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七零养家记 > 62.第六十二章

62.第六十二章(1 / 1)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杨主编对自己手下作家团的作品可以说是信心满满。

他们挑选了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几位大家,分别有作家一对一进行学习模仿,如今已小有成果。只待时机一到,就细水长流的往出放,打造一批稳定庞大的读者群。

倒不是要钻研出来什么成果,只要学得几分皮毛,再加上杂志的推波助澜,怎么也能出来几个好的,再冠个比如“小温知秋”之类的名头,届时,不仅自己这个位子能坐的更稳固,某些人也就不再是那么不可或缺了。

罗家和倒是大胃口,一口气要了四版十页的版面,口气不小,结果却未必能如他所愿。

一版十页,怎么也要罗家和手下所有的作家,连温向平在内,每人出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才能勉强凑够,何况还是一连四刊。

罗家和应该不会只是简单的让手下作家一人写四篇文章交上来,这种无用功不像是聪明人的手笔。

那么这些人一定是围绕某个主题,以各自所擅长的特色进行发言创作了。

莫不是打算着让这些人一起撰写一本短篇小说的主意。

杨主编嗤笑一声,想法倒是挺好,只是也不想想,水平不齐的一批作家,要如何在保证情节构思上连贯的同时,又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异想天开。

不管杨主编这边怎样或多或少的流露出对罗家和的不屑和冷嘲,罗家和自巍然不动,每天一心埋头办公室,两耳不闻窗外事。

罗家和当初要求的四版是从五月第一版到第四版,杨主编手中的作品筹备的也已经差不多,干脆就跟罗家和的撞了档期,打算来个同台竞技。

甚至,干脆就让“小温知秋”来打头阵。

但刊本初稿出来以后还不能直接拿去刊印发行,还要再经过主编的审核才行。

杨主编满意的翻过一开头的三篇文稿,看了目录,这才直接翻到罗家和负责的那部分去。

入目的莴苣姑娘、白雪公主先是让他微怔,随即露出一个嘲讽的笑。

原来还是在搞翻译,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哪怕里头插了温知秋亲手画的插画又怎样,哪怕通篇都署着“温知秋译”又怎样。

这些童话他可都看了,完完全全就是普通的童话而已。

不像纽扣一样,还能打个老少皆宜的牌子做宣传,这种只适合小孩子读的故事夹在主打“进步”的杂志里,滑稽的就像个笑话。

哦,还有个外文翻译能沾点“文化交融”的边,可那又如何。

罗家和等人莫不是被之前纽扣的成功冲昏了头。

杨主编虽然心中放下泰半,大手一挥让这版成功出刊,却仍然提着警惕,以防罗家和搞什么欲扬先抑的法子,每次审稿必要着重看一眼罗家和推举的文章才行。

大意失荆州的过错他可不愿犯。

没有温知秋新作的红星杂志又恢复到以往不温不火的状态,但这周却突然又在封面上特推了“小温知秋”的作品。

小温知秋

谁啊

温知秋作家呢

读者抱着满腹疑问纷纷买了书回家,一翻来,纷纷恍然大悟。

原来是红星的一个专栏作家写的一篇千字的短篇小说。在正文的题头前,红星专门框了一小片地方,印着作者的简介。

什么成名作、读过多少本书云云,看起来还颇为厉害的样子。据说这个作家还曾被温知秋作家亲口夸赞有他的几分笔力。

这么一看,字里行间倒是还真有温知秋作家的几分笔锋。

但还欠缺些火候就是了。

一时间,读者们的眼光都被“小温知秋”吸引了去,位于中间几页的几篇童话译本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被掩埋在众人的讨论之下。

杨主编妙计成功,本该失意的罗家和却依旧不愠不怒,淡定自若的忙着手头的工作,仿佛之前跟杨主编争得脸红脖子粗的那个人不是他一般。

沽大。

沽大的学生们素来都是心中装着专业书,两耳还要直竖着关心窗外事的,因此平时杂志报刊什么的真不少看,加之学校有意向也有实力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于是定期更新图书馆里的各种杂志。

