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章化解危机
皇帝知道,萧权进宫,不过是探望公主,不巧被人给看见了。
但是,皇帝也有点疑惑,萧权进宫为何没有向他报备?
虽然皇帝已经习惯萧权我行我素,可他也知道,有些礼数萧权还是讲究的。
比如,萧权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对女子向来尊重。
后宫,就是女子的天下。
以前皇帝不知道大同公主之事,萧权不想暴露大同公主行踪,静悄悄进出皇宫便罢了。
可如今,皇帝是知道的,萧权去后宫却没跟皇帝打声招呼,有点反常啊。
不过,皇帝没有多想,这个念头也就一闪而过,皇帝也不再纠结此事。
毕竟,在皇帝心里,不管萧权做什么,总有他合理的缘由。
而且皇帝知道,萧权不会做出对大魏和皇帝不利之事,这就足够了。
“陛下!臣恳请陛下必须严查此事!”
就在这时,其中一位大臣义正言辞道,将皇帝的思绪拉了回来。
皇帝眸光淡淡地看向大臣。
严查?
传闻之事,事关皇家颜面,说严查,是好听点。
实际上,这位大臣是给皇帝台阶下,让皇帝舍弃萧权。
大臣是迫不及待地想趁机要了萧权之命吧!
毕竟这种事,一旦查起来,就要快刀斩乱麻,总要用人命才能将事情平息下来。
但是,皇帝早就有了应对之策,他眉眼一挑,淡淡地道:“众爱卿之意,朕已知晓,众爱卿对朕,对大魏之心,朕也知晓。”
“有劳众爱卿费心了。”
皇帝先夸一下大臣们的拳拳之心,然后话锋一转,切入主题:“不过,帝师与妹喜之事,是个误会。”
此话一出,众大臣瞬间沉静。
误会?
怎么可能是误会?
谁敢闹出这样的误会?
传闻可是说了,有人亲眼看见,萧权从妹喜的宫殿里出来之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待了这么久,说没有私情,谁信?
安静了片刻,大臣便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但是,有前车之鉴,谁也不敢冒头质疑皇帝的话。
可是这般议论,也不是办法,于是,大臣们朝皇帝投去充满疑惑之眼神,意在问皇帝何出此言。
皇帝会意,他解惑道:“诸位爱卿有所不知,近两个月来,朕感觉有些乏,妹喜得知,便每日早晚都给朕按摩驱除疲劳。”
言外之意是,这两个月,妹喜天天跟皇帝待在一起,时间还不短。
皇帝可以证明,妹喜和萧权是清白的。
外面那些传言,不过是无稽之谈。
要是别人给萧权和妹喜作证,大臣还有话可说,说他与萧权和串通一气。
可这个人偏偏是皇帝,没人敢说皇帝半句不是。
得,有皇帝为萧权和妹喜作证,为他们洗白,大臣纵有千言万语,也来不及说,就被堵得死死的。
一些大臣愿意相信,此事真的是个乌龙。
是个乌龙,那就好说,说明他们错怪萧权了。
既然是错怪,他们收回对萧权的成见便相安无事。
但是有一些大臣,即便皇帝这般说了,也不愿就此息事宁人,硬是想揪着此事不放,仿佛他们抓住此机会,便一定能扳倒萧权似的。
不过,他们也精,不正面跟皇帝起冲突,而是旁敲侧击地道:“臣等自是相信陛下之言,可俗话有说,无风不起浪。”
若不是有人真的亲眼所见,怎敢胡编乱造皇家之事?
就是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皇帝能证明萧权和妹喜的清白,可皇帝毕竟忙于公务,总有因顾不全而疏忽之时。
因而给了萧权可乘之机,也是有可能的。
话里话外,皆有暗示皇帝有疏忽的可能,却让皇帝挑不出任何错处。
毕竟这位大臣的话,可是说得很是委婉,虽然有对皇帝之言有质疑之意,可算得上是善意的提醒。
倘若皇帝因此而为难这位大臣,倒是显得皇帝太过独断专行、小气。
此事要是传了出去,皇帝会大失民心。
所以,他们算准了皇帝不敢拿他们怎样,才胆敢这般说话。
皇帝眸光闪闪地看了一眼这位大臣,顺着他的话,道:“爱卿所言非虚。”
就在大臣以为,皇帝答应彻查此事之时,皇帝话锋一转,将话题引至另一个层面。
他眸光有些冷然,道:“但是,朕更感兴趣,究竟是何人,本事这般大,竟连朕的后宫都盯上了。”
言外之意是,有人不择手段想对付萧权,竟然连皇家颜面都不管不顾,利用起皇帝的宠妃来了。
好大的胆子!
皇宫是什么地方?
即便是发现了什么,也没人胆敢将事情捅出去,更别说闹得人尽皆知。
胆敢这般做之人,无非就是有心人。事情还指向萧权和妹喜,是不是太过凑巧了些?
这世上哪有这般巧合之事?
不过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
也就是说,是有心人,有意利用妹喜出自萧府之事,抹黑萧权,想置萧权于死地。
是的,皇帝就是这般为萧权和妹喜开脱。
当然,皇帝相信是真的有人瞧见萧权,从妹喜的宫殿里出来,不过他知道内情。
他的反应跟萧权一样,幸好这个人只是往这方面想,没发现大同公主之事。
不过,皇帝也确实想知道究竟是何人,悄悄潜伏在皇宫,连萧权都没察觉,还被监视了。
被皇帝这么一问,大臣们瞬间被皇帝的关注点带偏。
是啊,他们怎么就忽略了这点呢?
究竟是何人如此胆大妄为,敢拿关乎皇家颜面之事到处说?
长明殿所有人都没有发现,暗处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正看着这一幕。
早朝上了多久,这双眼睛就看了多久。
............
萧府。
原本还有点担心皇帝应付不了那群老古董的萧权,听了小仙秋的现场直播,他的嘴脸不由微微上扬。
看来是他多虑了。
皇帝已经能独当一面,能与那些老古董周旋了。
如此的皇帝,萧权喜闻乐见。
皇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证明了萧权和妹喜清白,解除了他们的危机。
再来一句转移大臣们的注意力,将他们的关注点带偏。
妙哉!
不愧是萧权带出来的兵,行事颇有几分萧权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