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破的消息传到了清军大营,多尔衮皱了皱眉。
淮安城破他倒是可以接受,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大清被吴军攻下的城池已经不是一座两座,而是好多好多座,他都习惯且麻木了。
他无法接受的是,淮安竟然如此轻易就被攻破。
淮安可不是以前的旧式城池,那里有了新式的水泥城墙,配备了大量的手榴弹,驻守的是新式训练后的士兵。
可以说,这是他们精心打造出来的驻防部队。结果,这战果有些辣眼睛。
多尔衮不禁想到,这种防御力的城池都守不住,以后还有哪座城池可以守得住?
想到这,他更加坚定了要在这次决战中击败吴军的想法,绝不能再给吴军时间去发展了。不然的话,谁知道吴军又会发明出些什么新奇武器。
这次出现的是可以上天的士兵,下一次会不会出现可以钻地的士兵?
“人可以飞到天上去,你们怎么看?”
多尔衮问道,战报上写的很清楚,这次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吴军那些可以飞在天上的士兵。
匪夷所思,要不是确定手下的人不敢在战报上胡说八道,多尔衮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相信人可以飞到天上去。
飞到天上也就罢了,居然还能够往地下扔炸弹。
众人接过战报仔细的查看起来,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这怎么可能,人怎么可能上天?”
“战报假不了,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撒这种谎。”
“如此一来岂不是要糟糕,飞在天上我们该如何应对?”
有些将领已经开始慌了,对这次决战多了一丝悲观的情绪。吴军总是能够弄些先进武器出来,让人防不胜防,不停的吃亏。
“我们无需太担心,战报上说了,吴军当中只有几十个那种可以飞起来的东西,所能够携带的炸弹数量有限。在几十万大军的决战中,这一两百人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从战报中可以看得出,吴军对这种东西的掌控似乎也还不成熟,甚至还会坠落。”
范文程开口宽慰了下众人,他可不想看到这些人还没开打就失去了信心和斗志,那样必输无疑。
他的宽慰很有效果,因为他说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虽然吴军的这种东西很诡异,但数量有限,或许可以在局部起到一点作用。但是想要影响战局,那就不可能了。
除非他们能够飞到多尔衮的头上,把多尔衮炸死。
但是,他们现在知道了这种东西,肯定会严加防范。
“正如范先生所言,这种东西无需多虑,不过也要派探子加紧打探其中的奥秘。”
多尔衮说道。
随后,他们还一起讨论了接下来的大决战。
淮安城被攻占,对他们来说有点点不利,但也仅此而已了。
不管是谁占领了淮安,最终的胜负还是要看城外平原上的决战。
淮安城那么小,可容不下几十万人的战斗,所以决战一定是在城外。
多尔衮也不会去攻城,他知道吴长庆肯定会主动过来决战。
双方都出动了各自几乎全部的兵力,几十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粮食要从后方运到前线,途中的损耗就要接近一半。
这还是在平原地带,有运河辅助。像诸葛亮出祁山,其军粮在路上就要损耗八成以上。
所以,双方都拖不起,双方都想要速战速决,不会去搞那么多复杂的战术。
还有一点就是,这里一望无际的平原,想要玩点什么深奥的战术都没戏。
最终,多尔衮等人把战场定在了淮安北部的泗阳一带。
至于具体的兵力部署,这个则要视情况而定。
八月八号,双方的主力大军还在彼此接近。
其中,清军的一支一万人的骑兵部队打前锋,悄悄的绕开了淮安,想要去偷袭吴军的后方以及后勤补给线。
骑兵靠着灵活的机动性,足足绕了几十里路,吴军的探子都没有发现这一股骑兵。
而他们的主力则是在泗阳集结,吴军则是在淮安一带集结。
九号,吴军主动出城,清军也非常有默契的出了泗阳,然后在野外相遇,各自开始排兵布阵。
在峪沟镇附近,双方的骑兵探子发生了接触战。
随后,双方的前锋都停了下来,开始调整阵型。
双方此时的大军相隔已经只有三四里路,彼此之间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对方。
不过,看不清人脸,只能看到黑麻麻的一片。
在这狭小的地方,双方已经集结了超过四十万人。
其中,清军共二十六万人,他们出发的时候一共是三十万。不过,他们在宿迁和徐州留了些后备部队,还有一万人被派去了偷袭吴军的后方。
吴军出发时有十五万人,其中留了一万人在淮安,这里共有十四万。
兵种方面,吴军有三万燧发枪部队,两万火绳枪部队,骑兵三万,弓箭手一万,掷弹兵五千,炮兵五千,冷兵器部队三万。
其中,四斤火炮一百门,八斤火炮五十门。
清军只有一万燧发枪部队,严重吃亏。火绳枪倒是有三万人,比吴军多。但是,其人员素质肯定是要比吴军差一些。
所以,这一方面清军也不占优势。
火炮方面,清军也有一百五十门大炮,数量不吃亏。但是质量上却差远了,他们的全部是四斤重的实心弹。
没有八斤炮,也没有榴弹炮。
这一方面,清军吃亏。
掷弹兵清军也有五千人,但是他们的手榴弹因为火药的问题,威力要小于吴军,也略微吃亏。
除了这些方面之外,其他的就是清军占优了。
其中,弓箭手方面,清军一共有两万人,是吴军的两倍。而且,他们的弓箭手的素质,不比吴军的差,都是些经过来长时间培养的人。
差距更大的是骑兵,清军一共有骑兵七万,是吴军的两倍多。
还有冷兵器部队,清军有十二万,足足是吴军的四倍。
双方的实力对比看起来各有优劣,都有一战之力。从纸面上看,很难分出高下。
这也是双方都愿意进行决战的原因,要是其中一方的实力明显处于下风,绝不可能进行这种决战。
弱的一方,肯定是老老实实的去守城。
而现在嘛,多尔衮和吴长庆各自都对自己的军队充满了信心。
多尔衮这也不算是盲目自大,他的信心来源于骑兵。
只要他的骑兵把吴军的炮兵,弓箭手和冷兵器部队冲垮,那么吴军只剩下三万燧发枪部队也翻不了天。
吴长庆自然也没有自大,虽然他的兵力要少很多,但是他的手段多呀。每一个手段,都可以给清军献上一份大礼。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282章实力对比)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