这“小温知秋”的事自然没被学生们漏过。

黑框眼镜幸灾乐祸的拿着红星杂志在班里跟好友谈着,嗓门还恰好能让坐在他前头的温向平听个正着。

只是说了半天,温向平也没个反应,自顾自的收拾好书包要离开,黑框眼镜自觉被下了脸色,连忙叫住,

“诶,咱们沽大的“小温知秋”,你对人家红星杂志正儿八经的“小温知秋”有什么看法没有啊。”

话里话外的幸灾乐祸根本不加以掩饰。

班里还没走的学生听见这话也不禁看向温向平。

虽然温向平写的文章确实很好,只不过这个学期却一直没上过院报,也不知道如今水平是升了还是降了,这个“小温知秋”的名头还担不担的稳。

何况他“小温知秋”的名头只是学校老师和学生们叫的,这回红星杂志上的“小温知秋”可是人正牌温知秋亲口钦点的,不能比哪不能比。

可饶是如此,也阻碍不了学生们看热闹的心思。

温向平终于舍得转头看一眼黑框眼镜,却仗着他站着黑框眼镜坐着的居高临下的优势,笑眯眯的对黑框眼镜和气道,

“我没什么看法,不过嘛――”

温向平拖长了尾音,在周围学生好奇打量的目光中这才慢悠悠的道,

“温作家这次翻译的几篇童话都颇有童趣,也挺有内涵,尤其是他和几位作家写的衍生童话,相当有新意。推荐同学你去看看。”

说完笑着一点头,背上书包离开教室。

黑框眼镜怔了一下,刚要和身边人说什么,教室里的同学已经叽叽喳喳的谈论了起来,

“温知秋作家这次有出新作品么我怎么没看见哪。”

还有性急的直接从书包里掏出刚买的杂志,翻开目录就细细看起来。

“论新时代经济如何使市场焕发新活力莴苣姑娘――温知秋译啊,我看见了。”

一个姑娘激动的捂住嘴巴小声尖叫,一边还不忘给凑过来的闺蜜们指着道,

“白雪公主――温知秋译,美女与野兽,温知秋译温作家这次都是翻译作品啊――”

“哎呀,温作家翻译的也一定比别人家的好看,而且还都是童话,是不是家里有小孩子出生了,父爱大发嘻嘻嘻。”

一开始,被挤压在杂志中央的译本并没有溅出什么水花。

倒也不全是版面位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当童话风格的题目加上“译”这个字,足以让许多成年人淡淡一笑,信手翻过,去看其它时事经济之类的内容。

虽然有个“温知秋”的名头在,到底没放在特推,想必也不如纽扣有新颖之处――毕竟他们在特推处没看见温知秋的名头时都要以为温知秋这次没出作品――不过到底是温知秋,功底确实厚实,寥寥几笔就将一个童话形象勾勒的栩栩如生,故事朗朗上口,引人入迷,倒是十分适合给睡前不肯乖乖入眠的孩子当做睡前故事讲。

当然,也是有读者注意到第二刊第三刊里,夹杂在译本中间两篇独具匠心,童趣却带着至简至纯情感的改编本,只是在所有读者中所占的比例却依旧不足以引起喧哗。

温知秋和罗家和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依旧稳如泰山,不怒不燥。

为了避免杨主编心生警惕,压着他们的稿子不给发,罗家和在第一次的刊本中直推举了温向平的译本,从第二次起才加入众人的新本,还特意把新版本压在了几篇译文的中间。

如此,被读者看到的概率自然又是小了一层。

但只要有一个人看见了,就会有两个、三个,通过高口碑的口口相传,自然就会逐渐扩大坚实的知名度,借以建立一只坚不可摧的大手,从而破除一切阻障将他们推到整个作家圈子和文学圈子里去――这正是二人的打算。

