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张仲景唯一的这本著作能够流传下来,还得靠一个关键人物,这就是晋朝时期的太医令王叔和。
王叔和在偶然中见到了这本书,可惜已是断简残章,他便利用自己太医令的身份,全力搜集《卒病论》的各种手抄本,并最终找齐了《卒病论》完整的16卷,他将其加以整理之后命名为《伤寒论》,这便成了流传于后世的《伤寒杂病论》。
由于王叔和搜集张仲景著作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多年以后,在这常年战乱的年代,他能集齐其中的一本已经非常不易。
张仲景所著的医书非常多,除《卒病论》十六卷之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的是这些经典著作并未流到后世。
即使如此,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在这个时候,张仲景才去逝16年,并且他还不是“名人”,当今的人们认识不到这些医卷将会产生的重大作用,穿越而来的刘闪却能清晰地、紧迫地意识到这些。
现在的长沙郡还在吴国的控制之下,鉴于长沙郡位于武陵郡以东,并且此郡没有大量的吴兵驻守,刘闪便让一百多名宿卫兵伪装成逃难的百姓或商旅,悄悄潜入长沙郡各县,以重金收集张仲景的医书原本或手抄本。
当然,刘闪想要收集的并非仅仅是十六卷《卒病论》,而是张仲景所著的所有医书,这包括:《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
刘闪万分感慨,特别是在一千多年之后!
当后世的人们还在争论“中医”和“西医”孰优孰劣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治疗乙型脑炎的白虎汤、治疗肺炎的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乌梅丸等等,这些方剂皆源自《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
当后世的人们认为“中药”只是苦涩的“汤药”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张仲景的医书已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灌肠剂、阴栓剂、肛栓剂等多种药剂的记载和制作方法。
当后世的一大群人在抹黑中医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中医已经开创了“外科手术”和“临床医学”的先河。在这个时代,所谓“西医”的发源地却还是土著!一群土著!一群茹毛饮血的土著!
大汉的复兴,不仅仅局限于百姓的富足和开疆拓土,而是科技、军事、医药、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的强盛,是发自每一个大汉百姓内心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由于战乱的原因,华陀所著的医卷被烧毁没能流传下来,这确实是大汉民族的不幸。刘闪是穿越者,但不是圣人,他作不出这样的经典医书,他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找齐张仲景所著的所有医书,并加以传承和发扬,使之造福当代和后世的百姓。
刘闪深深地意识到,这些绝世经典绝不对失传,它们必须要像大汉的基业一样,万年传承,永世不灭。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