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汉侯 > 224.第两百二十四章

224.第两百二十四章(1 / 1)

建元六年,春,留在长安接近一年的西域使臣,终于陆续向天子告辞,准备启程返国。

为留在长安,使臣们使尽浑身解数,脸面不要,摒弃节操,不惜做出抱门框、抓门扇的举动。正经诠释出:他们所谓的底线,那就是没有底线!

日子久了,朝廷上下以为他们会坚持赖着不走,直至地老天荒时,终于有信鹰飞入长安,带来匈奴放弃“劫道”,警报解除的消息。

在长安吃好喝好,乐不思蜀的西域使臣,终于想起肩负的责任,再不情愿,也必须向汉天子告辞,带上此行成果,结伴踏上归程。

只要匈奴不拦在途中,各国使臣的护卫联合起来,哪怕遇上贼匪也能拼上一拼。

让他们惊喜的是,刘彻对西域各国十分重视,下令各郡派兵沿途护送。

直至队伍行到楼兰,汉军方才停止前进。并非他们不想前行,原因在于,楼兰目前是匈奴的仆属国,千名匈奴本部骑兵就驻扎在楼兰城内。一旦汉军出现,冲突不可避免、

虽说刘彻正计划横推草原,和匈奴本部正面刚一场,但在一切没有准备妥当之前,贸然和驻扎西域的匈奴发生冲突,让对方提前生出防备,实非明智之举。

即使刘彻想脑袋发热,满朝大臣也会加以阻止。

对此,各国使臣全无他言,诚恳感谢汉军护送,拜谢汉天子仁德,便继续踏上归程。

夹在汉匈之间,西域各番邦自知国小民寡,不依附其一,断难以生存延续。

之前匈奴势大,汉朝避其锋芒,西域各国便臣服匈奴,愿做匈奴的仆属国。

如今匈奴在马邑大败,一战死伤近十万,汉朝亮出刀锋,很可以同匈奴掰一掰腕子。通过行走往来的商队,西域各国不断搜罗消息,心思逐渐变得活络。

这次大批派遣使臣,主要就是为了试探。

既试探汉朝,也试探匈奴。

在使臣出发之前,并非死心塌地要抱汉朝大腿。等他们接连抵达长安,见到巍峨的城墙,雄浑的汉宫,强悍的军队,想法瞬间发生改变。

以楼兰为例,国土面积不大,甚至还比不上汉朝的一个郡。

鼎盛时期,国内人口尚不到两万,能战之兵不到三千。这样的国力,在西域各国中已经是数一数二。

无论汉朝还是匈奴,只要愿意,派出一支骑兵就能灭国。

先前楼兰依附匈奴,全因茏城势大,为了自保,不得不匍匐在地。如今风水轮流转,汉朝明显要压过匈奴,以楼兰王的精明,自是要重新考量,才能让国家继续存在,国民继续生存。

匈奴人只懂得掠夺,对仆属国苛以重税。尤其是最近几年,近乎年年加税,让还算富足的西域各国苦不堪言。

相比之下,汉朝的政策开明得多。

随着汉军不断南征北战,汉朝的实力不断壮大,行走西域的汉商越来越多。一些大的商队最远可达月氏、乌孙乃至安息。

商队满载珍奇货物,更有强悍的勇士护卫。沿途匪盗不敢打劫,小股的游骑都要避开锋芒。

西域番邦的国王大臣打仗不行,治政能力一般,眼光却极是毒辣。随着商队往来增多,不少都看出其中“猫腻”。

然而,生存在两尊庞然大物之间,不想因一时疏忽被碾死,国王和大臣们秉持着“多说多错,少说少错,糊涂能活”的原则,不约而同做起了锯嘴葫芦。

在他们看来,依附强者天经地义。

之前匈奴强盛,他们就臣服匈奴;如今汉朝势大,他们就想方设法打探消息,继而扑上去抱大腿。即使之前没有类似的念头,等到使臣归来,了解长安的情况,联系汉匈目前的军势对比,人心也不免思动。

最重要的是,这些使臣在长安停留日久,匈奴想不多想都不可能。

按照匈奴往日作风,就该将这些胆大包天的“奴隶”全部斩杀,给胆敢生出二心的西域各国一个警告。

奈何使臣铁了心,匈奴不走就不回国,直接和对方耗上。兼茏城传来消息,有汉朝斥候频繁出没,恐有大战征兆,停留在外的骑兵接连被召回,以防不测。

如果大战开启,西域的粮草就变得极为重要,自是要给对方几分面子,举起的屠刀也只能暂时放下。

匈奴何曾如此憋气?

从何时开始,雄霸草原的匈奴变得如此谨慎,发现汉军斥候,不是冲上去杀死,而是收缩兵力,变得小心翼翼?

只能说造化弄人。

从冒顿、老上再到军臣,匈奴的荣光不复当年。草原频发瘟疫,本部又遭遇大败。如果有充足时间,将各部迁往草原深处,蛰伏数年,或许能恢复七八分。

可惜的是,汉朝不会给对手这个机会。

趁你病要你命,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般无情,才是长安对外的最高准则。

在西域使臣陆续归国,争相劝说国王赶紧改换门庭,做汉天子腿上挂件时,汉朝斥候频繁出没草原,匈奴本部开始收缩兵力,并抓紧派出探子,试图刺探边郡,查明汉朝究竟是虚晃一招,还是真打算大规模出兵。

重病中的军臣单于十分清楚,如果汉朝真要挥师北上,这场仗怕是不好打。

长安城内,刘彻连续数日召重臣入宣室,指着悬于墙上的地图,简单明了一句话:朕要灭匈奴!

