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接风宴,传说中的好多大神老猫都见到了,也都喝高了。八一中文网?w?w?w.81zw.com大家很高兴,哈哈,老猫已经手脚不能控制了……真想和大家分享今晚得开心啊……好了,不说啦,上传。)
先,参加入城式的官兵们开始还坐在坦克上乐得不行,闻着呛鼻子的鞭炮味儿、吃着老百姓塞上来的鸡蛋、抽着老百姓塞上来的香烟,享受着衣锦还乡般的荣耀,况且又被浓密的硝烟遮蔽了视线,还看不出什么来。但是过了一会儿,不少敏感的官兵们都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路旁的老百姓,似乎一大半都背着包袱、提着箱子,好像看完了入城式,就要出远门的样子。
但是坦克上的人民卫队士兵们也都没太在意。他们还有任务,南阳城也不大,坦克队列刚进城的时候还比较慢,后来度也加快了,很快先头部队已经从北门出去了,后面的坦克也一辆接一辆地紧跟上,出去和自己的师会合。
随着几百辆坦克接连不断地不断从城里开过,老百姓惊叹之余,开始推搡着往城门口的方向流动。一时间各条路上又拥挤起来。
在几个城门口维持秩序的宪兵现不断有老百姓提着行李、拖家带口地从城门里出来,有的就顺着明军的队列旁边,直接往南走了。有的就在城门口坐着等,好象是和家人走散了,在这里会合。
一时间,四个城门口外坐的都是老百姓,还都提着行李。更多的老百姓涌成人流,从四个城门涌出来,都往走,最后在南边汇成一股人潮,不断往南边迁移。
进城坦克上的明军、还有执勤的宪兵们觉得不对劲儿了,开始议论:
“这些老百姓怎么了?”
“他们上哪儿去?”
“怎么都跟难民似的?”
……
宪兵们过去问这些百姓,这到底是去哪儿。得到的答案令他们大跌眼镜。居然是——
南逃!
宪兵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复问了好多人,回答基本都是“投奔大明”。宪兵们不敢怠慢,马上把这个情况报了上去。高级军官们也感到不可思议,一时手足无措。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军事问题,不该他们管,但在他们看来这问题又不小,城外往南走的老百姓看起来有两三万了,除了明军正在入城出城的南北两门之外,东西两门几乎已经拥堵了。
照这个度下去,不用三天,南阳城就空了!
除了马不停蹄赶路的人民卫队,明军驻扎在南阳城附近的6军师的军官们,都觉得这样不行,开始自地劝阻百姓,向百姓进行“政策宣传”。还有人民卫队留下来的政工队人员,也在和南阳百姓交流,试图劝说他们不要南逃,竭尽一切办法向他们说明情况。
人民卫队政工队的mm们站在车顶上,拿着大喇叭嗓子冒烟地不停喊着:
“……同胞们,这样没必要的……大明这次不是过来打一下就走的,是要彻底消灭清虏政权,是要北定中原,是要统一中国的!……我们打到这里了,只会一直向前打,不会撤走了……你们还是留下来吧,打下来的地方还要你们来建设和维护,你们这样抛家舍业的跑到南边,殊不知将来这里也会和南边一样的,那时候你们会很后悔的……你们说投奔大明,现在这里也是大明的地方了,留下来吧……同胞们,你们这样一走了之,后方不稳,我们在前方进攻也会受很大影响的……”
上百个政工队mm把嗓子都喊哑了,只有少数一些年纪大、本来就恋故土的老人犹豫着放下行李,想试着留下来了。但是绝大部分百姓还是置若罔闻,难民大队一眼望不到头,在这些政工队mm的大喇叭前慢吞吞地向南走着。就连那些不想走的老人,他们的家人们也都生拉硬拽,不让他们留下。
在这些百姓眼中,这次明军打过来是一次毕生难得的南逃机会。平时南逃要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而且一般只能只身逃离,父母亲人肯定就没有好下场了。即使南逃成功,良心上也要担负沉重的包袱,终生都留下痛苦的回忆。
但是这一次,南逃的大门突然对所有人敞开了,不但能自己走,还能带上全家,而且几乎不需要任何代价,不需要冒任何风险。只要你细软铺盖一卷、跟着大队往南走上一百公里就行。唯一要舍弃的,就是家里的那间房子而已。但是收获的可是自己全家的整个命运改变,还有自己整个家族后代命运的改变。
虽然政工队mm喊得声嘶力竭,但这些北清百姓们根本就听不进去。祖祖辈辈在北清的环境里,“官方保证只能听听而已”的观念早已深入每个人的头脑,根深蒂固,成了基本常识。哪怕现在做保证的是他们向往的南明,也无济于事。
有些mm急了,跳下车来冲到“难民潮”里,挨个的劝,连劝带拉:
“大叔,你们这样一走了之,家里的房子怎么办?就不管啦?”
开始这些百姓看她们虽是女的,好歹也是明军军官,还不敢怎么样,被她们拉住了,老年人们只敢好言好语地陪笑道:
“不碍事的,不碍事的,我们就是往南避避乱,看好局面儿了再回来……”
“没事没事,呵呵,家里有亲戚不走的,帮我们看房子……”
“对,呵呵,不要了……俺那间破房子,破得不像样了,正不想要了呢,你们要不来,俺都得把它拆了……”
一会儿功夫,“难民”们看出这些明军mm也只敢嚷嚷,并不会把他们怎么样,胆子就大了起来。不少脾气暴躁的直接吼道:
“你们南明不是自由迁居吗?反正这里和南边都是大明的地方了,那我们现在就是在大明境内自由迁居的,你管不着吧?”
