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当人们提起欧洲三大电影节时,总是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误解,“哦,戛纳,热情洋溢的戛纳;威尼斯,水城之上的狂欢节,乔治-克鲁尼每年都一定会抵达;柏林?呃……好像很冷清的模样。w”
这的确是一种误解,某种程度来说,却也是事实。
戛纳电影节对世界电影敞开了胸怀,特别是对好莱坞电影大力支持,在历史上,获得金棕榈次数最多的就是美国,十八次,远远高于以十二次得奖记录排名次席的意大利。这也使得戛纳电影节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关注,出色的市场营销让他们轻而易举就可以成为每年盛夏的狂欢。
威尼斯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每年都在试图改革,早年依靠意大利出色的文艺电影市场,权威性和专业性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是伴随着意大利电影的没落,威尼斯的关注度也有所下降,不过华语电影在威尼斯一向倍受欢迎,特别是李。安导演先后依靠“断背山”和“色-戒”前后两次问鼎最高奖项金狮奖,更是让其在亚洲范围内十分有影响力。
相对而言,柏林电影节一直固执高傲地坚持着自己的专业路线,曲高和寡的得奖名单不说,由于柏林一直立志于鼓励有思想有抱负的新生代导演,而且他们对于政治社会战争等黑暗严肃性的题材格外热衷,这导致了就连参展影片都十分冷僻,关注度自然不高。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扶植新生代导演——特别是德国本土电影产业的道路上,柏林电影节是做得最为出色的;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商业元素也缺乏,再加上每年都是在寒冬举行,柏林电影节也就给人留下了冷清的印象。
特别是在威尼斯被多伦多电影节抢走风采柏林被奥斯卡排挤之后,伴随着时间的推进,戛纳电影节在三大电影节里的声势越来越壮大。
但事实上,中。国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战绩最差的恰恰是戛纳,仅仅依靠“霸王别姬”登顶了一次而已——而且还是和“钢琴别恋”并列;华语电影表现最为出色的则是威尼斯,前后一共六次问鼎最高奖项,如果包括由华人导演执导的“断背山”,次数还可以再增加一次。
华语电影在柏林电影节先后四次登顶金熊奖,“红高粱”“香魂女”“喜宴”“图雅的婚事”和“白日焰火”都得到了这一荣誉的认可——其中“香魂女”和“喜宴”是第四十三届并列获奖。可以说,比起好莱坞倾向十分明显的戛纳来说,柏林电影节对华语电影的支持力度也是不可小觑的。
就雨果而言,他对柏林电影节一直颇为欣赏,因为从这里走出来的金熊奖获得者总是能够让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电影,比如伊朗电影“一次别离(a。separation)”,比如美国电影“细细的红线(the。thin。red。line)”,比如巴西电影“中央车站(tral。station)”。
由于“柏林墙”的存在,从创立之初,柏林电影节就受到了强烈的政治影响。所以,柏林电影节所赞许的电影,也许不是商业方面能够取得出色成绩的作品,但是在电影思想方面却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世界的差异,特别是对于政治恐怖战争炮火社会问题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关注,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电影艺术,同时也是电影所属国家地区的一种意识形态,这本身也是艺术品背后所隐藏的重要价值之一。
简单来说,去年的“日出之前”,这并不是一部典型的类型片,名义上是爱情轻喜剧,但雨果却通过试验的方式,将个人的思想将男人和女人对爱情的看法将人生经历对生活的影响融入其中,尝试将“心灵伴侣”这样的名词通过短短的一百分钟呈现出来,尝试将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之类的化学反应真实完整地呈现出来。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但最后取得了成功,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就是重要认可。
今年代表美国出征柏林电影节的作品也延续了这种风格,“理智与情感”“矮子当道”“死囚漫步”“十二只猴子”“理查三世”,可以说,基本上也就是金球奖十部最佳影片提名名单之中挑选出了五部参赛。
但是整体而言,柏林电影节却显得关注度不够,最大牌的也就是瑞典新电影创始人之一的波-维德伯格(bo。d。blier),除此之外就乏善可陈了,不要说和星光熠熠的戛纳相比较,和威尼斯也有不小差距。
包括美国的参赛作品在内,李。安杨。德。昌蒂姆-罗宾斯等人,虽然后世是响当当的人物,但是在1996年的现在,都还不能算是顶尖存在,而且国际知名度都十分有限。
所以,当雨果出现时,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柏林和戛纳的截然不同,简单来说,如果戛纳是一场狂欢派对,那么柏林就是一场严肃研讨会,这样形容也许是有些偏颇的,但却基本上反映出了这两个电影节这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的风格。
由于雨果抵达时间已经迟了,他错过了柏林电影节此前一周的精彩,抵达柏林的第二天就是“死囚漫步”的首映式,所以雨果也没有时间去领略柏林电影节的风采,更没有时间像之前在戛纳一般慢慢享受电影的乐趣,第二天一早,抵达酒店屋子完成装扮之后,雨果就径直赶往了电影节举办地。
可是到达现场时,门口虽然有不少人在来来往往,但却没有显得特别喧闹杂乱,好像只是城市中心周末时的热闹景象而已,大门口竖立的柏林电影节旗帜在狂风之中猎猎作响,属于柏林标志性的金熊雕像冷清地在一旁张牙舞爪,没有黑西装的警卫四处环绕,没有观众的夹道欢迎,只有一条红地毯孤零零地铺陈在地面上,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难道首映式已经结束了?