倒不是罗温二人就真的对自己的计划如此有把握,只是他们作为这个计划的发起人倘若先一步慌了手脚,其余的作家只怕就要更加心里没底,到时候弄出什么意外就不好了,毕竟他们的稿子还有一部分在手里,不能被杨主编找到机会截停才是。

这两个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其他作者虽然忍不住心焦,但也只能强自按捺。

他们苦翻了几个月的书,绞尽脑汁,反复修改,连梦里都是野兽化身王子牵着美丽的乡村少女在舞池中央翩翩起舞,如今这悄无声息的结果

也只能祈愿天道酬勤了。

随着其余三版逐渐出刊,杨主编手下的“小温知秋”也正式完结了一篇短童话,虽然说和纽扣尚不能相提并论,但也是不错的作品了,其它杂志也学了红星之前的形式,开始对“小温知秋”的作品进行公开评论,又纷纷猜测温知秋这次作品未能上特推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翻译了正儿八经的“童话”,失了之前的灵气,或许已经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倒是又给“小温知秋”炒热了一波名气。

杨主编自然是乐见其成。

后面再交上来的刊本,杨主编虽然还要再看一遍,到底不如第一刊看的那么仔细,见罗家和交来的一如既往是童话便放了心,哪怕译者从温知秋换成了其它作家也无伤大雅。

谁知,就在杨主编志得意满,罗家和眼见着已经一败涂地之时,一股浪潮却突然席卷而来。

红星杂志花了半个封面的特推――“小温知秋”瞬间被这股浪潮拍去了万里之外。

可巧,这股浪潮偏偏是同一个杂志的“大温知秋”及其作家团队卷起来的。

要说他们又写了什么惊世骇俗的文章也不是。

无非是温向平跟了一回潮流,翻译了一本外来名著。英语水平相当可以,字词的翻译精准且得体而有韵味,只名著倒是名著了,却不像别人家翻译的高大上,而是走了旧路,选的格林童话,顺便重操了个旧业,又写了一篇童话而已。

但这次出彩的却不止是温知秋一个人,连带着他不知什么时候加入的作家团队都有了独一无二的风格――甚至连纽扣也迥异。

温知秋这次撰写的是以莴苣姑娘为原型而另作的太阳的公主――这点在文末明确指出,其它新作也如之。

太阳的公主中,人物形象一如既往的有些小缺点,王子不像莴苣姑娘中拿着脸勇往直前,英勇善良。相反,他厌倦平淡享受的生活,从骨子里渴望冒险,甚至抛弃尊贵身份,整日与盗贼为伍,甚至去偷盗隔壁王国的国宝皇冠,嘴上也常常说着不着调的话,怎么看都跟女孩子心目中的“王子”二字不搭边――华国虽然“白马王子”听得少,但“皇子”听得多,倒也能类比而来。

