,心理顿时咯噔一下,知道太子妃是要借题发挥了。
吏部尚书可不是姓齐的那个蠢货,他很清楚,决不能让上官静顺杆爬。眼下脱罪最好的方式,就是质疑上官静坐在启元殿的合法性。
女人干政,前所未有,因此女人的政令与问责也势必不能作数。
然而大约是吏部尚书年纪大,不及年轻人反应快,还没等他开口,拖后腿的就跳出来了。
先是一直在吏部办差的怀远郡王何凌珺。吏部虽然理论上官儿最大的是尚书,但怀远郡王毕竟是长公主的长子,皇上亲封的从一品郡王爷,从入朝开始就在吏部办差,势力绝不容小觑,手下攒了一批人,平日里早就有同尚书分庭抗礼的实力。
“娘娘恕罪。”何凌珺迅速跳出来,朝上官静一躬到地,姿态放得很低:“的确是吏部失察,请娘娘责罚。”
怀远郡王这一举动落在旁人眼里,那无异于当众承认了女人参政这一事实,并且摆出了合作的态度。这一幕落在某些自诩高贵的道学家眼里,无异于是严重挑衅。
然而还没等他们开口呢,第二个人就站出来了,同样也是吏部的人出来请罪,这一回出来的,是吏部侍郎陈齐禹。
在他之后,是刚升上来不久的吏部郎中刘秀松,出身寒门,原本就是东宫的人,但这一点旁人可不清楚。
因此在其他朝臣眼中看来,这就是半个吏部都主动承认了上官静上朝参政的合法性啊!
这可不是小事!!
可是,旁人相反对,却又突然没了那么足的底气。
陈侍郎都主动承认太子妃干政这一事实了,陈相一脉的官员自然有些犯嘀咕。
丞相大人眼下正在家中思过,而皇后娘娘的处境也极为艰难,难不成……这些人暗搓搓地抬眼去看上官静和萧景珩。
难不成是丞相大人与太子夫妻俩达成了什么协议?
而陈丞相这边的人不敢轻举妄动,林太尉一系的官员看看自家半眯着眼的大佬,压根就没打算行动。
剩下的人中,至少一大半是东宫的人,自然也不会站出来反对太子妃干政。
倒是苏派官员跳出来了几位,但有刚被罢官的前车之鉴,他们就算闹,也不敢再走那套哭天抢地的死谏路子,生怕一个不留神将自己也装进去。
因此在御史大夫的示意之下,有两个御史硬着头皮站出来,痛陈女子干政、牝鸡司晨会对江山社稷带来如何如何毁灭性打击。
这俩人水平还挺高,痛陈上官静罪状的时候,那叫一个辞藻华丽,荡气回肠,可惜……太子和太子妃左耳进右耳出,听了一阵子之后,太子不耐烦地朝他们摆了摆手。
“你们等会儿再演,”萧景珩说道:“许多大人都有正事赶着上奏,先议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