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八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节

第八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节(1 / 1)

第八章箭在弦上第十一节大将军李弘携两位夫人和孩子到悬瓮山晋阳大学堂拜访祭酒五剪,并和大学堂里的博士就新政实施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商讨。

晚上,李弘和家人拜访宗正许劭,淳于嘉、张喜、赵温、赵谦、韩融、周忠等一批德高望重的原长安旧臣也应邀赶到许府赴宴。

宾主言谈甚欢,尽兴而散。李弘回到大将军府时,廷尉张邈、御史中丞司马防应大将军之邀,已经在府中相候。

李弘和他们稍加寒暄后,话题立即转到了张扬、董昭、魏延等人的身上。

李弘的态度很明确,这些人不但要无罪赦免,还要留朝使用,官职上也尽可能升迁,这对将来招抚叛逆、平定天下有莫大的好处。

廷尉卿张邈很为难,因为长公主已经三番两次下话,对待叛逆,要严刑峻罚,严惩不怠,决不手软。

“长公主那边,我去说。”李弘笑着安慰道,

“你和可马大人想想办法。刑律是死的,判罚量刑是活的,总会有办法。”

“但是长公主坚持……”可马防欲言又止。

“你说吧,我不会向长公主告密。”李弘笑道。张邈和司马防相视而笑。

“大将军,从长久来看,修改刑律还是必要的。没有刑律遵循,招抚叛逆就无法可依,朝廷有难处,这对加快平定天下的步伐非常不利。”李弘摇摇头,

“刑律修改,首先牵扯到不同的治国策略。长公主和大臣们的矛盾很大,意见很难统一。另外,刑律也关系到社稷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稷的根本,不能轻易改动。我看还是暂时放一放吧。”

“这几年朝廷的重点是平叛,属于非常时期,非常时期应该有特殊的刑律处置叛逆。现在叛逆遍布天下,杀是杀不尽的,必须要宽松刑罚,以安抚为主,诛杀为辅。”李弘看看两人,笑着说道,

“长公主虽然坚持以法治国,但特殊时期还是需要特殊对待,不能一概视之。你们可以策略一点,在刑律允许的范围内,想点办法说服长公主。”张邈和司马防心领神会。

“大将军什么时候离开晋阳?”司马防问道。

“等北军返回晋阳后,我就动身弱上。”李弘笑道,

“大概还有四、五天。司马大人有什么事吗?”

“我这就回去拟写奏章。”可马防说道,

“此事重大,还是趁着大将军在朝的时候,督请长公主答应为好。”李弘笑着连连摇头,

“难道我不在了。你们就做不成事?”送走张邈和司马防,李弘匆匆走进了书房。

贾诩、傅干、陈群、袁涣等两府大吏正在商讨新官制。因为大将军李弘很快就要离开晋阳,所以太傅蔡邕等大臣连夜拟定了新官制的初步议案,并派人送到了长公主和朝中公卿大臣们的手上。

大司马大将军府拿到这份新官制的议案后,贾诩等人都很吃惊,急忙督请李弘回府,但李弘不以为意,直到半夜才走进了书房。

贾诩把案几上的文卷递给了李弘。李弘拿在手中,却没有看,

“你们商量很长时间了,有什么看法?”几个人互相看看,都没有说话。

李弘随即把文卷放到了案几上,

“这么说,你们没有意见了?既然没有意见,我也没必要看了。”

“大将军还是看看吧。”贾诩叹道,

“长公主是个天才。”

“是吗?”李弘丝毫没有诧异,

“贾大人请说说。”这个新官制完全体现了以长公主为首的坚持

“以法治国”的一帮官吏的治国思路。这些人主张

“不法古、不循今”,锐意改革,从这份新官制来看,他们不仅仅是锐意改革,而且还改革得很彻底。

这些人推行

“法”、

“术”、

“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突出强调君权的至高无上。新官制中有两个惊人的创举,一是增设了中书监,并以中书监为中朝,和内朝互相呼应,皇权大为稳固。