可正是这样一个看似狡猾的坏蛋王子,却对公主真心以待,愿意为她放弃流浪的生活,为了保护她而只身犯险。

整篇故事创新之处也谈不上创新,毕竟都是温知秋从前写过的套路。

而这几篇童话真正感动读者之处,是故事里的“真”,或者说,“假”。

温知秋的故事向来接地气,或者说,贴切生活,可这次,典型的童话式结局,完美的理想化却离现实万里八千远,甚至理想化的叫人害怕。

就比如那群穷凶恶极的强盗,在听说了少女最简单真挚的梦想,竟然肯放下屠刀,甚至愿意为少女和王子的逃亡之路助一臂之力,最后还真正追求到了各自的梦想。

多么不可思议,现实中哪来的这样理想化的事情。

可太阳的公主里恰恰有了。

不仅有了,还铿锵打在了读者心底最柔软的一点,叫他们也忍不住去相信――正是因为现实的缺乏,童话里才格外珍贵。

为什么不能期待童话里的美好,现实残酷不能改变,但可以去守住心底的温柔,一如王子保护着逃离高塔,初入人群的公主。

不仅仅是太阳,每一篇新创作的童话的受众都不是读者。

每一个受众都是读者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那个曾经天真稚嫩,烂漫纯真的年幼。

在经历了社会种种磋磨之后,本以为司空见惯,可以对众多视若无睹的年幼时才有的正义善良、不在意会不会被嘲笑的坚持,却又被这样的几篇童话重新唤起。

起初有多少人将之当成睡前读物来读,如今就有多少人捧着书呆坐在孩子床头陷入深思,心中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作品不全是温知秋作家写的,但每一篇作品专有的插画却全都是出自他手,一篇一个经典场景,画风和卫华如出一辙。而其间场景选的也极妙,恰是故事里最点人心湖的一点。

先不说温知秋等作家的新版本童话写的怎么样,就冲着温知秋翻译的格林童话,也吸引了不少圈子里的人。

甚至陆胜恩在看过温知秋的译本后,不仅再次在人民杂志上公开称温知秋是个“天生的翻译家”、“才华出众”,还将他的作品推荐给自己的众多好友,丝毫不吝于自己对温知秋的赞赏,甚至还公开发表,只要温知秋愿意加入人民杂志,立即从二等作家的稿费开始给起。

挖人之意明晃晃而不加掩饰,足可看出陆胜恩对于温知秋的欣赏之意。

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作家,终于在成名作一年之后,成功进入了沽市最大文学圈子中各位前辈的眼。

而许多脑子灵光的杂志脑中也早就盘算了起来。

温知秋这次的作品,明眼人都瞧得出来值得首封特推,却偏偏被红星安排在了犄角旮旯的位置,还有什么“小温知秋”

这可是明晃晃的不合哪。

见此,许多杂志心中都不由得浮动起来。

之前没能招揽温知秋,一部分是因为红星保密措施做的确实不错,一部分也是因为温知秋本人没有跳槽的意愿而明白拒绝。

但眼下温知秋总该对红星有所不满了吧。

何况,温知秋此次未必没有打脸红星的意味,不然也不会罕见的和其它作家联合发表作品。

一时间,不少杂志都暗自指派了人出来探听消息。

至于什么“小温知秋”,早就被抛之脑后了。

至此,罗家和和温向平等人终于算是放下心来,暂且喘一口憋了许久的气。

温苏记里一如既往的忙碌,苏玉秀甚至不得不又招了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来帮忙。

这天,门口的人气小黑板上,七彩的粉笔画着一个长发的公主和一个痞气的王子坐在一片草坪上,指着天空一处笑,草坪上是标志的紫底黄色太阳。

两人目光所及之处,便是本周的推荐副食。

吃饭的学生见了,叽叽喳喳的聊着,

“太阳的公主太棒了,搞得我都想立马去结婚了。最逗的是,我看完以后拿去给我妈妈看,结果搞得我爸爸这两天老被我妈妈嫌弃,可无辜了,我妈每天都念叨着“你一点都不体贴”什么的,可逗了。”

“唉――要是我也能有这样一个坏坏的,但是对我特别体贴温柔的男朋友就好了。”

学生们聊的欢快,一边收账的苏玉秀听了也是忍不住笑弯了眼。

这周的推荐副食――或者说这个月的推荐,都是冰冰凉凉的水果捞,温向平忙的不知季节,夏季却依旧准时携热浪而来。

苏玉秀于是进了一批水果,切成整齐的块,去皮去核,分别装在干净的盒子中,几毛一斤,哪样都能选,因着新奇又解渴,每天中午摆上一会儿,往往用不了多久就会兜售一空。

李芝龄见了,就叫自家男人又整来了冰,每天上午跟着送来,配上水果吃,更显沁凉,连几个孩子也爱不释手,每天非得吃上一份解暑才行,连百货商场的雪糕都比不上这来的有吸引力。

