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楞了一下神,脑子在想怎么平衡京师学堂的学子和国子监的监生们之间的矛盾,能恰到好处的处理好,顺利的实现国家科技复兴。
徐光启将昨日选中的学生名单呈了上去,打断了他的思考,推荐他昨天挑选的二十七名学生,并言及这二十七名学生是算学极佳之人,孙承宗也在在旁附言称是。
朱由校御览之后,在御案上拿起一只狼毫笔,蘸足了朱墨,在名单上写下“此二十七人,俱与吏部备案,享七品俸禄,见习待定,由徐光启带领清丈京畿地区土地,务必十五日完成,钦此!”然后交给程化祥用玺。
朱由校暗暗喜道:丈量土地不仅可以成为这些学子入仕的跳板,也避开了那些士子们,等土地丈量完后,他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户部为官,实现他逐渐替换守旧官员的目的。
孙承宗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也交给了朱由校御览。
朱由校纳闷,打开一看,竟是监生们的联名折,厚厚的联名折上大意写的要求皇帝尊孔孟之道,废西洋之学,说自古明君皆拜孔孟,太祖定制“八股取仕”,乃是千古不变的祖制,也是莘莘学子入仕的唯一之路,不可更改,皇帝不尊孔孟之道而好“西洋之学,”有违祖宗宗法,违祖就是悖祖,即使是隋炀帝那样的昏暴之君也作出不来。
文章的后面跟着是密密麻麻的人名,粗略估算也有二三百人。
朱由校越看脸色越阴沉,看到最后,已是怒火大烧,气的直接将折子扔在了地上。
徐光启偷偷的瞪了孙承宗一眼:你没看着上面写的什么,还敢交给皇上看!惹皇上生气了吧?!
孙承宗低头不语,对徐光启的质问眼神根本不理睬。
朱由校站起来正要发作,忽的“哈哈”一笑,弄得他们俩莫名其妙。
废西洋学?靠你们这群“之乎者也”强盛国家吗?真是好笑。一群酸腐之人,不就是骂我几句嘛,一人难称百人意,当皇帝的哪有不被人骂的,朕还是有这个肚量的。
“随那些学生去吧,不要管他们。”朱由校丹丹的说。
孙承宗看出皇上对此不屑于顾,也就不再多言。徐光启的心也安稳了许多。
从宫中出来,孙承宗就去找侯光远,一起办理国库合并之事,徐光启也带着学生开始了京畿地区的田地清丈,户部官员和顺天府登记造册,清查户籍田亩。如此浩大工程,动用千人。户部忙着府库合并,又要忙着清丈田地,俨然成了最忙碌的部门,平日都闲的屁股生疮的户部官员一下子没了白天黑夜,真是发扬了“白加黑”的拼命精神,什么叫工作狂,看看户部的官员就知道了。
工作多,用人自然也就多,朱由校又趁此机会往户部多挑选了些人,这样,户部成了六部人员最多的部门了。
九月初六,新帝登基大典如期举行。紫禁城旌旗飘扬,彩带飞舞。
这对朱由校来说将是不平凡的一天,也是最重要的一天。因为,从今天开始,他将成为正式的皇帝!
清晨,当第一缕晨光照射大地,城中许多百姓还在睡意之中时,朱由校早已起身,在近侍的侍奉下穿上了皇帝大典才会穿的黄色衮服。乾清宫也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宫内外张灯结彩,彩缎绕柱,整个紫荆城都净水清道,焕然一新。
今天,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不过是沧海一粟再平淡不过了,可朱由校将在今天向全世界宣布,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将属于他,他是这个帝国的主宰!
“咚~”,紫禁城长乐钟洪亮的响起,高亢的阵阵号角声起打破了北京城宁静的清晨。朱由校听到这钟号之声,如唤醒沉寂在梦境般的心境,令人砰然心跳。伴随着的,还有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是程化祥进来,轻声禀奏道:“陛下,吉时已到,请陛下移驾。”
这一刻终于来了,前世的袁天齐,今世的朱由校,缓缓起身,低首看了一眼恭敬在旁的程化祥,轻声道:“走吧。”
朱由校迈开步子,每走一步都是十分的稳健。
做皇帝是他的夙愿,可他要做的是太平天子,想好好的享受人间繁华,可偏偏是在乱世!他虽然不知这以后的路会走出什么样,但是残酷的现实让他无法改变,只有面对,他要做的只有改变这一切。
朱由校走出乾清宫,东方的太阳已冉冉升起,红润的阳光辉辉洒在紫禁城上,照耀的大殿金碧辉煌。钟鼓声已经鸣了三响,他知道这个时候礼部的官员们已经结束了在天坛、先农坛和太庙的祭祀,盛大而隆重的登极仪式就要开始。
承天门外身穿朝服的文武百官按照品级有序排列在御道两侧,等待天子仪仗的到来。朱由校坐着六十四人抬的御轿来到城楼下,在大太监程化祥的搀扶下稳步的登上承天门,面对着成千上万人,朱由校没有丝毫紧张感,而是威严肃穆。尽显天子威仪。文武百官的目光都注视着这大明又一位少年天子登上*的承天门城楼,看着穿着明黄衮服、金光灿灿生辉的皇冠,感到尊贵无比、威严可畏,高高在上,不可冒犯。
这对百官们是一场难得壮观之举,短短一个月见到两位皇帝登基大典,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对于满朝文武,一生能遇到两次皇帝登基,已是毕生奇观。
朱由校跟着礼部官员祭天,每一步仪式都有序的进行。这些程序在这之前已经有礼部官员向他详细的陈述过,虽然繁琐,但是不可缺少的仪式,要一一按部就班。文武百官们跪在午门广场的御道两侧,殷切的看着这一切,敬天法祖,祷告苍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终于,繁琐的祭天仪式完毕,朱由校已是累的两颊汗水直流,心中早已厌倦,暗暗的在心里骂道:真不知道是哪个混蛋制定的这种仪式,让皇帝着实累了够呛!
