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殿试不为认知的事(求月票收藏)
贡生们考完了,可以彻底放松了。就该考官们忙的时候了。
考试后两天内,必须要将全部人的卷子审品评完毕。
任之繁重,显然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忙过来的。
事实上,除了太帝曾经完成过,后面的皇帝们都是由下面人组织阅卷……国初祭酒修撰等官。
但正统后非执政大臣不与,而去取之柄则在内阁……至于皇帝自己。
则只看推荐上来的前十名的卷子。
此次殿试的阅卷大臣。
又称读卷官,便是由内阁大学士钱谦益领衔。
吏部礼部二位尚书为副,及礼部等几位侍郎等六官员组成的豪华阵容。
在阁值庐休息一晚。翌日齐聚紫光阁中。为四百名彦排一排座次……
阅卷开始之前,照惯例众人先叩拜孔子,并对天宣誓。然后按照官阶大小。各自回到一排长案后坐下。
这时阅卷监视官亲自把卷箱取封。将试先取出一捆打开。递给温体仁。
再由温尚书,按照阅卷官的官职,分次一卷一卷的分送到他们面前。分完后再取来一捆,到分完为止
每个阅卷官收完卷后,即开始阅卷。看完一份,递给左手边的阅卷官。
同样的,等右手边那位阅完,也会把卷子他。这样轮流传看,九位阅卷官都能看到每个考生的卷子。
这种阅法叫“转桌”,也只有殿试阅卷才会出现。
同时-位考官在阅过的卷上。写下自己的姓氏。但不署名,除非有同姓的,位低的只好委屈写一下名。阅完之后,写下自己的评等即可。
当然,每位阅官的口味不同。出现不同的评价也是正常。但差别不能太大,比如说这份卷子大家有的优等有的却评下等。这样是肯定不的。
会由监视官提起另派大臣阅卷,以防考官“各存成见。有上下其手之弊”。一旦坐实了。会受惩罚的。
但历史早经反复证明。任何制度都是存在弊端的。无论设计的多么精心。
这种阅卷方式是如此……于担心被处分所以考官们在批阅同一份卷子时。
便会出现“评论相似”的现象。
也就是说只敢与上一位的评价差一个等级,再就不敢了。
显而易见的,席卷官的意见,便显举足轻重了。
尤其是在打落试卷时几乎是决定性的,如他判了一份卷子死刑,那份卷子基本上就死定了。
等九阅卷官“转桌”完毕也就是将所有的考卷都画上九个号后。由席阅卷官专总核。
排定名次其他阅卷。尤其是二位次席也可参与意见。
但是,名列一二甲的卷子必须是八个“优”。
其余的便落入三甲。然后每一甲之内再比较优评数,如果优评相同,再比其他以此类推……
首席阅卷是大学士钱谦益,然后再是温体仁等人。
大臣们紧赶慢赶,终于在七日夜里,将四百份考卷全部排完座次。
但还不能填榜,因为还要送呈御览。由圣钦点三鼎甲。也就是传说中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揉一揉酸麻的腰肢。疲惫的钱阁老轻声道:“温部堂,咱们去面圣吧,陛下还等呢。”
三人点点头后,便簇拥着手捧十二份考卷的钱大阁老。
肃穆的穿过红色灯笼照亮的长廊,直达御书房。
御书房中灯火辉煌。朱由检果然还在等着大臣将考卷送来。
王承恩进来禀报:“几位大人来了时。”
朱由检坐直身子道:“打一盆凉水来,朕要清醒一下。”
王承恩赶紧用铜盆端来凉水。手巾放进去浸湿了,双手奉给皇帝。
朱由检却不接,指那盆水道:“直接端过来。”
王承恩小声道:“
皇爷,这晚上的水有些冰凉。奴才怕……”
“怕什么怕?”朱由检笑道:“朕好歹已筑元巅峰,寒暑不侵,还怕这点冷水?”
朱由检洗把脸一激灵。登时精神百倍道:“宣!”
“臣等恭请圣安。”这里不是朝堂。不必大礼参见。
三位大臣行礼后,朱由检让他们平身道:“都起来吧,这几天够辛苦的。”
谢恩起身。钱谦益道:“启奏陛下……”
朱由检一抬道:“王承恩给大人们搬椅子,再把后面熬的灵参粥端来。
给朕和三位大人一盛一碗。”
王承恩笑着应下来,到后面忙活去。
几位大臣自然又是谢恩不迭。等吃完了。朱由检接过茶盏漱漱口,擦擦嘴。
才对钱谦益道:“钱牧斋,这次会试。殿试下来,可有何建议啊?”