二是把尚书台划出外朝,成为和外朝平起平坐的独立机构,并且把尚书台迁出了宫中。

这两个惊人的创举正是为了加强和巩固皇权,让君主的地位更加崇高。

过去长公主主政,四位大臣参隶尚书事辅政。长公主一个人督领内朝,而中朝则由长公主和四位辅弼大臣共同督领,尚书台的权力被五个人瓜分了。

现在增设中书监,以中书监为中朝后,长公主就一个人督领了中朝、内朝,手中的国政决策权急剧扩大,权力骤增。

尚书台迁出宫中后,由大将军督领。由于大将军身份特殊,又是辅政的大司马大将军,所以依然拥有参予国政决策的权力,另外还独自拥有兵事上的决策权。

现在尚书台是个和外朝平起平坐的独立机构,不再承担中朝的一部分职权,因此国政上的决策权有所减少,但随着机构的扩大,尚书台本身拥有的一部分相权即行政执行权却随之扩大了。

尚书台依旧权重。外朝诸府因为改设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制,相权迅速扩大,但让外朝大臣耿耿于怀的是,它的一部分被中朝夺去的国政决策权因为中书监的设置,还是被长公主控制着,而尚书台的独立和迁出宫中,又让自己的一部分行政执行权和尚书台拥有的行政执行权重叠了。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对外朝非常不利的格局。尚书台和外朝诸府都可以接受中朝的指令,执行皇帝的命令。

皇帝倚重和信任尚书台,决策后的政事都让尚书台去执行。那么外朝诸府形同虚设,没事可干了。

反之,尚书台的大吏们就可以去喝喝酒聊聊天,混混日子了。长公主爱恋大将军,信任大将军,朝堂上下无人不知。

退一步说,就算长公主和大将军之间没有私人感情,但为了中兴社稷,长公主也会主动去讨好大将军。

大将军威震天下,手上有军队,可以帮助天子重振大汉,而讨好外朝的大臣们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在天下没有平定之前,天子需要大将军征伐四海之都,尚书台的权力肯定会凌驾于外朝诸府之上。

外朝诸府这时候的最大作用就是牵制和制约尚书台,免得尚书台权力过大,反过来侵害皇权。

“现在朝廷的官制格局和当年孝武皇帝托孤时制定的官制格局根本就是两回事。”

“当年孝武皇帝托孤于霍光,是利用中朝尚书台的权力保扩皇权,制衡相权,三者间互为牵制和制约。现在朝廷的官制格局,则是皇权占据绝对权威地位,外朝和尚书台在强势皇权地控制下平分相权,互为牵制。”贾诩连连摇头,一脸钦佩,

“长公主的才智令人惊叹。”贾诩说完了,李弘也把手中的文卷看完了。

李弘想了一下,慢慢说道:“外朝和尚书台在职权上还是有很大区别。随着战争的结束,天下的稳定,天子的逐渐长大和长公主权柄的逐渐失去,外朝最终还是能控制相权。”贾诩笑笑,

“大将军,长公主维护皇权的决心非常坚定。等到天下平定后,外朝诸府的作用恐怕……”贾诩把后面的话收回去了。

“恐怕什么?”李弘问道,

“难道尚书台还能取代外朝诸府。”

“正确。”贾诩轻拍案几,颇为兴奋地说道,

“完全正确。”李弘瞪大眼睛望着贾诩,难以置信,

“怎么可能?本朝的三公九卿制至今已经实施了四百多年,怎么可能会被一个小小的尚书台取代?贾大人,你是不是老糊涂了?”贾诩摸摸自己的胡须,看看坐在周围的傅干、陈群和袁涣,惊讶地问道:“我老了吗?我新娶的夫人马上就要生儿子了,我应该还不算老吧?”众人哄堂大笑。

陈群指着贾诩笑道:“贾大人,你确定那孩子是你的?”

“岂有此理。”贾诩佯装大怒,伸手就去拽陈群的胡子。书房内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大将军,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就知道我是不是老糊涂了。”贾诩和众人说笑了一会儿,随即言归正传。

“大将军,现在尚书台虽然搬出了宫中,但名义上是属于外朝,还是属于中朝?”