周围的店铺有跟着学的,但学生和附近的居民大多念着温苏记这第一家,除非他家卖完了才会转道去别家。

杨主编对自己手下作家团的作品可以说是信心满满。

他们挑选了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几位大家,分别有作家一对一进行学习模仿,如今已小有成果。只待时机一到,就细水长流的往出放,打造一批稳定庞大的读者群。

倒不是要钻研出来什么成果,只要学得几分皮毛,再加上杂志的推波助澜,怎么也能出来几个好的,再冠个比如“小温知秋”之类的名头,届时,不仅自己这个位子能坐的更稳固,某些人也就不再是那么不可或缺了。

罗家和倒是大胃口,一口气要了四版十页的版面,口气不小,结果却未必能如他所愿。

一版十页,怎么也要罗家和手下所有的作家,连温向平在内,每人出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才能勉强凑够,何况还是一连四刊。

罗家和应该不会只是简单的让手下作家一人写四篇文章交上来,这种无用功不像是聪明人的手笔。

那么这些人一定是围绕某个主题,以各自所擅长的特色进行发言创作了。

莫不是打算着让这些人一起撰写一本短篇小说的主意。

杨主编嗤笑一声,想法倒是挺好,只是也不想想,水平不齐的一批作家,要如何在保证情节构思上连贯的同时,又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异想天开。

不管杨主编这边怎样或多或少的流露出对罗家和的不屑和冷嘲,罗家和自巍然不动,每天一心埋头办公室,两耳不闻窗外事。

罗家和当初要求的四版是从五月第一版到第四版,杨主编手中的作品筹备的也已经差不多,干脆就跟罗家和的撞了档期,打算来个同台竞技。

甚至,干脆就让“小温知秋”来打头阵。

但刊本初稿出来以后还不能直接拿去刊印发行,还要再经过主编的审核才行。

杨主编满意的翻过一开头的三篇文稿,看了目录,这才直接翻到罗家和负责的那部分去。

入目的莴苣姑娘、白雪公主先是让他微怔,随即露出一个嘲讽的笑。

原来还是在搞翻译,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哪怕里头插了温知秋亲手画的插画又怎样,哪怕通篇都署着“温知秋译”又怎样。

这些童话他可都看了,完完全全就是普通的童话而已。

不像纽扣一样,还能打个老少皆宜的牌子做宣传,这种只适合小孩子读的故事夹在主打“进步”的杂志里,滑稽的就像个笑话。

哦,还有个外文翻译能沾点“文化交融”的边,可那又如何。

罗家和等人莫不是被之前纽扣的成功冲昏了头。

杨主编虽然心中放下泰半,大手一挥让这版成功出刊,却仍然提着警惕,以防罗家和搞什么欲扬先抑的法子,每次审稿必要着重看一眼罗家和推举的文章才行。

大意失荆州的过错他可不愿犯。

没有温知秋新作的红星杂志又恢复到以往不温不火的状态,但这周却突然又在封面上特推了“小温知秋”的作品。

小温知秋

谁啊

温知秋作家呢

读者抱着满腹疑问纷纷买了书回家,一翻来,纷纷恍然大悟。

原来是红星的一个专栏作家写的一篇千字的短篇小说。在正文的题头前,红星专门框了一小片地方,印着作者的简介。

什么成名作、读过多少本书云云,看起来还颇为厉害的样子。据说这个作家还曾被温知秋作家亲口夸赞有他的几分笔力。

这么一看,字里行间倒是还真有温知秋作家的几分笔锋。

但还欠缺些火候就是了。

一时间,读者们的眼光都被“小温知秋”吸引了去,位于中间几页的几篇童话译本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被掩埋在众人的讨论之下。

杨主编妙计成功,本该失意的罗家和却依旧不愠不怒,淡定自若的忙着手头的工作,仿佛之前跟杨主编争得脸红脖子粗的那个人不是他一般。

沽大。

沽大的学生们素来都是心中装着专业书,两耳还要直竖着关心窗外事的,因此平时杂志报刊什么的真不少看,加之学校有意向也有实力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于是定期更新图书馆里的各种杂志。

