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风起云涌
两大学宫的主事者都被他骂了个遍,诸位大臣挨完骂心里堵的不行,骂完人的李弘秉心里却舒坦了不少,于是又开始给诸位大臣们掐着脖子灌糖水。
李弘秉:“爱卿们平身吧,朕知道,这两件事都不是小事,诸位最近为这事也是忙的焦头烂额,诸位就再辛苦一下。咱们辛苦个三五年,换来的可是子孙后代万万年的安康盛世。就算不为那千秋不世之名,也算是为子孙后代的福荫了。朕在这里就大言不惭的许给各位,此两件事成之后,土地爵位,都少不了各位的!”
皇帝陛下给的荣宠,不接也得接。于是诸位大臣又对着皇帝陛下深深的行了一礼:“臣等,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李弘秉终于收了神通,对着众人挥挥手:“行了,都退下吧,房大人留下。”
于是诸位肚子里又苦又甜,满脸菜色的大人们退了下去,只剩房学林一个人留在了御书房。
大臣们都退出去之后,李弘秉一改他运筹帷幄高高在上的皇帝模样,揉了一把他的脸,瞬间变了个模样,开始对房学林卖惨。
李弘秉:“老师啊……这宫里,朕敢交心的也就是您与杜南了。”
房学林乍然间见他这么孤立无援,内心也柔软下来,悠悠叹了口气,暗道,他这个皇帝当的也是不容易啊。
房学林:“陛下……”
他犹豫了一下,像是终于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随后对着李弘秉郑重其事的承诺道:“陛下若是有什么事吩咐老臣,臣定当万死不辞。”
李弘秉从椅子上起来,走过来拍了拍房学林的肩膀:“老师言重了,您能够看在杜南的面子上出山帮我,我已经是欣喜不已了,方才对老师多有冒犯,还希望老师多多包涵。”
房学林:“陛下这是哪里话,我等身为朝臣,上为陛下分忧,下为百姓操劳,本就是我等的职责。偌大一个天下,全然系在陛下身上,我这等老头子,还能有幸再为人臣,为这天下排忧解难,不说肝脑涂地,也当是身先士卒,死生不惧啊。”
李弘秉热泪盈眶:“老师,您能来帮我,是这大晏朝的福气,是这天下人的福气。”
房学林不卑不亢,礼貌周到:“这是臣该做的。”
李弘秉点点头,知道时机到了。
于是又对着房学林道:“老师,想必您也看到了,如今我朝世家当道,手握重权,其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如今杜南不在京中,我又身份受限,有些事还是要老师替我去办一办。”
房学林:“陛下尽管吩咐。”
李弘秉:“实不相瞒,老师,粮食一事一直是我的心结,朝廷对粮食的话语权不高,我时常看到郊外的农民在冬天里因为买不起粮食而活活饿死。那幅画面,我再也不想见到了。”
李弘秉边感叹边向窗边走去。
他看着窗外飘零的落叶,思绪发散,一股乘着风飞去了西北,一股乘着片片落叶,飘到了那片郊外的雪地里,他看到买不起粮食的平民百姓在世家的地主门前一遍遍乞求,求他们放一点粮食。看见那家的男主人最终不忍饥饿,骨瘦如柴的昏死在雪地里。
这幅画面,上辈子怎么就没能激起他的一点怜悯呢?李弘秉沉声道:“这次,我不想跟世家和谈,我想彻底把这件事从世家手中接过来,握在手里。老师……明白么?”
房学林看着李弘秉的背影,心中有些许震动,或许这小皇帝,还真与他设想的有些不一样。
房学林:“陛下是想……”
李弘秉打断他:“我知道这件事实行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结果的,种种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是,我想老师至少替我办完一件事。”
皇帝不再对他自称“朕”,是拿了十足的诚意来托他办这件事,房学林避无可避,只好接下:“陛下请讲。”
李弘秉转身看向他,郑重道:“入冬之前,我要把粮价要回来!”
房学林抬头看向李弘秉,他以为这小皇帝是在开玩笑。这可不是个小活,甚至会撼动世家的根基,如果房学林没记错的话,他的老丈人不就是世家最大的领头人么?
可他却看见了那小皇帝一脸真诚不参杂丝毫水分的认真。
房学林:“陛下……容臣多一句嘴,陛下这是为何?”为何要将自己的老丈人逼上绝路呢?
李弘秉听到他的问话,垂目略微思索了一下,不知道想起了什么高兴的事,自顾自的笑了一声,语焉不详的道:“我啊,得拿这天下的安康盛世做聘礼,才能得到那个人的心啊!”
他不知道是说给自己听的还是说给房学林听的,总之说完之后,他也没管房学林听到他这句肉麻的感叹是什么反应,也没等房学林回答他,只是自顾自的对着房学林行了一礼。
李弘秉:“拜托老师了。”
房学林梗着脖子不可思议的看着忽然变成温润君子的李弘秉,他多希望方才李弘秉那句语焉不详的话他没听懂啊!那他至少还有一丝侥幸心理,指望如果一直看不上这皇帝就赶紧撂挑子不干,可是房学林听懂了。听懂了,就得为听懂了这件事负责!
倘若他跟杜南真的是他听到的这种关系,那他还真是逃不开这个小皇帝了,眼下除了尽力辅佐他,似乎也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于是房学林口干舌燥的咽了口唾沫,僵硬的对着李弘秉回了一礼:“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房学林脚步虚浮的走了,这个“真相”对他这个将近七十岁高龄的老人来说还是有些打击太大了,还好他平常也有注意养生与锻炼,不然这会非得抽过去不可。
房大人便自此开始收了他那一腔叛逆时刻等着撂挑子不干的闲散心,开始尽心辅佐李弘秉,在杜南不在京城的这段日子里,帮着李弘秉在京城尽心打压世家。
就在杜南一腔心思都想着精忠报国的时候,却全然不知到,这京城里,早被他的陛下与老师,搅得天翻地覆,面目全非了。
就这样,大晏朝打压世家权势的政策彻底被搬上了台面,从科举考试开始,在粮食改革上就此达到巅峰。
风光了百代的京城世家豪族终于也开始在雷雳风行的皇帝陛下手中捉襟见肘起来。
识时务者见大晏朝的风向倒的这么快,于是赶忙趁着事情还没到不可挽回的时候告老请退,在这时代变化的风浪里,自断一股明哲保身。
也有刚愎自用,狂妄自大者不服气,非要与皇帝陛下死磕到底,总归就两个结果,胜者荣华富贵,败者满门抄斩,成王败寇也比当缩头乌龟来的光荣。
这些不服气的人中,带头者便是当今皇帝陛下的老丈人,大晏朝唯一一个一品军侯——安晋侯了。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