“当然是中朝。”李弘说道,

“尚书台现在还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中书监不过为长公主而设,将来长公主还政于天子,中书监是否继续存在还很难说。另外,如果明确规定尚书台属于外朝,那现在尚书台和外朝平起平坐,等于是公开和外朝抢夺相权,这样一来,外朝大臣们岂能同意官制如此修改?”

“既然尚书台属于中朝,那大将军远征在外,则由何人代领?”

“当然是长公主。”贾诩微微一笑,

“大将军,你不在的时候,长公主不但控制内朝、中朝,还控制尚书台,那么国事该如何处理?”李弘心中一动,若有所悟。

贾诩笑道:“很简单,国事先在中书监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然后送给禁中的长公主,由长公主和侍中寺的官吏们审议复奏,再交付尚书台颁布执行。”

“整件事都由长公主一个人主持操办,中书监、侍中寺、尚书台为其定策、审议、执行,皇权和相权集于一身。试问,此时,长公主还会让外朝的丞相府去执行自己的决策吗?她还有必要和丞相、和外朝大臣们为了一个决策的正确与否而争论不休吗?比如长公主要推行土断之策,她还有什么阻力吗?”

“在平定天下的这几年,战事频繁,大军征伐不断,无论是长公主,还是大将军,都希望有一个稳定、高效运转的朝廷,而目前这种官制恰恰能做到这一点。”

“大将军显然不会反对这种官制,相反,为了早日平定天下稳定社稷,大将军还会鼎力支持长公主实施这种官制。”

“长公主把皇权相权集于一身,又有了大将军的支持,还有什么国政不能顺利地决策和实施?”

“等到天下平定了,社稷稳定了,这种权力高度集中,运行机制极为顺畅的官制,会在恢复国力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贾诩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

“外朝大权旁落是必然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可能成为摆设,而九卿诸府可能沦落为尚书台的附属机构。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尚书台就是外朝了。”

“由于尚书台直接由皇帝控制,皇帝既主掌皇权,又控制相权,所以皇权和相权之争不会再象现在这样肆无忌惮,这样激烈残酷,而象丞相这种位高权重、集相权于一身,可能危及社稷的权臣,以后也很难出现了。”

“是不是也包括我这种大司马大将军?”李弘此刻对新官制已经有了全新的理解。

听到贾诩提到丞相而没有提到大司马大将军,他马上问了一句。贾诩毫不掩饰地点了点头。

“斗来天子长大了,主政了。如果能继续沿用这种官制,一直坚持下去,一定可以让大汉繁荣昌盛。”李弘沉思了很久,突然问道:“新官制既然可能让外朝彻底丢失相权,蔡邕、崔烈这些老大人怎么会看不出来?”

“只要有外朝,就有相权,当尚书台变成外朝的时候,相权就在尚书台。”李弘立时意识到自己问得太幼稚了,面孔不禁一红。

贾诩望着神色尴尬的李弘,笑着安慰道:“大将军的思路还局限在老官制里,所以一时还转不过弯来。其实,这种官制根本没有损害相权,只不过剥夺了很多上位者的权力,受损的只是当朝那些位高权重的公卿大臣而已。说句实话……”贾诩稍一思索,把后面的话又收了回去。

“贾大人,继续说。”李弘催促道,

“今天我们就算闲聊,话说到这里为止,不要有什么顾忌。”贾诩犹豫了很久,这才缓缓说道:“说句实话,这个官制其实就是为你而设。”李弘诧异了。

“大汉走到今天,要想重振社稷,只有靠大将军和大将军手里的军队,但大将军功勋盖世、位高权重,无论是做大司马大将军,还是做丞相,都将危害到皇权的存在。”

“大汉皇权已经沦落到了极致,就算大将军使出浑身解数也很难挽救。将来不是大将军背叛自己的忠诚,而是这天下逼着大将军背叛自己的忠诚,大将军身不由己,将何以自处?”