钱谦益已经吃完。起身满脸红光的笑道:“微臣要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这次春闱,水平较之往几届高上不少啊!”
朱由检便笑道:“哦,钱阁老不知是何高呢?”
钱谦益连忙道:“这次考试的水平的的确确高上不少,陛下请阅卷。”
朱由检一听也来了精神,开始兴致勃勃的浏览试卷。
他之所以这么高兴是想看看史可法的,但翻遍十二份试卷也找不史可法那篇。不由拉下脸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为何没有史宪之的?”
钱谦益喏着说不出话,刘宗周只好硬着头皮道:“陛下,这就是此次最优秀的十二份考卷了”
“确定没有遗漏呢?”朱由检阴着脸问道:“还是某些人徇私舞弊,鱼目混珠,滥竽充数!”
钱谦益简直要晕过去了。他知道皇帝在说自己。好在他是久经浮沉的老家伙。凡事先算败,算胜。
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道:“启奏陛下,阅卷时间有限。
除了确实优异的文章,其他卷子的评阅确实有些粗,若想一一品量高下次第。就须延长阅卷时间。”一席话守的滴水不漏,把责任轻描淡写的下。
从这一点看,东林党将其选为党魁也是有道理的。
朱由检看了一眼后,淡然道:“何瑞征,这是何人?”
钱谦益思考后道:“启禀陛下,老臣只知其为河南举人,其余不知。”
“此人才庸学浅,见识不足,胆气略逊,改为三甲进士吧。”朱由检断然道。
后面的刘宗周一听,立马站出来道:“陛下,微臣读过此人文章,无论是文采还是见解策论都属上佳,敢问何故如此?”
朱由检默然不语,单论文章策论,此人确实是难得的人才。
可是朱由检知道何瑞征这个人是“三顺臣”,降顺又投清的人。
历史上的何瑞征,是河南汝宁信阳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初榜眼。崇祯元年(1628年),登进士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监祭酒。
崇祯十五年(1642年),出任乡试主考官。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担任弘文馆学士。
清军入关后,顺治元年(1644年),担任礼部右侍郎,随后致仕归乡。
这样的大汉奸现在还想成为榜眼?
怎么可能!
故朱由检断然道:“此事朕乾纲独断,不必再议!
进士一甲第二名由史可法接替,甚为合适。”
“微臣反对,陛下甚庸,不纳忠言……”刘宗周还没有说完,就被钱谦益堵住他的嘴,没让他说下去。
钱谦益虽然与这老家伙不对付,可此时东林党势微,不能再折损了,没看见朱由检脸色已经黑了吗?
“刘大人刚才口不择言,冒犯了圣驾,还望陛下赎罪。”钱谦益连忙道。
朱由检摆手道:“没事,刘大人老而昏聩,可以原谅,下不为例!”
钱谦益连忙拉着刘宗周一起道:“微臣多谢陛下不罚之恩。”
显然刘宗周已经反应过来了,认罪也是非常诚恳。
……
三日后,东方拂晓渐红,天空渐白,沉睡一夜的京城,又一次露出了真容。
若有修士从天空俯瞰,在满眼灰蒙蒙的建筑中,有一片绵延的红色和金色,是那样的显眼,那样的独特。
运转灵气一看,就会发现,原来是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
这个庞大无比的、整齐庄严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与周边完全区分开来,因为它的名字叫皇宫……
伴着肃穆的景阳钟响,紫禁城午门的三扇正门、两扇东西对开的掖门,同时缓缓开启。
两队身穿金色飞鱼服,手持一丈画戟的大汉将军,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除中门外的四个门洞相对而出,立在汉白玉铺成的五条大道旁。
而此时的宫门外,早已经站满了身穿大红朝服的皇室公卿、文武百官,以及四百位身穿深蓝色罗袍的新科进士。
此时此刻,大家都有些激动,对于公卿官员们来说,这座紫禁城才是皇权的象征。
而新科进士们,正沉浸于初临紫禁城的震撼中,久久无法自拔。
面前的这座紫禁城的正门落于北京城的中轴线南段,正北叫子,正南叫午,因之叫做‘午门’!
其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宛如三峦环抱峰突起,气势雄伟无比。
其正面三个门高大无比,最中间一个足有十一丈高,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大明朝皇帝出入禁宫的专用门,擅入者死……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