这“小温知秋”的事自然没被学生们漏过。

黑框眼镜幸灾乐祸的拿着红星杂志在班里跟好友谈着,嗓门还恰好能让坐在他前头的温向平听个正着。

只是说了半天,温向平也没个反应,自顾自的收拾好书包要离开,黑框眼镜自觉被下了脸色,连忙叫住,

“诶,咱们沽大的“小温知秋”,你对人家红星杂志正儿八经的“小温知秋”有什么看法没有啊。”

话里话外的幸灾乐祸根本不加以掩饰。

班里还没走的学生听见这话也不禁看向温向平。

虽然温向平写的文章确实很好,只不过这个学期却一直没上过院报,也不知道如今水平是升了还是降了,这个“小温知秋”的名头还担不担的稳。

何况他“小温知秋”的名头只是学校老师和学生们叫的,这回红星杂志上的“小温知秋”可是人正牌温知秋亲口钦点的,不能比哪不能比。

可饶是如此,也阻碍不了学生们看热闹的心思。

温向平终于舍得转头看一眼黑框眼镜,却仗着他站着黑框眼镜坐着的居高临下的优势,笑眯眯的对黑框眼镜和气道,

“我没什么看法,不过嘛――”

温向平拖长了尾音,在周围学生好奇打量的目光中这才慢悠悠的道,

“温作家这次翻译的几篇童话都颇有童趣,也挺有内涵,尤其是他和几位作家写的衍生童话,相当有新意。推荐同学你去看看。”

说完笑着一点头,背上书包离开教室。

黑框眼镜怔了一下,刚要和身边人说什么,教室里的同学已经叽叽喳喳的谈论了起来,

“温知秋作家这次有出新作品么我怎么没看见哪。”

还有性急的直接从书包里掏出刚买的杂志,翻开目录就细细看起来。

“论新时代经济如何使市场焕发新活力莴苣姑娘――温知秋译啊,我看见了。”

一个姑娘激动的捂住嘴巴小声尖叫,一边还不忘给凑过来的闺蜜们指着道,

“白雪公主――温知秋译,美女与野兽,温知秋译温作家这次都是翻译作品啊――”

“哎呀,温作家翻译的也一定比别人家的好看,而且还都是童话,是不是家里有小孩子出生了,父爱大发嘻嘻嘻。”

一开始,被挤压在杂志中央的译本并没有溅出什么水花。

倒也不全是版面位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当童话风格的题目加上“译”这个字,足以让许多成年人淡淡一笑,信手翻过,去看其它时事经济之类的内容。

虽然有个“温知秋”的名头在,到底没放在特推,想必也不如纽扣有新颖之处――毕竟他们在特推处没看见温知秋的名头时都要以为温知秋这次没出作品――不过到底是温知秋,功底确实厚实,寥寥几笔就将一个童话形象勾勒的栩栩如生,故事朗朗上口,引人入迷,倒是十分适合给睡前不肯乖乖入眠的孩子当做睡前故事讲。

当然,也是有读者注意到第二刊第三刊里,夹杂在译本中间两篇独具匠心,童趣却带着至简至纯情感的改编本,只是在所有读者中所占的比例却依旧不足以引起喧哗。

温知秋和罗家和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依旧稳如泰山,不怒不燥。

为了避免杨主编心生警惕,压着他们的稿子不给发,罗家和在第一次的刊本中直推举了温向平的译本,从第二次起才加入众人的新本,还特意把新版本压在了几篇译文的中间。

如此,被读者看到的概率自然又是小了一层。

但只要有一个人看见了,就会有两个、三个,通过高口碑的口口相传,自然就会逐渐扩大坚实的知名度,借以建立一只坚不可摧的大手,从而破除一切阻障将他们推到整个作家圈子和文学圈子里去――这正是二人的打算。

倒不是罗温二人就真的对自己的计划如此有把握,只是他们作为这个计划的发起人倘若先一步慌了手脚,其余的作家只怕就要更加心里没底,到时候弄出什么意外就不好了,毕竟他们的稿子还有一部分在手里,不能被杨主编找到机会截停才是。

