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十章风雨如晦第十二节征北大将军李弘在三月进京的时候曾经就北疆大战的具体策略向三公九卿以及尚书台的诸位大臣们做过详细的呈述,其中较为关键的就是西路大军北渡黄河后,朝廷需要加大粮饷军械的提供,以便让大军抢在雨季来临河水暴涨之前把足够的军需物资全部运到黄河北岸。
这一点先帝和大臣们曾经向李弘做出了非常坚决的承诺。鲜于辅在得到徐荣的急书之后,随即以八百里快骑急奏天子和朝廷,恳请天子和朝廷克服一切困难,提前把六月和七月的粮饷军械送过黄河。
太傅袁隗、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和尚书令卢植随即联名上奏何太后,请求何太后遵从先帝旧旨,立即从万金堂紧急调拨钱财以充北征大军的军资所需。
何太后犹豫不决。她也急需要钱,她正打算从万金堂调拨钱财以充少府。
新天子的登基典礼刚刚结束,为少帝加冕而举行的各种隆重仪式几乎耗尽了少府所有的钱财。
但现在花钱的地方太多,少府已经无力支撑了。目前文陵正处在最后的完工阶段,每天的耗费非常巨大,等到文陵修建好了,下葬孝灵皇帝还需要一笔惊人的巨资,这些钱少府没有,只能由万金堂出了。
万金堂的钱在先帝病重的时候被董太后拿走了许多,虽然现在存留的数目还很庞大,但要想持续供应北疆大战势必难以为继。
何太后征询大长秋赵忠和中常侍张让、郭胜等人,问如何处理此事。赵忠和张让等一帮中官商议良久,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赵忠说,北疆大战关系到大汉国的社稷安危,而此时又正值先帝驾崩新帝刚刚继位,如果处理不好必将后患无穷,还是想个万全之策为好。
张让说,先帝归天之前曾给征北大将军下了一道密旨,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据说这道密旨是先帝亲手所书,连蹇硕都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按照当时的情况来估猜,先帝应该是有意让李弘尽早结束北疆战事以便腾出手来南顾京畿。
所以,臣认为还是倾尽国力先打好北疆之战为上策。一来可以把征北大将军和十几万北疆大军拖在塞外边郡,二来可以给征北大将军一段充裕的时间,让他充分感受到新天子对他的支持和恩宠,让他暂时安心待在北疆打仗。
洛阳不乱,粮饷充足,而天子又恩宠有加,征北大将军除了奋勇作战外他还能干什么?
“将来呢?”何太后问道,
“北疆大战打赢之后呢?”
“还是按照先帝的办法,给他加官进爵,让他驻守长城以北的边郡。”张让回道,
“只要他的军队进不了长城,他对京畿就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其实,从保持北疆稳定这个角度来说,大汉国的确需要他率领大军戍守边塞。”
“那钱从何来?”何太后小声问道。赵忠和张让等人面面相觑。钱是有,但何太后不愿意给,那有什么办法呢?
何太后现在临朝主政,大权在握,对中官的依赖越来越大,一刻都离不了。
她是太后,如果和朝中的大臣们天天坐在一起商讨国事成何体统?所以她只能依托中官们代为传达。
赵忠等人摇身一变再度成了现实皇权的代言人,所谓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即是如此。奸阉专权的势头再次开始。何太后本来还想召大将军何进进宫商议,但何进自从回到洛阳后就一直待在百郡邸的军营内托病不出,朝中诸事皆不参加,她就是想见也见不到,只好作罢。
大将军虽然不进宫不上朝,但他有军队,有实力,还在背后操控朝堂,这已经足够让何太后胆气十足无所顾忌了。
大将军给上次的事吓怕了,他数次派人告诉何太后,尽快解除小黄门蹇硕手中的兵权,否则还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祸事。
小黄门蹇硕是先帝的亲信,现在又是董太后的亲信,剥夺蹇硕的兵权其实也就是明目张胆地和董太后撕破脸。
在先帝刚刚归天的情况下,何太后立即急不可耐,毫无理由地做出不利于董太后的事,必将遭到朝中宗室和士人势力的愤怒与反感。
何太后不愿意,她说再等一等,等董太后离京再说。如果董太后把蹇硕带走了,他手上的西园军兵权自然也就没了,如果董太后没有带走蹇硕,那事情就更好解决了,一封诏书即可解决问题。
何进很生气,说何太后是妇人之仁,将来必定要害死自己和何氏宗族。
何太后闻言之后大为恼怒,对何进的无礼非常气愤。赵忠和张让等人虽然不愿意让蹇硕独掌西园军的兵权,但他们更不愿意让这兵权落到何进手上。
现在蹇硕掌控的西园军对中官们非常重要,它是整个中官势力的后盾,所以中官们至死都不愿意失去这股力量。
赵忠和张让等人围在何太后耳边不厌其烦地忠告她,要她保持对何进的警惕,要防备何进趁机独掌大权为祸国家。
张让说,一旦解除了蹇硕的兵权,四万西园军就要落到何进的手里。何进实力大增之后,他想干什么?
