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看到卢象升脸色微变,神色呆滞,明白他心中所想,于是轻轻的拍着他的肩膀说:“放心,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到时候你就会知道了。”
卢象升疑心未释,还释有些担心,但此时他不敢表露出不满的意思,只得说:“微臣只有两千人马,虽然有火枪大炮,但没有步骑兵,长于攻城拔寨,拙于短兵相接,微臣担心难以对付十万叛军。”
“这个你放心,”朱由校道:“朕已准备好旨意,待你出征时一并下达,命川、滇、黔三镇兵马归你节制,”
“谢陛下,微臣定不负陛下所望,斩杀奢崇明首级献于陛下!”
第二天上午,朱由校在宣武门为卢象升送行,他率两千余人神机营远征,临行前,朱由校下诏,命兵部传旨,川、滇、黔三镇兵会同卢象升部,归其节制,协助作战剿灭奢崇明叛乱。
卢象升走了,下一个要面对的是辽东的事了,这才是朱由校真正头疼的事。
……………………
两栋沈阳,督帅府议事大厅,熊廷弼黯然神伤的扫视着座下的将领们,李如柏、祖大寿、满桂、贺世贤、尤世功等一干将领们,面色都十分的沉重,天空也似乎在映衬着他们的心情,阴云笼罩在沈阳城上,压印的让人透不出一丝的气息。
“众将们,”熊廷弼噙着眼泪哽咽的说:“各地驻军,官府衙役,百姓辎重,全部撤往关内,带不走的就地毁之,不留给建奴、鞑子一粒粮米,一块砖瓦。你们各司其职,务必严整军纪,有趁机巧取豪夺百姓一物者,杀无赦!”
众人默默不吭声,此刻,他们沉重的心情难以表达,作为镇守一方的将领就要离开这里,心里是极为难受的。战场上丢了城池是自己无能,主动放弃是懦弱。
熊廷弼痛心道:“我知道你们心里都很难受,但为了朝廷的长远大计,我们只能做出牺牲了。命令按此下达,你们都下去执行吧!”
没有人吭声,也没有人说一句话,只以相视的眼神互相对望,领会的离开了督帅府。
看着众将离开的背影,熊廷弼流着泪倒在帅椅上,他的视线逐渐的呗涌出来的泪水迷蒙了,再也看不见任何人。
对于他们辽东的将领,他们只不过是离开了辽东去往关内,继续为朝廷效力,而他,在不久的将来身败名裂,成为丢失辽东的罪魁祸首,被天下的人唾弃辱骂!皇帝虽然许诺保护他,可到时候天下人皆言杀他的时候,皇帝还真的能保得住他吗?
熊廷弼是为了皇帝担负的这千古骂名啊!
……………………
撤守辽东的命令从督帅府传出去后,就像瘟疫一样,飞快的传遍了整个辽东大地,人们惊恐万状,愤怒、失落、反抗如同火山爆发一样,瞬间引爆了整个辽东,官府衙役们挨家挨户的宣传女真人和蒙古人要联合进犯辽东,官军无力抵抗,只得撤回关内,所有百姓必须随官军一同撤离,沿途官府供给食物,到了关内,朝廷会分给他们土地重新生活病免去一代人的赋税。
但是,不管官差们怎么说,仍有许多百姓们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几代人的家乡故土,尤其是富户人家,只要离开,他们就变得和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所以最抵触内迁,他们宁愿留下来与建奴、鞑子们拼死也不愿意离开。无奈,官府限期三日,必须动身离开,限期不走的,强制押送。
短短几日,辽东像是沸腾的开水,一片混乱,辽东的数万大军顷刻成了维持秩序和帮助百姓运送家资的民夫。
在辽阳的高第忽然接到熊廷弼的手令,大惊失色,他不敢相信曾经信誓旦旦要死守辽东的督师竟然会弃守,军民全部撤往关内。这么大的事他不敢隐瞒,直接飞报朝廷。
……………………
几天后的紫禁城,朱由校度过了短暂的平安日子。
一天午休刚醒,他睡意尤未尽,刚刚打了一个哈欠,两眼还未睁开,程化祥就急急慌慌的捧着一本塘报闯了进来,神色慌张的跪在床前,“陛下,不……不好了,辽东……辽东出大事了!”
朱由校知道辽东那边的事开始了,于是故作惊讶,一骨碌爬起来,惊问到:“出了什么事?”
程化祥将塘报高高举过头顶,神色异常慌张,两眼像是丢了魂一样,双手颤抖不止。
朱由校拿起来急速的打开,正是辽东撤守的事。登时,他装作暴怒的样子,将塘报使劲的扔在地上,站起来怒骂:“熊廷弼无能,丧师辱国,着即押解回京!速传孙承宗进宫!”
程化祥惊怕的唯唯诺诺,领命出去传旨。
朱由校暗暗自叹,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能不能过的了这一关,就看这几日了。
孙承宗很快的从内阁来到乾清宫,朱由校命人全部退出去关闭门窗。
朱由校小声的叹道:“师傅,辽东的事传过来了,不久就会满城皆知,天下也会知晓,朕走这步,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可谓孤家寡人了。”
孙承宗也无奈的俯首回道:“陛下乾坤非常人所能及,臣与陛下分忧。”
朱由校心情复杂,面容也难堪,轻声的说道:“满朝文武一旦得知,朝廷上下必然会要求杀熊廷弼,让朕另选他人镇守,为防不测,朕给你一刀密旨,现行前往辽东接替熊廷弼,你不要去沈阳,就到锦州,完成军民撤入关内的计划。”接着,他又拿出那份塘报,说:“这是高第上奏的,命他率军回道山海关驻守,安顿边民。”
“臣遵旨!”