卫绾和窦婴表示臣没意见,直不疑、王恢和韩安国也举双手赞同。

匈奴是汉朝的心腹大患,早灭早好。

最好将茏城清理干净,一个匈奴不留,那才是皆大欢喜。

只是打归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派出多少军队,调遣哪路大军,粮草如何统筹,以及由何人为统帅,都要仔细考量,从长计议。

毕竟匈奴不比百越。

越人多是仗恃天险,只要克服瘴气-毒-虫,打下来不成问题。之前南征连下闽越、南越,足以证明这点。

匈奴则是汉朝的老对手,白登之围后,汉朝对上匈奴,多数时间采取守势。直到武帝登基,才开始转守为攻,大规模挺-进草原。

之前固然有几场胜利,事后统计战果,是大胜亦是惨胜。

最为提振士气的马邑之战,在包围圈张开之后,同样要用人命去堆。

匈奴的战斗力绝对不弱,尤其是隶属军臣单于和王庭四角的本部军队,更是精锐。和这样的军队作战,必须做好九死一生乃至拼人头的准备。像攻打闽越和南越那样,战损达到一比十甚至一比二十,纯属于天方夜谭。

汉朝的官不分文武,能位列长安朝堂,不论性情为人如何,也不管是否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大部分都点亮过作战技能,对兵法有一定了解。

这也是最可怕的。

一个奋发进取、以“征服”为人生目标的年轻天子,一群老谋深算、搞外交和经济的同时,都不忘抄刀子砍人的朝官,共同组成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发出恐怖的咆哮。

遇上这样的对手,冒顿再世都未必有太好的办法,何况是远不如冒顿的军臣。

“陛下,春、夏之交不宜进兵,何妨等到夏末秋初之时?”卫绾提议道。

“秋初发兵?”刘彻沉吟片刻,道,“丞相无妨细言。”

“一来大军调度需要数月,不宜操之过急。二来,秋时谷熟,牛羊最为肥壮。大军此时入草原,粮秣自能解决大半。归来时抓捕别部,顺者为汉家放牧养马,逆者亦能杀鸡儆猴。”

这番话说得相当直白,直白到不做半点遮掩。

往昔匈奴南下劫掠,依照中行说的毒-辣计策,多在秋时寇边,抢劫粮食牛羊,掠夺人口,烧毁房屋和要塞。

何不一报还一报?

匈奴秋天来,汉军也秋天去。

匈奴抢劫粮食,汉军就去抢劫部落里的牛羊马匹。

匈奴在边郡放火烧屋毁田,汉军就到草原烧帐篷。

秋高气爽,草叶渐渐枯黄,都是极好的点火材料。不计较损失,满草原放火,必然能让匈奴好好喝上一壶。

如果计划得当,动作够快,火烧茏城也未必不可能。

“善!”刘彻双眼发亮,表情中透出兴奋。

窦婴和直不疑频频点头,王恢和韩安国交换眼神,明显也持赞同之意。

节操?

那是什么?

字典里没有,也完全不需要有。

“陛下,如要火攻,边郡需早做准备。”魏悦出言道。

边郡紧临草原,随着各郡太守联合向北开地图,边界线已经推进数里。风向难料,如果不加以提防,万一火从草原烧到汉地,那就很是不妙。

“确是如此。”

进攻的大战略敲定,大佬们又集思广益,商讨如何在火攻下保存汉地,各种灭火措施一一出炉。

赵嘉赫然发现,汉武朝的大佬们,个个都是十项全能,简直非人类。遇上这样的对手,匈奴想不歇菜都难。

议事结束,群臣散去。

韩嫣和曹时被天子留下,赵嘉、魏悦和李当户退出宣室,结伴返回林苑。

数日前,四营又补充一批新兵,其中有数十名高门子弟。

和窦良、灌贤等人不同,这次来的既有高门嫡支也有旁支,都是择优选拔,骑射本领不错,体力耐力俱佳。

入营至今,无论训练多么艰苦,始终无一人退出,全部咬牙坚持下来。期间不乏有人受伤,哪怕伤口再疼,只要能起身,能走路开弓,能扛起大盾,就会坚持出操,一日不落。

这些人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生于膏粱,或许纨绔,但不缺少尚武精神,更不是懦夫、孬种!

有这批高门子弟做对比,之前入营却做了逃兵的,屡次被人提及,无不满面羞愧,最后发展到连门都不敢出。

“现在知晓后悔,晚了!”

事已至此,留在长安只能做笑柄,不想一辈子抬不起头,必须往边塞从军,在战场杀出战功,才能洗掉早年的懦弱之名。

赵嘉忙于训练时,淮南王刘安正紧张等待天子召见。

淮南王女刘陵依旧押在中尉府,宁成未对她用刑,王太后的种种手段已然让她濒临崩溃。

刘陵带入京的门客僮仆一个没能逃脱,俱被宁成抓捕,大刑伺候下,陆续被撬开嘴,将所知的一切尽数道明,半点不漏。

刘安见不到刘陵,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他有种预感,此次定然凶多吉少。

淮南王府风雨飘摇,河东郡的周阳由和申屠公先后接到长安来信。

看过书信,问过送信的家僮,周阳由满面阴沉,掌心击案,怒骂道:“逆子!”

申屠公放下竹简,翻开一并送上的罪证,抚过颌下长须,得意大笑。

“周阳由,天要亡你,这可怪不得本官!”

www.。m.

最新小说: 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 我点你的名了吗 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盗墓笔记8上下 老子有双倍系统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道槃 王虎陈原河底竖棺 你是哪颗星 完美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