他心里将制定这个仪式的官员骂了个祖宗一百二十遍,估计这是故意调侃皇帝的,就像民间闹洞房一样,反正登基怎么折腾皇帝也只能干憋着,此时不闹一闹以后谁还有机会!
祭天仪式结束,朱由校呼吸有点急促,在程化祥的带领下稳步的走向皇极殿。御道上锦衣卫们挺俊高拔、手持银舞蛇形红缨长枪站立。朱由校在华丽威严的仪仗中漫步走向皇极殿,脚踏直通皇极殿的红毯,每走一步都让他感慨万千,回想自己的种种经历,一步一个脚印,坎坷多难,惊心动魄。
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他踏上的是新的历程。
午门大开,文武百官进入皇宫,走向皇极殿。
朱由校登上皇极殿宝座,百官们鱼贯而入,按照官阶整齐站立,只等新皇的屁股坐下,便可跪拜道贺。
朱由校看着和乾清宫御座一模一样的宝座,嘴角轻轻的泛起了笑意,就是这把椅子,古今多少豪杰为此命丧黄泉,多少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就是他,也是九死一生才顺利的登上这个位置!
不过是一把普通的鎏金椅,天下却只有我一个人能坐了,之后,天下人都将向我跪拜,俯首称是,这种权力至上的感觉已油然在朱由校心中升起,这几日来,朱由校充分感受到权力带来的快感,真是让人沉寂不可自拔,原本只想快乐享享人间繁华,可现实是权力的快感更胜于繁华。
朱由校转身,面朝百官,傲视群臣轻稳的坐下,群臣眼快,看到他的屁股刚一沾到宝座上,立马齐刷刷的跪下山呼“万岁”,行三跪九叩大礼,大殿之外又响起了鼓乐之声,其声悠扬,远飘城外。
百官大礼行毕,程化祥拿出朱由校御笔亲书的圣旨高声念道:“朕秉承先祖承继大统,冲龄继位,国之重任尤甚不堪,惶惶终日寝食难安,有赖百官恪尽职守、忠君报国,辅朕垂拱治理天下,君臣同心,愈茂新猷。朕不忘先祖教诲,必殷勤理政,敬天法祖。朕秉承上天,欲启天下大治,改明年正月为‘天启元年’,大赦天下,免赋税一年,百姓所欠朝廷租税一律豁免,废‘辽饷’,除江南织造,召回边地监军,发内帑五十万,犒赏边军,发内帑五十万,赈济灾民。尔等百官,与朕同心,共理天下。”
宣读完毕,百官欢腾,许多让他们痛恨的弊政解除,武将们也是欢欣雀跃,带兵打仗身边总有不懂军事的阉人充当监军,指手画脚,妨碍军务,早就恨的想踹飞他们了。
新皇的诏书让人看到了新皇为政之举立志刷新,一些正直大臣欢心鼓舞。百官们心花怒放,高呼“万岁”。
一届新的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
登基大典结束,皇帝的圣旨被礼部转抄送往全国各地,颁布天下。百姓更是欢呼,普天同庆,老百姓们不在乎谁当皇帝,他们在乎的是谁能让他们过的更好,免天下赋税一年,这在历代中从未有过,朱由校开了古代先河,老百姓们更是津津乐道,遥拜天恩,对于赋税繁重苦不堪言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恩赐。
朱由校回到乾清宫,早已累的十分疲弱了。
大典结束了,活总是要干的,该干嘛还得干嘛,一切又回到了原样,只不过他这个皇帝现在已经转正,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
朱由校用过午膳,命人传诏户部右侍郎侯光远午后觐见。
侯光远还未踏进户部,就被皇帝传召,不敢怠慢,随宫人进宫面圣。
侯光远来到乾清宫,皇帝正在批阅奏章。朱由校见到他,命人赐坐,侯光远谢恩后双手扶膝端坐,很不自在。
朱由校温和的说:“朕观你熟知朝廷财税,要向你垂问,你可知朝廷税源如何?”
侯光远起身拱手回道:“回陛下,朝廷税源广泛,主要取之田赋、盐税、商税,还有部分番外贡品,边陲纳贡,官方贸易等。”
朱由校点点头,对侯光远的回答显然是满意,但面色却十分凝重,朝廷税源如此之广,财政却捉襟见肘,显而易见,功勋官绅之家土地兼并严重,已威胁涉及江山稳固,官员腐败也是尤甚,结合明朝年岁四百万两就知道,钱都进了贪官污吏和功勋豪绅的腰袋里。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