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肃乐的话倒也不是敷衍宫崎一郎,涉及到了上百万的金额,他还真做不了主。
先安抚了下宫崎一郎,随后他便火速向朝廷上报。
专门用来传递紧急信件的是飞剪船,其船速达到了恐怖的30节。
从指宿到上海,20个小时作用即可。
这种船修长,船内空间狭窄,而且还加装了蒸汽机推动。整艘船的建造思路,都是围绕速度。
这种船就等于是陆军的探马,没有一丝战斗力,就是跑得快。
钱肃乐的奏折呈到了吴长庆的面前,上面已经有内阁大臣的建议。
内阁的人对这桩买卖并不动心,建议吴长庆不予理会。
不但文官这边的态度是这样,军方对这笔买卖也不怎么上心。
毕竟,在军方看来,如果真的想要这个地方,直接派一支部队去打下来就行了,干嘛要花钱去买呢?
五百万,足够他们军方打好几场大战了。
文臣方面,主要是因为价钱太贵,觉得没必要。
毕竟,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来,南九州都差那么点意思,没有可以让大华动心的地方。
为了这么一个地方花五百万,实在是不值得。
把这五百万砸到建设中,可以办的事太多了。
而买来一个南九州,除了满足一下开疆扩土的虚荣心之外,貌似就没有什么好处了。
如果大华没有吞并朝鲜,那为了一个开疆扩土的虚荣,别说是五百万,一千万都得花。
但是现在大华已经吞并了朝鲜,还吞并了琉球,甚至在北非都有了据点。
大华拓展的疆土已经够多了,再多一点也没有象征意义。
对于内阁和军部的建议,吴长庆都不太满意,他心里其实是想要买下来的。
虽然买下来,短期之内肯定亏本,但是从长远来看,肯定是稳赚不赔。
更重要的是,吴长庆需要一个向扶桑百姓展示大华美好生活的平台。
现在大华里百姓的生活要比扶桑好的多,这个扶桑上层人物大部分都知道,但扶桑的底层百姓,知道的其实并不多。
别说现在这个年代,哪怕是二十一世纪,出趟远门都不容易。
从扶桑到上海,一张船票的价格就能劝退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扶桑人。
没有到过大华,肯定是无法直观的感受到大华的好。
不知道,自然也就不会羡慕,也不利于吴长庆的同化政策。
而只要把南九州拿下,然后大力扶持南九州,把那里建设的漂漂亮亮,让那里的扶桑百姓过上好日子。
可以想像一下,周边的扶桑人看了心里会怎么想。
追求美好生活,这是人的本能。
到时候,恐怕扶桑的大名就要办法的封锁边界,阻止底下的百姓看到真相,就跟后世的金家王朝一样。
否则,那些看到明显对比后的百姓,就会疯狂的涌入南九州,涌向大华,主动希望成为大华的子民。
别说是现在这个民族意识比较薄弱的时代,哪怕是在后世,拼命偷渡的人也一大堆呀。
什么爱国情操,终究是少数人追求的思想境界。
普罗大众,只想吃饱饭,吃好一点,穿暖一点。
而且,这也没什么错。
吴长庆就想把南九州打造成一个向扶桑百姓展示大华生活的平台,以此来分化扶桑百姓和扶桑贵族的关系。
虽然,扶桑统治者和百姓的关系本来就不好。
但是,在扶桑统治者的忽悠下,下面的扶桑百姓,也会仇视大华。
一旦这种仇恨的种子埋下,以后想要统治并且同化,难度就比较大。
但如果有了这么一个平台,让扶桑的百姓看清楚了统治者的忽悠,他们就会倒向大华。
这种无形的认同,价值无法用钱来衡量。
总之,吴长庆觉得肯定不止才值五百万。
随后,吴长庆召集了内阁和军方的高层,向他们做出重要的指示。
“自古以来,统治一个地方的难度,都要远远高于攻陷一个地方的难度。这在我们大华身上,尤为突出,因为在军事上我们基本已经无敌。
所以,相比起攻占一个地方,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攻占一个地方后该如何有效的治理。
同化政策,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这一点诸位不要忘了。
所以,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同化那些蛮夷,你们想过没有.......”
吴长庆说了很多,下面的人听的大气都不敢喘。
因为他们误会了,他们以为吴长庆这是在生气,不满意他们的领悟能力。
但实际上,吴长庆只是在追求效率。
与其浪费时间进行各种明示和暗示来让他们领悟,直接告诉他们还不是一样?
哪怕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几年,但是吴长庆的思维方式,和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有点点区别的。
“臣以为,扶桑南九州这个地方,必须买下来。同化一个地方的人,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心里主动的产生加入我们的念头,而不是逼迫。
人都有逆反心理,越是逼迫,他们越是反抗。相反,越是不同意他们加入,他们往往还会拼了命的想要加入。
比如魏向华等人,不就是这样吗?”
阮大铖说道。
一把年纪的他,为了跟上吴长庆的脚步,平时可都是很用心学习的。
所以,吴长庆一说,他就悟到了。
“可是,直接攻下来不行吗?为什么非要花钱买,这块地方甚至都已经不在萨摩藩的掌控下。”
刘汉三问道。
“刘司令,刚刚阮大人不是说了嘛。咱们越是用武力逼迫,他们就越不服气。用钱买,则是可以让对方心服口服。”
洪承畴解释道。
“这事我需要一个人专门去办,要办的漂亮。花钱无所谓,一定要达到效果。比如,谈判的时候,不能只和岛津光久谈,还得拉上叛军的代表。
买下这块地的同时,还得买下那些叛军的民心。最好,是想办法让那些叛军主动寻求我们的帮助,最后我们站出来雪中送炭。”
吴长庆提出了思路,具体的计划与细节,则是这些大臣们去思考了。
以这些人搞官场斗争的能力,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应该不难。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722章同化政策)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