当然是想尽办法攫取国家权柄了。何进一旦控制了朝政,势必要给大汉国造成不可收拾之局,甚至直接危及到少帝的江山社稷。
前朝大将军梁翼独掌权柄为祸国家的事就是前车之鉴。何太后越想越是恐惧,对何进的戒心越来越大。
自已的兄长她还是了解的。这几年何进为了皇统的事和士人互为盟友,三番两次要设计诛杀中官,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皇统为了何氏宗族,但最终目的他还是为了自己将来可以独掌国家大权。
一旦让自己的这位兄长主掌了大权,他势必要杀中官。而中官们都被他杀绝了,自己和小皇帝还不都要看他的脸色过日子?
何太后暗暗下了个决心,只要小皇帝没有长大,她就绝不放权给何进。
为此她听从了赵忠等人的建议,在小皇帝继位后,先是拜后将军袁隗为太傅参隶尚书事,不让何进专权于国事,接着又把何进的一帮得力手下征募入朝,分化大将军的实力。
大长秋赵忠的话说得很实在,他说只要能维持朝中各方权势的平衡,太后就能独掌大权为所欲为,否则,洛阳不但会乱而且太后和小皇帝的神圣权威将要受到致命的打击。
何进沉默不语。先帝在临死之前把河东的两万北军征调到凉州,从而彻底断绝了自己重整北军再振强势的可能。
如今自己实力不济,要杀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如果还不尽快把西园军的兵权夺到手,形势将越来越险恶。
皇统的事因为自己没能在第一时间赶回京城帮上何太后的忙,结果造成奸阉势力复起,士人完全掌控了外廷。
现在自己的权势看上去虽然比过去更强大了,但其实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危机,真正的危机不是现在,也不是在洛阳,而是将来,是在董太后离京和北疆大战结束后的北疆。
先帝归天前的四道圣旨从表面上看是利用太尉刘虞和征北大将军李弘的力量来威慑朝廷,保护董太后和小董侯顺利离京,但它背后有什么深意呢?
先帝的这个表面目的已经达到了。如今少帝已经封刘协为渤海王。渤海王的封地就是冀州的渤海郡,它和河间国相邻,和幽州交界。
董太后和渤海王归国之后可以住在一起,他们将受到太尉刘虞的保护。
北疆大战结束后,他们将受到督领三州两郡兵事大权的征北大将军李弘的保护。
但真的就是保护这么简单吗?既然仅仅是为了保护董太后和渤海王的安全,那先帝为什么要紧急调走河东的两万北军?
为什么要削弱自己的实力?为什么要给征北大将军李弘一道密旨?先帝到底在密旨中要李弘干什么?
何进在苦苦思索。他不仅仅要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他还要为整个何氏宗族的生存而努力。
他不能因为何太后的短视和无知就把整个宗族的未来都白白的葬送了。
太傅袁隗再催何太后。北疆战局瞬息万变,容不得半点拖延,他恳求何太后立即下旨调拨粮饷。
太傅、司徒、司空三府和尚书台连夜合议。赵忠、张让、段珪三人赶到尚书台,向诸位大臣婉转表达了何太后的意思。
万金堂钱财有限,要提前调拨两个月的粮饷非常困难,只能提前调拨大军一月所需。
太傅袁隗吃惊地质问道:“万金堂钱财有限?这怎么可能?这到底是不是太后的意思?”赵忠阴阳怪气地笑道:“不信?不信你到长秋宫去问问太后。”尚书周毖勃然大怒,指着赵忠的鼻子骂道:“北疆大战事关国家安危,你等将死之人竟然蒙蔽太后出此误国之策,先帝在天之灵岂肯饶恕?北疆一旦战败,你等死期必至。”段珪不屑地骂道:“你乱叫什么?我就是死也死在你后面。北疆一旦战败,第一个要问罪的就是你们尚书台这些白痴。”尚书韩馥拍案而起,指着赵忠说道:“我们要见太后。”张让嘿嘿冷笑,指着永乐宫方向说道:“万金堂的钱财给董太后搬走了一半,你们有本事就去找董太后要。”说完对赵忠和段珪招招手,三人扬长而去。
尚书房内顿时骂声四起。刘弘和卢植神情严肃,四人互相看看,眼里都露出了一丝悲哀和无奈。
“奸阉们等不及了。”袁隗望着刘弘说道,
“你是宗室大臣,和先帝又是亲戚,麻烦你去一趟永乐宫劝劝董太后。此时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误了国家大事,更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辜负了先帝的一番苦心。”刘弘摇摇头,十分担忧地说道:“董太后极其溺爱小董侯。为了董侯她可以不顾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她之所以要搬取万金堂的钱财,估计都是为了小董侯的以后着想。所以我们很难……”
“先帝临终前一再嘱咐我们要打赢北疆大战,要收复边郡。”袁隗神态坚决地说道,
“为了大汉国,为了北疆大战,我们什么都可以放弃。”丁宫低头不语。
卢植叹道:“如果蹇硕不在了,老大人能确保董太后和渤海王安然离京吗?先帝的重托……”袁隗挥手说道:“大将军绝不会做出此等人神共愤之事,除非他疯了。”刘弘喟然长叹,低声问道:“我怎么说?”