这两个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其他作者虽然忍不住心焦,但也只能强自按捺。

他们苦翻了几个月的书,绞尽脑汁,反复修改,连梦里都是野兽化身王子牵着美丽的乡村少女在舞池中央翩翩起舞,如今这悄无声息的结果

也只能祈愿天道酬勤了。

随着其余三版逐渐出刊,杨主编手下的“小温知秋”也正式完结了一篇短童话,虽然说和纽扣尚不能相提并论,但也是不错的作品了,其它杂志也学了红星之前的形式,开始对“小温知秋”的作品进行公开评论,又纷纷猜测温知秋这次作品未能上特推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翻译了正儿八经的“童话”,失了之前的灵气,或许已经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倒是又给“小温知秋”炒热了一波名气。

杨主编自然是乐见其成。

后面再交上来的刊本,杨主编虽然还要再看一遍,到底不如第一刊看的那么仔细,见罗家和交来的一如既往是童话便放了心,哪怕译者从温知秋换成了其它作家也无伤大雅。

谁知,就在杨主编志得意满,罗家和眼见着已经一败涂地之时,一股浪潮却突然席卷而来。

红星杂志花了半个封面的特推――“小温知秋”瞬间被这股浪潮拍去了万里之外。

可巧,这股浪潮偏偏是同一个杂志的“大温知秋”及其作家团队卷起来的。

要说他们又写了什么惊世骇俗的文章也不是。

无非是温向平跟了一回潮流,翻译了一本外来名著。英语水平相当可以,字词的翻译精准且得体而有韵味,只名著倒是名著了,却不像别人家翻译的高大上,而是走了旧路,选的格林童话,顺便重操了个旧业,又写了一篇童话而已。

但这次出彩的却不止是温知秋一个人,连带着他不知什么时候加入的作家团队都有了独一无二的风格――甚至连纽扣也迥异。

温知秋这次撰写的是以莴苣姑娘为原型而另作的太阳的公主――这点在文末明确指出,其它新作也如之。

太阳的公主中,人物形象一如既往的有些小缺点,王子不像莴苣姑娘中拿着脸勇往直前,英勇善良。相反,他厌倦平淡享受的生活,从骨子里渴望冒险,甚至抛弃尊贵身份,整日与盗贼为伍,甚至去偷盗隔壁王国的国宝皇冠,嘴上也常常说着不着调的话,怎么看都跟女孩子心目中的“王子”二字不搭边――华国虽然“白马王子”听得少,但“皇子”听得多,倒也能类比而来。

可正是这样一个看似狡猾的坏蛋王子,却对公主真心以待,愿意为她放弃流浪的生活,为了保护她而只身犯险。

整篇故事创新之处也谈不上创新,毕竟都是温知秋从前写过的套路。

而这几篇童话真正感动读者之处,是故事里的“真”,或者说,“假”。

温知秋的故事向来接地气,或者说,贴切生活,可这次,典型的童话式结局,完美的理想化却离现实万里八千远,甚至理想化的叫人害怕。

就比如那群穷凶恶极的强盗,在听说了少女最简单真挚的梦想,竟然肯放下屠刀,甚至愿意为少女和王子的逃亡之路助一臂之力,最后还真正追求到了各自的梦想。

多么不可思议,现实中哪来的这样理想化的事情。

可太阳的公主里恰恰有了。

不仅有了,还铿锵打在了读者心底最柔软的一点,叫他们也忍不住去相信――正是因为现实的缺乏,童话里才格外珍贵。

为什么不能期待童话里的美好,现实残酷不能改变,但可以去守住心底的温柔,一如王子保护着逃离高塔,初入人群的公主。

不仅仅是太阳,每一篇新创作的童话的受众都不是读者。

每一个受众都是读者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那个曾经天真稚嫩,烂漫纯真的年幼。

在经历了社会种种磋磨之后,本以为司空见惯,可以对众多视若无睹的年幼时才有的正义善良、不在意会不会被嘲笑的坚持,却又被这样的几篇童话重新唤起。

起初有多少人将之当成睡前读物来读,如今就有多少人捧着书呆坐在孩子床头陷入深思,心中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作品不全是温知秋作家写的,但每一篇作品专有的插画却全都是出自他手,一篇一个经典场景,画风和卫华如出一辙。而其间场景选的也极妙,恰是故事里最点人心湖的一点。

