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夫今天穿的是瑞典元帅军服,笔挺的军服配上他伟岸的身躯看着就让人心生敬意。
奥拉夫金灿灿的胡须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天蓝色的眼眸环视一圈会场,轻咳一声,说道:“同学们,欢迎的话昨天已经说够,今天咱们上第一节课,我今天只讲三个问题,请你们用心听,用心记。第一,当学生;第二,当先生;第三,当战争领导者。
军校虽然新鲜但仍然是学校,住在这里就是当学生,当学生自然是要用心学功课。
但等你们毕业出了军校门是否学生就当完了呢?有人说是的,毕业了。我反对。我说不毕业,不过毕业证书还是要求发,毕业典礼也要求举行,这是毕业又不毕业。毕业告一段落,毕业后还要大学特学……
学校未来会教你们几个月,一两年,但归根结底你们是学了一个方法,除了方法以外,还有什么没有?没有了,真的没有了。军校所学的是统帅士卒,统筹资源,统顾四方,统一大局的方法、也是带兵的方法、打仗的方法、自己当一员好兵的方法。
如同下河游泳,必须先学如何游法,但还不算大游泳家,必须要真的下河游一游。如果游到中间,掉下去了,就不算好角色,是进门就下了地狱。我们学的方法是为了战争,就要到各个战场上去做实践,在实践中取得胜利,才算好角色,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当教员。当学生又当教员,是不是听着奇怪?我看一点也不怪,就是这样。当教员的除了学校教员外,每一个学员也都有责任,在平日学习中做教员,在做事中间要当教员,也就是当学生的同时当教员,先进拉后进嘛……
每一个人有责任帮助别人。我们欧洲人很多,七八千万,算上俄罗斯的农奴和奥斯曼的异教徒恐怕上亿了,但我看上亿的人里认字的有几个?我看没几个,你们现在入了军校就是同学,以后毕业了走向社会还是同学,这是上亿人口里最幸运的友情,所以一定要相互帮助,相互做对方的教员,一起进步,就是当教员。
第三个问题是当战争领导者,也叫当将军。也许有人说“要我去当队长,我还没学会,我不去”。不是这样说。我们什切青军校的学生未来大多数不一定能当上校或团长、军团长,但又不一定当不上。
我在七八年前还是个屁也不懂的小孩子,怎么后来就当了桨首、军头首领,现在还当过军团长、将军甚至元帅了?
我既未进过军校,以前没有军校,叫骑士学校,也未进过大学,不过是被人逼得背井离乡,在蛮荒之地跟野人抢地盘求活命,所以不得不当,后来为了新教联盟,为了古斯塔夫二世大帝,为了咱们新教世界不被教会的主教们欺负压迫,也为了冰岛能在欧洲有一席之地,结果我越做越好。
你们现在进入了军校,以后还要加入军队效力?愿意用心,起步够高,未来凭什么做不了将军?
那么如何说将军,又或者战争领导者呢?
现在欧洲战争参加者是新教联军与天主教联军,信什么教按理说该人们自己选,只要不逼人信就好,终究我们信仰的都是上帝耶和华和耶稣基督,看的都是同一本《圣经》,但是偏偏有人想要打着主的旗帜逼人这样那样,所以这场战争才不得不打,打了快二十年也打不完……
你们要么两年,要么三年,要么五年就会毕业,以后也是要加入这场战争,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战争的领导者,我不能让什切青军校的学员不懂得战争的道理,不懂如何指挥,成为未来战争中丢掉脑袋的废物笨蛋,所以今天来讲一讲。
在欧洲求上进,离开了战争就不行。第一,欧洲各国的君主贵族都是靠当年的军功打下来的,所以……
第二,什么努力也没有战场上胜一场得来的快,得来的多,当然输了失去的也一样快,一样多……
当领导者,战争的千头万绪都压在你的身上,头上,不会没有困难,只会都是困难,但是你们要坚信,再多的困难也不要跑,要以一个合格的积极的无惧无畏的将军姿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法子不会少,你们想做就一定有。这是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问题越讲越大,要当学生,当教员,当战争领导者,再有剩下的内容没有?没有了。再有也要你们自己去慢慢砸学习生活中体会了。
我等到你们放假时还会再讲一课,将来有的是机会,你们要好好学习,未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奥拉夫的一番演讲生动有趣,说的虽然是拉丁语,但也夹杂着德语和瑞典语冰岛语的词汇,让在座的学生都听得清楚,感触颇多。
只是欧洲人的文化一时间很难理解东方的哲学和语言艺术,奥拉夫因为是借鉴了伟人的讲演稿,所以难免用了东方独有的语言艺术,例如“有人说是的,毕业了。我反对。我说不毕业”,基本上所有人都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奥拉夫到底是什么意思。
虽然出现了一些地方由于理解偏差而出现的冷场,但是奥拉夫的讲课整体是成功的,所有的学生都把奥拉夫说的“当学生,当教员,再当将军”的话当成了座右铭。
奥拉夫不仅为学生指明了来军校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怎么做等诸多方向,更让学生们明白了战争什么,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以及将军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等。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犹如大梦初醒,急切的抄录奥拉夫的讲演内容,并且如获至宝的收藏背诵。
克里斯蒂娜也不例外,这位大帝在听了奥拉夫讲演后也是大受触动,下来又看了好几遍演讲稿,最后才兴奋地安排了两个机灵的侍从留在军校做学生,负责每周给她抄录军校老师的授课内容和奥拉夫以后的每一次授课内容。
在贝恩哈德大公的多次催促下,克里斯蒂娜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什切青军事学院,奥拉夫在送走了克里斯蒂娜后就安心的在军校里做起了校长。
每天学校的俗事有文员、佐官处理,奥拉夫只是拿拿主意,看看清单,然后每三天在大礼堂讲一次课,有时候说说自己的经典战例,有时候讲讲古今的经典战例,分析分析,还是不是让学生以正反双方展开辩论,让军校的的学术风气十分的活泼,学生们对军校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也在日益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