“你说你受何太后所托……”袁隗想了一下又指着卢植说道,
“你让韩馥去一趟百郡邸,把这事对大将军说一声。剩下就是何进的事了。”
“那西园军……”刘弘问道,
“西园军如果被奸阉掌控……”
“如今皇统已定,新君已立,洛阳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奸阉们认为自己手握大权,迫不及待地要蠢蠢欲动了。”卢植摇头冷笑道,
“奸阉们想通过这件事激怒董太后,逼迫蹇硕动手杀死何进。而何进一死,蹇硕自然要被奸阉出卖给何太后成为替罪羊。奸阉们认为这样一来他们既可以杀死何进又能掌控西园军,而且还能让董太后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不得不交出万金堂的钱财。他们想掌控西园军,但何进又何尝不想,他早就在寻找机会了。何进要想控制西园军,他首先就要打破目前洛阳各方权势之间的平衡,而要想打破这种平衡,唯一的目标的就是蹇硕。奸阉行此险计,当真是自寻死路。要不是北疆大战未定,此次当是铲除奸阉的最佳机会。”
“奸阉们正是因为知道我们为了北疆大战不得不稳定洛阳,所以才敢行此险计。”袁隗平静地说道,
“但实际上西园军已经被我们控制了大半,只要蹇硕一死,奸阉和何进就知道他们有多么的愚蠢。丁宫面露不忍之色,摇头悲叹道:“万金堂,都是万金堂惹出的祸事。”大将军何进上奏何太后,说董太后曾经派中常待夏恽、毕岚等人与各地州郡官府互相勾结,搜刮财物,积敛了大量的财富,现在这些东西都存在她的永乐宫,按照大汉律应当予以查收。
考虑到夏恽毕岚等人都已死去,证据不足,董太后的罪责也就免了。不过按照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京城,应当把她迁回本国。
何太后遂命赵忠把大将军的奏章在朝议上大声诵读,问大臣们有何异议。
不知情的大臣们都很吃惊,谁都不敢乱说话。这新帝刚立,先帝的灵柩尚未入葬文陵,何太后就把矛头直接对准了董太后,这未免也太过份了吧?
朝中的诸多大臣考虑到如今洛阳形势紧张,董太后离京回到河间国暂避风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零散也有几个大臣出言附和。
太傅袁隗、司徒丁宫和司空刘弘随即同时出奏,同意大将军的奏请。圣旨送到永乐宫,董太后愤怒了,她怒气冲天地赶到长秋宫,指着何太后说道:“先帝不入文陵,我绝不离京。”何太后急忙说道:“就依母后。”
“小董侯我要带走。”何太后愣了一下,小声说道:“母后,这不行,皇帝和小董侯天天在一起,兄弟情深,怎能分开?”董太后激怒攻心,大声骂道:“你已经害死了他的母亲,难道还要把一个九岁的孩子也害死吗?”何太后冷笑道:“本宫视董侯为己出,何来相害之说?小董侯不能离京。”董太后气得浑身哆嗦,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赵忠和张让等人纷纷上前劝慰,把董太后送回了永乐宫。董太后急召小黄门蹇硕和骠骑将军董重。
她为了小董侯已经不顾一切后果了,她誓死都要杀死何进。何太后的倚仗不过就是何进兄弟而已,只要杀死了他们,这天下就是小董侯的。
蹇硕当夜秘密拜会了大长秋赵忠。两人密谋了很久,最后相约三日后在明堂召集部分亲信中官共同议事,然后歃血结盟共诛何进。
三天后的深夜,驻守洛阳南城的平城门的军司马接到了一位中黄门出示的符节,命他立即打开城门,随即一队铁骑举着火把,簇拥着几辆马车出城而去。
这支队伍走了大约两里多路后到了本朝举行祭祀和典礼的地方明堂。从马车上陆续走下了赵忠、张让、段珪、宋典、高望、蹇硕等十四个中官,他们共聚明堂,商议具体的诛杀何进之策。
跳至!~!【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