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锋一转,李荩忱还是又说了一句:“不过如果高丽有胆量支持宇文宪或者单纯的想要算计我们,那也不用跟他们客气,海军的火炮不是吃素的。”
大汉固然现在不想和高丽出现矛盾冲突,但是大汉也不能给高丽一种好欺负的感觉,这样只会导致以后边境上会有更多的麻烦。先给高丽施加一下压力,至少可以在以后爆发战争的时候让高丽束手束脚,大汉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导权。
在座的众人都用惊奇和诧异的目光看向李荩忱,难免都露出钦佩的神色。即使是对于李询这样出身北方的将领来说,高丽也是一个很遥远、遥远到甚至都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的存在,而李荩忱竟然已经把高丽考虑在整个战略部署之中,陛下之高瞻远瞩,我等望尘莫及啊。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李荩忱更主要的还是因为知道历史上隋唐时期高丽和中原王朝的那些恩恩怨怨罢了。
既然到时候战争不可避免,那就不如先敲打敲打高丽。
意识到自己这一次北上的责任有多重大,王昌和邱志也都收起来笑容,郑重拱手应是。
杨素旋即转移目光,沉声说道:“宇文宪能够横行北方,得赖于其麾下鲜卑骑兵的强大,除了骑兵之外,大队的步卒人数虽然众多,但是多数都是收编当年齐国降兵,真正属于周国的老卒并不算多,因此反倒是不足为虑。”
李荩忱微微颔首,明白杨素的意思。
北周军队当中鲜卑将领和汉人将领之间的分化还是非常明显的,一般骑兵以鲜卑人为主,都掌握在鲜卑将领的手中,而步卒则是以北地的汉人为主,自然也都是汉人将领统带的多,换句话说,让鲜卑将领去统带步卒以及让汉人将领去统带骑兵,也都有些强人所难。
因此当初北周分家的时候,北周国内的步卒主力基本都在杨坚这边,现在也都随着杨坚势力的覆没,或是编入汉军,或是归家务农,不复存在,杨坚麾下的骑兵屈指可数,也几乎都覆灭在了当初的上洛血战中。
而北周国内的骑兵主力则依旧在陈王宇文纯等人的手中,在宇文宪的麾下,反倒是步卒,除了淮北王轨麾下的一部分之外,其余的多数都是当初的北齐军队改编或者拉来的壮丁,战斗力自然堪忧。
所以汉军这一次北伐,最主要解决的肯定还是北周的骑兵。
“现在周人主力分作四部分,一部分在淮北王轨麾下,以步卒为主,主要是守卫城池,除非我军放弃进攻淮北,否则必然不会轻易有所调动,”杨素对于这些敌情消息自然是烂熟于心,“一部分在潼关尉迟迥手中,步骑混编,也是以守卫潼关到函谷关一线为主要任务,除非我军突入洛阳,否则也应该不会轻动;还有一部分在晋阳,是宇文宪手中规模最大的一支骑兵,归属于宇文纯,最后一部分自然是宇文宪亲自统带的大军,分别驻扎于洛阳和邺城,以邺城为主,也是步骑混合编制。”
旁边的张须陀也起身补充:“敌人的主力可战之兵在二十万上下,其中骑兵有六七万,如果加上各地守备之乡兵,总兵力应该在五十万上下,而战争开始之后,估计还能再征调二十万左右的兵力作为丁壮,用于守备城池或者后勤运输。”
从金陵书院毕业之后,张须陀进入太尉府,充当杨素的副手,虽然位置不高,但是执掌的都是大汉军事机密,其能力可见一斑。有这么一个历练的经验,以后快速上升绝非难事,由此可见,杨素对于这个李渊在学堂上的“劲敌”还是很器重的。
李荩忱沉声说道:“我们不能留给宇文宪那么多时间,现在大汉举国上下北伐,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就在二三十万左右,再加上民夫丁壮也不过四五十万,和敌人不相上下,而我们虽然有火器之利,却在骑兵数量上远远弱于敌人,胜算远没有那么大。”
大家都纷纷点头。
大汉既然要北上,就是以倾国之力,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国运相赌。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就落得一个“元嘉草草、仓皇北顾”的下场,到时候大汉元气大伤,说不定将会重新把局面变成当初南北朝割据的样子。
要知道一次元嘉北伐失败,南朝可是几代人都没有恢复过来元气。
所以要打,那就要全力以赴,而且就算不是胜券在握,七八成的成功可能性总归是要有的吧,否则甚至还不如暂时维持如今的局面。
“在实力上双方差距不大,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从战略上下功夫,”杨素沉声说道,“大汉现在有火器之利,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以臣等以为应该把敌人引诱到城池众多、山丘高矮不平之处决战,趁机消灭敌人绝大多数的可战之兵,尤其是给予敌人骑兵以致命打击,否则的话战事一旦拖延到大河以北的原野上,将是敌人骑兵突进的绝佳机会,届时大汉将处于劣势。”
“决战于中原是可行的,”李荩忱微微颔首,“大汉有火器之利,就算是攻坚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反倒是将敌人拖入城池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敌人骑兵的威胁,另外海军可以溯流而上,切断敌人从中原北上邺城或者晋阳的道路,从而形成包围。不过这样的决战之处,又应该选择在哪里?”
裴子烈径直说道:“整个中原有如此之地的,不外乎青州和洛阳,而如果我们突破淮北之后,敌人不一定会全力把守青州,毕竟青州一带和淮北连成一片,面向南面无险可守,相比之下,洛阳或许已经是唯一符合的选择了。”
“这确实是敌所必救。”李询也开口说道,“洛阳一丢,宇文宪将失去大河以南最重要的城池,宇文宪不会坐视洛阳丢掉。当初周国和齐国于洛阳拉锯之惨烈,宇文宪是亲自参与和见证过的,但是即使是如此,他也未曾劝说宇文邕放弃洛阳,可见在宇文宪之心中,洛阳就算是再是个陷阱,也只能硬着头皮杀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