抱着这样的疑问,雨果走下了艾伦派出的专车,整了整自己的衣领,沿着红地毯朝前迈开了步伐,但视线却忍不住四处打量。一方面是因为缺少了影迷的欢呼和记者的杂乱,电影节的氛围似乎显得太过冷清了;一方面则是因为周围人们的态度实在是太淡定了,倒显得雨果有些格格不入,特别是跟在身后那四个约瑟夫坚持必须携带的保镖——让雨果看起来像是傻子。
“嘿,雨果!”右前方一个人扬声喊到,抬头看过去,就看到一张欢喜的脸孔,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朝雨果挥了挥手。
察觉到身后的保镖似乎就要出动一般,雨果连忙制止了他们,“这里不是盐湖城。”约瑟夫显然是担心去年在圣丹斯电影节的混乱再次出现,所以让保镖们随时警戒,但眼前这一派平静的景象,着实显得很是滑稽。
雨果也朝对方挥了挥手,友好地说到,“上午好,请问你这是去哪里的路上?”
“我和朋友们……”那个年轻的大男生指了指自己身后不远处的其他几个朋友,有男有女,好不热闹,他们察觉到了雨果的视线,也纷纷露出笑容朝雨果挥手打招呼,“正准备去看‘死囚漫步’的放映,我们可是等这部作品很久了,今天总算上映了。”
如果雨果没有理解错的话,也就是说,这群人就是来参加首映式的影迷,可是为什么他们看起来如此不对劲……难道是因为他们太过淡定了所以才不对劲?
这让雨果不由愣了愣,他还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场面,结巴了一下,“哦……”然后说话这才顺畅起来,“哦,谢谢,希望你们会喜欢这部作品。”
此时由于雨果停下脚步和对方交谈,周围也有小部分行人纷纷停下了脚步,这让四名保镖都警惕了起来。不过他们都没有围上来——即使认出了雨果,也只是站在原地看着双方在隔空交谈。
“我们听说你在这部作品里奉献了精彩的演出,一直都很期待。对了,我们是废除死刑的坚定支持者!”说完,大男生笑容满面地朝雨果抬了抬下巴,就好像好朋友好兄弟之间打招呼一般,“希望观影结束之后,我们不会失望。”
一句调侃说得周围那群年轻人们全部都哈哈大笑起来,不少人七零八落地都扬声喊到,“看完就知道了,在离开电影院之前,我会一直抱着希望的。”这话让大家笑得更加灿烂了。
然后,那个大男生就转身离开了,招呼着朋友们就这样离开了……离开了……
雨果看着那群行人的背影,却是忽然意识到,他为什么会觉得奇怪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耍大牌——当一个人享受着镁光灯闪光灯欢呼声尖叫声的追捧时,突然某一天别人不再欢呼了,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来对待时,这种巨大差异往往会让人难以适应。
虽然雨果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演员一名歌手而已,只是职业和普通人不同而已,其他没有任何什么不同;但真正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他还是难免有些惊慌。
意识到这一点,雨果不仅没有觉得尴尬或者耻辱,反而是露出了笑容:这就是柏林电影节,以一种高傲专业的姿态展示自己态度的电影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