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回到三国做刘禅18.18xs.”查找
曹爽中了刘闪的离间计之后,为了逼迫司马懿退兵,他断绝了司马懿大军的粮草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令赫凯、王雄退往居巢,已在江南的田豫,以及位于巢湖大军退往舒城,摆出了十二万大军往合肥退走的架势。
既然后方的主力大军已经退走,位于雷水东岸的兵马,必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这支兵马也只能被迫退走。
司马懿知道,曹爽断绝自己的粮草供应,这明显是阿斗在背后使坏。正因为如此,雷水东岸的兵马退走时,必会遭到蜀军有预谋的追杀。
在这之前,姜维早就料到:司马懿必会成为陛下离间计的牺牲品。不过,在姜维看来,司马懿有两种退兵方式:第一种,自然是安安份份地退走;第二种,就是在退走时,杀蜀军一个回马枪。
长江以北,北面的大别山群峰与长江之间,形成一道几十里宽的平坦大道,这个天然的大道从武穴一直延伸到舒城,长达几百里。
由于地形的原因,这一带如果有伏兵,很容易被对方的哨探发现。
因此,司马懿要想在退走时设伏,再反咬一口追击的蜀军,就要利用时间差:利用追兵与两翼的哨探之间,相互间通信延迟的漏洞。
因为这里只有几十里宽,若是魏军的赫凯、王雄所部突然迂回到两翼,当蜀军的哨探报回消息时,追击的蜀军已经被三面合围。
当然,魏军要想实现这个“回马枪”,必须迅速退走,同时,蜀军也要快速追来,唯有这样,才能利用这个时间差。因此,如果魏军迅速退走,两翼必有魏军迂回设伏。
反之,如果魏军缓慢退走,如果关索再缓缓尾随,就算两翼有魏军设伏合围,也很容易被蜀军的哨探发现,自然不会中司马懿之计。但是,这样也错失了追杀魏军的大好机会。
姜维身在下雉,要指挥江北和江南的两路大军,不可能及时知道前线的一切,他要求关索“缓退速追,速退缓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魏军后队的几个营已经拔寨东去,靠近雷水的几个营却没有静,他们自然是依照司马懿之命“前营变后营”,承担着迟滞和阻截蜀军追兵的任务。
蜀军的重装骑兵率先冲过雷水,这些刀枪不入的“人形坦克”轻易地逼近到魏军寨前,将带着绳子的铁钩扔入寨中,然后拍马而去。
在步卒眼中的坚固寨栏,毫不费力地被骑兵推倒,寨中魏军自然惊骇,既然无力阻止这些“人形坦克”推倒寨栏,那就只能弃寨而逃。
此时的魏军虽有三万步卒,但前队和后队皆在往东退走,加之后方有蜀军轻、重骑兵的追击,又有三万步卒嗷嗷叫着追来,魏军确实是兵败如山倒。
在关索“重兵速追”的攻势下,司马懿计划中稳如泰山的“缓退”,变成了百里大溃退。
在这场持续百里追击中,由于有重骑兵的威慑,溃退的魏军没法形成有效的防御阵形。
同时,蜀军追击的各路兵马也乱成一团,眼看后方的步卒陆续追来,部分轻骑敌兵利用自己速度优势,索性迂回到魏军的前方加以袭扰和阻截。
当魏军的前队退至怀宁时,他们再也没法按照预定计划退入怀宁城中,只得往两侧分散开,绕过怀宁继续往东退走。
追击持续了整整一天,眼看傍晚将至,关索担心中了魏军的埋伏,于是下令停止追击,并让前军迅速进入怀宁城中。
直到半夜时分,战果终于统计出来:斩敌七千,没有俘虏。
“诸位将军,这是为何?”关索不悦地说道:“我三万步卒全部出击,还有四千骑兵相助,才斩敌七千?为何没有伤敌数?为何没有俘虏?”
“关将军,场面太乱,当时我大军都在往东追,所以,魏军没有受伤者,也就难有俘虏。”
“为何没有抓到伤兵?”关索继续问道,他对此次的追击战果确实不满意。
“关将军,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嘛……那些伤兵全被剁了,哪来的伤兵?”
“大将军不是要求速追嘛?为何除了骑兵之外,没有步卒迂回到魏兵前方阻截?这次的斩敌,多是被骑兵斩杀,步卒为何少有战果?”
“关将军,步卒如何追得上?我骑兵杀到后,魏军逃得贼快了!”
“关将军,你也知道,我步卒如果追上魏兵,如果杀敌一人,大不了就立功受赏;而魏军则不同,他们是为了逃命啊!双方步卒目的不同,再加上骑兵到处抢人头,我步卒如何能有战果?”
“关将军,确实是这么个理!”
“关将军,如果拔寨之后,骑兵统一到前方阻截,战果应该要更大……”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