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饶有兴趣地看着荀攸。
在后世人所谓的“曹魏五谋臣”中,光论战术能力的话,荀公达可以排第一,是出了名的打仗能手。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扮演着曹操“谋主”的角色。
在当前如此紧要的关头,这么杰出的军事人才,断然没有将其憋在府里的道理。
另外最关键的是,但凡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清楚,荀家和刘汉皇室关系匪浅,对皇室的忠诚度极高。
后来在汉魏交替之际,曹操最大的阻碍不是刘备、孙权这两大劲敌,而是来自集团内部的一支强大力量——
颍川荀氏。
简单来说就是,荀攸虽然隶属于外戚集团,但真正效忠的对象却是汉室,值得信任。
“平身。”
刘辩按捺住因见到历史名人而产生的兴奋感,表面上丝毫不动声色。
“谢陛下。”
荀攸恭敬地行礼,内心也同样激动。
本来他还觉得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完了,并对此感到有些委屈。
毕竟他虽然大力支持诛杀十常侍,但攻打皇宫却是极力反对的。
可谁让袁家兄弟和吴匡闹地实在太过分,以至于大将军府的所有人都受到了牵连。
不过,正当荀攸惆怅之际,羽林中郎将桓典却突然跑了过来,并带来了陛下的口谕。
皇上的意思很简单。
皇室马上要和已被确认为叛贼的董卓打一仗,而自己,得到了以“军师”身份戴罪立功的机会!
这时,只听耳边传来陛下的声音:“中郎将,将目前搜集到的所有军报拿来。”
桓典“诺”了一声,随后取来了一个托盘。
托盘上,叠着足足几十封文书信件。
刘辩看向荀攸道:“朕给你两刻(按古代“百刻制”,1刻为14分24秒)时间,整合所有情报,然后拟出破敌之策。”
“只有两刻?”
一旁的大臣们都愣住了。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定下计策,未免太强人所难了吧。
光是整理那一大堆内容繁琐的文书,就令人倍感头疼。
陛下莫不是存心想整他?
事实上,刘辩提出这么苛刻的要求,原因有三。
第一,时间真的很紧迫,确实没细细揣摩的功夫。
第二,虽然知道历史上荀攸很厉害,但对方现在还算是个小年轻,可能尚未成长到后来那样的可怕程度,能力有待验证。
第三,一旦荀攸通过“面试”,不仅能让自己放心,还可以赢得盖勋、卢植这两位将领的认可,使其更方便地展开军师工作。
事实证明,荀攸果然拥有成为大军师的实力。
沙漏还没流完,他便成功定下了一套计策,并自信地讲述给了在场众人。
一番演说下来,诸位大臣对荀攸的态度,都从一开始的不信任,渐渐变成了赞叹与钦佩。
“荀家子弟果然不同凡响。”
卢植不住点头。
“有此子在,军队的把握便又多了一分。”
盖勋也是毫不吝惜欣赏之色。
刘辩却是听得有些汗颜:“干,敢情我的知识脉络,原来有这么大漏洞。”
通过荀攸的讲解,他开始意识到,虽然历史很了解,但无论是自己还是身体的原主人,在地理知识这一块都比较捉急。
比如皇甫嵩所在的扶风郡,本来刘辩还觉得既然作为京畿地区的“三辅”,此地肯定离洛都很近,结果没想到右扶风却是在现代的陕西那边。
再比如河内郡,听起来有点远,但其实就在洛都所在的河南郡旁边。
好在皇甫嵩行军速度极快,且之前观察到了董卓动向,在使者到来前就已经准备开拔回皇城护驾,这才能在预定时间内抵达。
而河内太守王匡由于一系列乱七八糟的原因,其麾下部队现在正在外地。
总之,现在情况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错估,而与计划产生偏差,也避免了因自己瞎几把指挥,而出乱子的可能性。
讲解到最后,只听荀攸道:“皇城军队虽多,但以当前有限的时间,最后集结出的兵力最多不过一万,哪怕再加上左将军的三万人马,只怕也很难抵挡董卓军的锋芒。
“所以罪臣斗胆之言,若想在三方军阀到来之前挡住董卓,陛下需御驾亲征。”
话音刚落,刚刚还面带善意的大臣们,脸色顿时就变了。
“荀公达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想让陛下以身犯险!”
“天子出京师本就危险,更何况此番是上阵与敌军对垒,简直岂有此理!”
“事关天子安危,此事万万不可!”
“别以为你荀氏深受皇恩便可言行无忌,别忘了你现在可是罪臣的身份!”
……
众大臣纷纷对荀攸怒目而视,若不是此时置身御前,只怕早就破口大骂了。
何太后更是眼露寒芒,心中已然动了杀意。
就连盖勋和卢植也忍不住紧皱眉头。
御驾亲征确实有一定道理,但,这实在太危险了!
正当众人都极力反对的时候,突然,一道坚定的声音响起。
“朕,赞同御驾亲征!”
三国之天生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