“记住,别让高第空手而回,一定护送着百姓回来,这个家伙,打仗不行,再不好好的出点力,朕就废了他!”朱由校想起高第在出征察哈尔的时候的表现就生气。
“臣这就动身前往辽东,陛下多保重!”说完,孙承宗打开殿门,离开皇宫,没有向任何人同僚告别,只身前往锦州。
孙承宗走了,朝中少了一个鼎力相助的大臣,少了一个和他同心协力的心腹。
朱由校无奈的哀叹了几口气。有时候,皇帝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必须要孤军奋战!
“传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朱由校对外大声喊道。
田尔耕奉命进殿。朱由校在御座上对他说:“你亲自带人到辽东去,将熊廷弼安全的带进京师,不得让他受一点伤害!”
田尔耕大吃一惊,熊廷弼是镇守一方大员,皇帝竟然毫无征兆的拍锦衣卫捉拿他,他究竟犯了什么罪?
他想问问皇帝,但当他抬头看皇帝一眼的时候,发现他神色异常肃杀,表情没有一丝的松动。锦衣卫额职责就是无条件的服从皇帝的命令,不能问,也不能质疑。
田尔耕打消了询问皇帝的念头,领命去了。他要多带些锦衣卫,以防不测。
辽东百姓们无不恨死了熊廷弼,还有许多底下的士兵们,也会恨他的,他现在是督师,没人敢对他怎样,等朝廷撤了他的职位后,他就什么也不是了,朱由校担心不知情的人们会在路上对他不利,所以才派锦衣卫护送。
朱由校后躺在龙椅上,静静的等待着一场政治风暴的到来。
不出一日,辽东的事传遍了整个京城的大街小巷,接着像是失控的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全国,朝臣纷纷上书要求杀熊廷弼以谢天下,街头巷尾也都在谈论辽东的事,论及此事的人们个个义愤填膺,有的街头上甚至贴满了上联“女真人未出一兵,”下联“熊廷弼弓手相让的对联,”横批“辽东没了”的对联,辱骂声不绝于街市。
朱由校的案头上也堆满了严惩熊廷弼、辽东将领的奏折,还有百姓们的联名状子,面对这么多的奏折和联名折,他也懒得看,基本都当废纸堆在一边。但为了能缓和一下人们的愤怒,朱由校明旨下诏,革去熊廷弼一切职务,命锦衣卫押解回京,孙承宗暂代辽东督师之职。
……………………
辽东赫图阿拉,努尔哈赤自叶赫西城回来后就关闭宫门不过问政事,大臣门也深知大汗心里对的纠结,没什么大事也就不敢自讨没趣的去见大汗。
努尔哈赤对妃子也索然无趣,整天阴沉着脸没有一点笑容,谁见谁害怕,近侍们战战兢兢,处处小心翼翼,不敢犯半点错误。
这日,努尔哈赤在御花园散心,一名近侍轻步悄悄的来到大汗身边,紧张害怕的秉道:“大汗,皇太极有要事求见。”
“不见!”努尔哈赤不快的一甩手。
近侍被大汗的喝声吓的差点摔倒,赶紧转身快速离去,还没走几步又听到大汗把他叫住,“慢着!”近侍骇然,停住脚步,弯着腰又折回来,腿已经打起颤来,心想大汗不是要找气撒吧,该死的皇太极,多大的事来找大汗,我也真是,干嘛给他通报!
“他有何要事?”努尔哈赤问道。
近侍听到大汗问话,恐惧的心平安了一半,回道:“奴才不知。”
“宣他进来吧,没重要的事他也不会来见我。”努尔哈赤道,他心里也知道这几日这么清静是因为人们都怕他,没人敢来。
皇太极大步进来,参拜完努尔哈赤后,也不拐弯墨角嘘寒问暖,直接对大汗秉道:“阿玛,辽东明军撤守南下了。”
“什么?”努尔哈赤惊诧的眉头一皱,不敢相信皇太极的话。
皇太极恭敬的秉道:”儿臣派人乔装打扮到辽阳、沈阳核实,确实是明军赶着百姓南下。许多村落空无一人,且多被焚毁,无一可用之物。”
听完皇太极的禀报,努尔哈赤大惑不解,自语道:“明军南撤?还赶着百姓?难倒要弃守辽东?明朝怎会这么轻易丢掉辽东?不是已经和他们议和了吗?为何还这么做?”努尔哈赤想了一会儿想不通这些疑问。
努尔哈赤将疑惑的双眼移到了皇太极的身上。
皇太极见到大汗瞅向了自己,忙拱手禀道:“儿臣也不知。据探得,这是熊廷弼下的命令,但儿臣不信,他没有这个胆量,能弃守辽东的,只有明朝的皇帝!”
“你不是见过明朝的皇帝吗?”
“是,”皇太极倒吸一口气,到:“当时他曾和儿臣谈过一件事,问我书,我要是明朝皇帝对怎么对待辽东。”
“你是如何回答的?”
“儿臣说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增兵修城,另一个是弃守。”说到这,他两眉一紧,喃喃道:“莫非他还真的弃守辽东了?”
努尔哈赤来了兴趣,露出一丝的喜悦之色,“这件事你怎么没告诉我。说说看,为甚要弃守呢?”
皇太极说:“增兵固守耗费太大,国内的问题积弊重重,不像咱们大金国如同照样一般蒸蒸日上,辽东已成为明朝的一个沉重的负担,不如丢掉,还能多喘息把经理放在国政上。”
“嗯,”努尔哈赤点头赞道:“说的有理,我儿真有远见,既然明朝不要辽东了,那咱们不能白白放过这个天赐良机啊!”
“去传范文程。”努尔哈赤吩咐近侍道。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