“所以,长公主迫不及待地收回你的军政大权,朝中大臣迫不及待地修改官制让你出任丞相,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皇权。”

“单纯地保护皇权很被动,天子年幼,长公主又是女流,随着大将军的威望越来越大,皇权根本不堪一击。天才的长公主于是毅然选择了以攻代守之策,果断出击,毫不犹豫地颠覆了旧日官制,把皇权、相权一把抓到了手中。当然……”贾诩看着李弘,脸上露出一丝暖昧的笑容,

“长公主之所以敢这么做,都是因为她和大将军之间……”李弘知道他的意思,只好报以苦笑,

“贾大人,你开什么玩笑?冀州大捷后,河北遭受重创,我要想保住河北,稳住河北,就必须妥协。长公主选择的时机如此准确,难道是巧合?”贾诩老脸一僵,有点不好意思地呵呵笑了两下。

“对将来的事,我也很忧虑。我一条性命无所谓,但我后面还有许许多多追随我征战了十几年的兄弟。我不能不为他们着想。”李弘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光武皇帝只有一个,也许就是空前绝后地一个。他没有杀死一个中兴名臣,他让所有中兴大汉的有功之臣都得到了显赫的功名和世世代代的富贵。我和我的兄弟们有这样的运气吗?”贾诩和傅干等人相视无语。

“贾大人的话即使不说,我也能猜到长公主和朝中大臣们修改官制的目的。我之所以痛痛快快地交出军政大权,也是想做一个名扬青史的忠臣,也是想让自己和追随我征战天下的兄弟们有个好结局。”

“这个官制让天子控制了皇权和相权,将来天下平定了,不管是长公主主政还是天子主政,我只要交出兵权,对他们就没有威胁了。那时,我可以在外朝做个甩手的丞相或者太尉。”

“过去,我总是想在天下平定后戍守边塞。现在想起来很好笑,等到天下平定了,还有谁敢让我率军去戍守边塞?不过,能在朝中混日子也不错,最起码我还能享受富贵。当然了……”李弘挥手笑道,

“希望我有这样的好运气。”过几天就要离开晋阳,李弘想多挤出一些时间陪伴妻女,所以他嘱咐了贾诩几句。

只要有助于中兴社稷,有助于帮助长公主主政,大司马大将军府都坚决支持。

然后他回到后宅休息去了。贾诩和傅干等人却非常兴奋。大将军李弘督领尚书台,两府掾属和尚书台的官吏就是一个府衙的人。

如果能利用这次机会让尚书台拿到相权,那不仅仅是有助于中兴社稷的事,更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命运。

贾诩、傅干等人连夜召集了两府十几位主要掾属,就新官制中尚书台的扩建和职权问题反复商议,拟写奏章,以便为尚书台争取最大的利益。

第二天上午,大司农李玮匆匆赶到了大将军府,

“长公主马上要来,你准备一下。”根弘略感意外,急忙叫两位夫人做好迎驾的准备。

李玮找了个机会,把大将军拉到了书房。

“前天早上我在马车里对你说的话,你还记得吗?”

“有关张温大人临终前的心愿?”李弘笑着问道,

“仲渊,你老实说,这件事是不是和你有关?”

“你为什么这么想?”

“前天早上的话,你是不是有地放矢?”

“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和我是有点关系,但我没有想到长公主这样厉害,竟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转眼就把晋阳的不利形势翻了过来。”李玮摇头感叹道,

“这位殿下是个天才。”

“那你是白痴了?”李弘调笑道。

“我是有点白痴。”李玮苦笑道,

“我也给她骗了。”

“新官制的初步议案出来后,你见过蔡邕、崔烈和刘和三位大人吗?”

“没有。”李玮同情地说道,

“估计他们正坐在一起商量对策。新官制虽然看上去像模像样,但真要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阻力更是惊人。由于此官制完全颠覆了旧有的模式,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所以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你不在晋阳,长公主失去了你的支持,这场官制改革能否成功,难以预料啊。”李弘面色凝重地点点头,

“你有对策?”