先不说温知秋等作家的新版本童话写的怎么样,就冲着温知秋翻译的格林童话,也吸引了不少圈子里的人。

甚至陆胜恩在看过温知秋的译本后,不仅再次在人民杂志上公开称温知秋是个“天生的翻译家”、“才华出众”,还将他的作品推荐给自己的众多好友,丝毫不吝于自己对温知秋的赞赏,甚至还公开发表,只要温知秋愿意加入人民杂志,立即从二等作家的稿费开始给起。

挖人之意明晃晃而不加掩饰,足可看出陆胜恩对于温知秋的欣赏之意。

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作家,终于在成名作一年之后,成功进入了沽市最大文学圈子中各位前辈的眼。

而许多脑子灵光的杂志脑中也早就盘算了起来。

温知秋这次的作品,明眼人都瞧得出来值得首封特推,却偏偏被红星安排在了犄角旮旯的位置,还有什么“小温知秋”

这可是明晃晃的不合哪。

见此,许多杂志心中都不由得浮动起来。

之前没能招揽温知秋,一部分是因为红星保密措施做的确实不错,一部分也是因为温知秋本人没有跳槽的意愿而明白拒绝。

但眼下温知秋总该对红星有所不满了吧。

何况,温知秋此次未必没有打脸红星的意味,不然也不会罕见的和其它作家联合发表作品。

一时间,不少杂志都暗自指派了人出来探听消息。

至于什么“小温知秋”,早就被抛之脑后了。

至此,罗家和和温向平等人终于算是放下心来,暂且喘一口憋了许久的气。

温苏记里一如既往的忙碌,苏玉秀甚至不得不又招了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来帮忙。

这天,门口的人气小黑板上,七彩的粉笔画着一个长发的公主和一个痞气的王子坐在一片草坪上,指着天空一处笑,草坪上是标志的紫底黄色太阳。

两人目光所及之处,便是本周的推荐副食。

吃饭的学生见了,叽叽喳喳的聊着,

“太阳的公主太棒了,搞得我都想立马去结婚了。最逗的是,我看完以后拿去给我妈妈看,结果搞得我爸爸这两天老被我妈妈嫌弃,可无辜了,我妈每天都念叨着“你一点都不体贴”什么的,可逗了。”

“唉――要是我也能有这样一个坏坏的,但是对我特别体贴温柔的男朋友就好了。”

学生们聊的欢快,一边收账的苏玉秀听了也是忍不住笑弯了眼。

这周的推荐副食――或者说这个月的推荐,都是冰冰凉凉的水果捞,温向平忙的不知季节,夏季却依旧准时携热浪而来。

苏玉秀于是进了一批水果,切成整齐的块,去皮去核,分别装在干净的盒子中,几毛一斤,哪样都能选,因着新奇又解渴,每天中午摆上一会儿,往往用不了多久就会兜售一空。

李芝龄见了,就叫自家男人又整来了冰,每天上午跟着送来,配上水果吃,更显沁凉,连几个孩子也爱不释手,每天非得吃上一份解暑才行,连百货商场的雪糕都比不上这来的有吸引力。

周围的店铺有跟着学的,但学生和附近的居民大多念着温苏记这第一家,除非他家卖完了才会转道去别家。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www.。m.

最新小说: 王虎陈原河底竖棺 你是哪颗星 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 完美女婿 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老子有双倍系统 盗墓笔记8上下 我点你的名了吗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道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