就这么一句,把好几个政工队mm噎得说不出话来。
其他的难民一看这句话有效,纷纷便把这句话当作法宝祭出来。别说,那些嚷嚷的厉害的明军军官、女兵们,一听这句话,立马没词了,哑口无言。
很快,这句“口诀”神般地传遍了整个南阳难民潮。
……
这种料想不到的局面,马上被报告给了南京。这是政治问题,但因为是军队报上来的,当然先是报到他们的上级——统帅部,一直报到张照先那里。人民卫队政工队也第一时间上报给了司令部,向小强也同时知道了。
这并不是统帅部和人民卫队接到的第一份报告。在右路攻势区,也同样有大量的北清百姓聚集在长江北岸,试图涌入大明。工兵部队刚刚搭建好的少量浮桥,就遭到了很多难民的冲击,很多冲锋舟也被难民偷去过江用了。现在部队不得不抽调大量兵力维持局面,阻止这些难民。
向小强和张照先总参谋长商量了一下,都认为一定要采取措施,制止这股大规模的恐慌迁移。这对战争不利。他们决定先就近上奏给陛下,先跟陛下商量,争取成功忽悠陛下直接下旨,先禁止大规模南逃。
一老一少慢慢往朱佑榕的住处走,一边小声商量,待会儿怎么合伙忽悠陛下,不能让内阁政府掺和进来。如果陛下非要让内阁政府处理的话,那就很难说了。内阁肯定是优先从政治层面考虑问题,很可能不同意军队阻止南逃。
这很有讽刺意味。同一块土地,同一批居民。北清在这里的时候,就整天想着怎么阻止南逃。现在南明在这里了,也要想着怎么阻止南逃。
……
现在朱佑榕又住进了紫金山要塞。开战第一天,朱佑榕也是兴奋得不行,也忙得不行。她一白天往中央指挥厅跑了几回,半懂不懂地关注着前线战事。表妹郑玉璁和舅舅一家人也搬进来了,他们也是早上才得知明清战争这么回事儿,都说朱佑榕太沉得住气了,这么大的事儿也没先跟自己家里人打个招呼,弄得堂堂延平王,也是和小老百姓一样是听广播才知道的。
朱佑榕还得哄着他们,还得不时的处理各国的外交事务。今天早上算是震惊世界了。世界的眼球焦点一下从西班牙转到了东亚大6。开战的第一天里,各国政府都拍来电报、打来电话、或者委托驻明大使、或者召见大明驻本国大使,总之,都想尽快地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大明是不是真打算打一场全面战争,是不是真打算统一中国。
还有更关心的,假如大明打过去之后,自己国家的各种利益会不会受损,大明怎么保证不会受损,如果受损了怎么解决……自己国家驻北清的外交人员、商务人员、侨民的安全如何保障?大明会不会对北清进行海上封锁?封锁了我们如何撤员?……假如大清真被消灭了,自己国家和大清签订的原条约、协议、权利义务等等,大明是否会完全继承下来?还是会有选择、有条件的继承下来?还是会统统不予承认?我们能不能派记者,能不能派军事观察员?等等等等……
今天一整天,大明外交部成了最繁忙的部门之一。这些问题,绝大部分都是外交部处理的。一般的相、总理来的电报和打来的电话,也都是沈荣轩接收处理的。少数一些非朱佑榕签字不可的文件,也会送到朱佑榕这里。比如,欧洲各国以国王、女王名义来的电报,这就必须朱佑榕亲自回复了。至少也要外交部写好文稿、交由朱佑榕审阅签字、再以朱佑榕名义出。
上午最忙,因为那是西半球的晚上。那些国家的政府亮了半夜的灯,到了下半夜和凌晨好了些。现在西半球是凌晨了,大明这边是傍晚,外交部也才不那么忙了。
向小强和张照先见到朱佑榕的时候,她正在看世界各大报纸对今天开战的评论。当然不是报纸原件,而是在大明驻各国的使馆买来报纸后,挑取相关的文章回来的。
出乎两人意料的是,他们一说,朱佑榕就知道什么事了,笑呵呵地道:
“呵呵……这件事啊,沈阁老已经跟我通过电话了。”
张照先和向小强对视一眼,都对沈荣轩的消息灵通程度很是惊叹。
朱佑榕接下来皱着眉,说道:
“唉……我和沈阁老的意见,都是认为,应该允许难民撤到南边来。”
“陛下……”
向小强直接开口,然后他现张照先没有开口,犹豫了一下,但是一想自己和朱佑榕的关系和张照先不是一个级数,张照先有顾虑,自己可没必要有顾虑。就继续说道:
“陛下,如果我们每打下一块的地方,这块地方的人民就蜂拥往南逃去,以至于逃得本地没有人烟,那和被坚壁清野有什么区别?我们的后方将涌入数量巨大的难民,当地的秩序、经济供应都将极大不稳。我们的后方本该全力支援前方的,现在突然涌入海量难民,后方自顾不暇,怎么能好好的做好后勤?还有,我们攻占地区的恢复秩序也无从谈起。现在我们深入不远还好一些,后面我们深入北清腹地之后,少不了要在当地征粮买粮,以减轻后方运输压力的!这样的话,前方将越来越难,后方也将越来越难,战争就难以取胜了!”
(另外,明天不一定有时间上网,所以老猫先把明天一张放到网站的“定时更新”上,定时的是晚上。不过这项功能据说有时候会失灵啊,希望管用。)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