“我来做尚书令。”李玮说道,

“长公主府中的很多大吏现在都在侍中寺任职。宫中增设中书监后,原尚书台的很多大吏估计要被长公主调到中书监去任职,所以尚书台的诸曹尚书、侍郎等人都要重新任命。这些人选很重要,不能都是北疆官吏。我们现在既要照顾到外朝,以缓解他们对尚书台的敌意,同时还要照顾到长公主,以获得她的信任和支持。”李弘笑了起来,

“你把我拉到这里,就是为了这个小小的尚书令?”李玮诧异地看着李弘,

“大将军,你不要小看这个尚书令,虽然仅仅参予国政的决策,但将来它的职权可能比丞相还要大。”李弘笑而不语。

长公主到了大将军府后,和大将军全家一起吃了一顿并不丰盛的午筵。

席间,长公主调侃大将军,说他太小气,

“下次给你接风的时候,我不会那么奢侈了。”

“殿下奢侈一点,理所应当。”李弘笑道,

“只是,殿下如果再搞什么毫无意义的典礼,浪费朝廷的钱财,臣下次估计就不敢回来了。”长公主小嘴一撇,十分委屈地说道:“你要是不回来,我就去找你。”李弘吓了一跳,急忙闭嘴。

风雪和小雨掩面偷笑,找个借口带着两个孩子走了。

“你能不能不走?”长公主红着脸问道。李弘摇摇头。

“大漠上有燕无畏将军。鲜于大人已经上书请缨要到幽州去平叛,你还去干什么?”

“我去大漠有两件事。”李弘稍加沉吟后说道,

“一是为了稳定大漠胡族诸部,平定辽东叛乱,但我不想用兵,所以我要亲自去。冀州大战后,将士们需要休整,朝廷需要恢复元气,这个兵不能出。其二,我要考虑攻打中原的事。袁绍、曹操等人大败后,实力上虽然都有损失。但时间一长,他们很快就能恢复,所以我们若想迅速平定天下,必须马上攻打中原。这也是我们不能出兵平叛辽东的原因之一。”长公主愣了一下,她显然没想到大将军马上就要攻打中原,

“你打算什么时候攻打中原?”

“后年的春天。”李弘平静地说道,

“大约还有一年半时间。”

“这么快?”长公主蛾眉微皱,神情忧虑,

“朝廷的财赋能够支持这场大战吗?”

“计口授田制和新的赋税制已经实施两年多时间了,效果非常好。如果殿下再坚决而迅速地推行土断和课租荫户之策,那么,一年半时间后,朝廷应该可以打得起这一仗。”长公主低头想了很久,等她抬起头时,神情已经变得非常的坚定,

“好,我们用一年半时间准备中原大战。”

“我至少需要二十万军队,需要大约一百五十万民夫,需要支撑半年的粮草军械。”李弘望着长公主,报出了一连串的数字,

“河东方向的军队将来要攻打关中、关西和洛阳,还有可能要到西疆征伐,所以河东方向的军队不能征调,因此……”

“你要去大漠调兵?”长公主吃惊地问道。

“胡族诸部居住在大汉的疆域上,得到了大汉军队的保护,享受到了大汉子民的待遇。他们安稳无忧地生活在大漠上,都是因为我大汉的恩赐。”李弘口气严峻地说道,

“当他们受灾的时候,大汉给他们赈济,让他们逃离了死亡的灾祸;当他们遭到敌人攻击的时候,大汉铁骑奋勇鏖战,保护他们的家园和牧场;今天,当大汉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应该骑上战马,追随着大汉的战旗,浴血奋战。”

“但是……”

“没有但是。”李弘用力一挥手,

“殿下,土断之策实施之后,大漠上所有归顺大汉的胡族诸部都将编入户籍,他们都是我大汉的子民,他们都是我大汉的铁骑,他们都将为大汉社稷的稳定而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夕阳下,长公主挽着李弘的手臂,偎依在李弘的身边,缓缓地走在初秋的晋水河畔。

“这里真漂亮。”长公主目不转睛地看着红彤彤的夕阳,娇声说道,

“我给你挑的宅院不错吧?这里又有山又有水,还能欣赏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皇宫里哪有这么漂亮?”

“殿下既然喜欢这里,有空就过来住几天。”长公主的脸霎时就红了,娇艳欲滴。

李弘心中一颤,急忙解释道:“我是说,我很长时间不在家,你可以……”接着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话说得更错了,竟然连君臣之间的称呼都变了,

“臣失言,请殿下……”

“好了,我听你的就是了。”长公主虽然娇羞难当,但看到李弘惊惶的样子,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有时间就过来陪陪两位姐姐,看看两个孩子。你既然不愿意让她们经常进宫,那我只好降贵纡尊,亲自上门了。”李弘不便再说什么,伸手把长公主轻轻地抱进了怀里。

“你还怨我吗?”

“无论殿下做什么,臣都不会怨你。”

“可我很害怕。”

“吕布将军这几天就回来了。赵云、玉石两位将军已经奉命调回晋阳。颜良将军这个月肯定打不下河内,他和田畴很快将返回晋阳。另外,张燕将军办完青州的事后,也会快马加鞭地赶回来。鲜于大人虽然走了,但徐荣大人还在朝中。”李弘凑到长公主的耳边,轻声说道,

“即使我死了,也没人可以伤害你。你依然可以带着他们平定天下,中兴大汉。”长公主紧紧抱住李弘,泪水悄然滚落。

接下里的几天非常繁忙,长公主、大将军李弘和公卿大臣们聚在尚书台,通宵达旦地商议新官制。

内朝的侍中寺负责宣布政令,接呈奏章。东寺、西寺因为都是宦官,被排除在政事之外。

侍中寺的长官是待中。中朝的中书监负责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做文书。

长官为中书监、中书令。中朝的尚书台从少府脱离,成为独立的机构,由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和五曹尚书、二十五部尚书郎组成,但职权并没有变化,依旧是中枢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核心机构,负责上传下达天下奏章、撰写皇帝诏书、参予国政决策、掌管朝廷官吏的选用、审理刑狱疑案、主断狱事等等。

不过,随着尚书台的迁出,长公主必定会倚重中书监,中书监将逐渐成为中枢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核心机构。

这是没办法的事,长公主不可能经常出宫到尚书台召集大臣们议事,她只会召集大臣们到宫中的中书监议政。

外朝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太常等九卿、执金吾等诸卿、司隶校尉这个直属皇帝的监察机构等府衙组成。

至此,新官制初步议定。在大司马大将军李弘离开晋阳的前一天,长公主以天子名义下诏,拜封朝廷大吏。

拜蔡邕为丞相、徐荣为太尉、刘和为御史大夫。拜鲜于辅为左卫将军戍守幽州。

九卿变动较大。转拜崔烈为太常、钟繇为大司农、张燕为光禄勋、吕布为卫尉、赵云为执金吾。

拜玉石为司隶校尉。尚书台三十多个大吏的任命很费了一番周折,各方势力都想安排自己的人手。

李玮如愿以偿,坐到了尚书令的位置上。张范和崔琰为尚书左右仆射。

田畴、司马朗、陈宫、陈群、袁涣被拜五曹尚书。荀攸被拜中书监,刘放被拜中书令。

孙资被拜侍中。日近深秋之际,大将军李弘离开了晋阳。两府长史贾诩、可马傅干和被大将军征辟为从事中郎的董昭、主簿魏延随同前往大漠。

长水校尉穆斯塔法率五千长水营铁骑,胡骑校尉祭锋率一千原黑豹义从悍卒护卫大将军北上。

跳至

最新小说: 乡村妇科医生 从茅山开始的时空之旅 至尊龙婿 全世界都不相信我是导演 女主叶雅馨 黑潮降临万界 萧逸风是哪部小说主角 惹火999次:乔爷,坏! 网游:开局我充了十个亿 瑶光女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