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吴川和宾步程一起把第一批海外培训人员送上了火车。这是吴川在美国时同各美国企业达成的一项协议,即在中国购买机器设备的同时,送出一批人员前往厂家进行培训。
从7月到10月的挑选和语言会话培训后,从11月开始,每个月送25名助理工程师和250名技术工人出国培训。不过德国人听闻了这个计划之后,也主动加入了这个培训计划。现在的东三省是德国机器设备增长最快的出口贸易地区,德国人自然不会让美国人完全控制中国未来工业的骨干。
于是在一番协商之后,每个月送出国的助理工程师达到了30人,技术工人达到了300人,从1913年11月到1914年11月,安排了12期培训计划,按照工种和产业的不同,培训时间为3-6个月,总培训人数为3960人。
这一培训计划投入的资金高达600万美元,其中革命委员会出资300万美元,美国和德国企业补贴了300万美元。这样庞大的培训计划,已经远远超过了前清的留学计划,也令不少委员感到不满。
这些委员们认为,现在从美、德两国聘请了这么多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即便是在国内也是可以进行培训的,实在没有必要花上这么一笔巨资,把人送到国外去培训。3到6个月的培训期几乎就是让这些培训人员见识一下国外的风景,想要学习到什么恐怕是很难的。
而现在向欧美各国派遣留学生,一年的花费在1000美元左右,法国的话甚至300美元就足够了。如果把这笔钱用于派遣留学生的话,至少足够7、800名留学生完成学业了。这些委员们的言外之意,投资于工人身上完全是一种浪费。
只是吴川并不这样看,从各国聘请来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即便是革命委员会签署了合同,但是对于技术上的传授也是留了一手的。而国内的工人、工程师也完全不明白这些设备工艺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因此最多也就是学习一些操作上的技能。不遇到问题是无法了解,自己还要向这些老师们学习什么技术。
但是被派往国外培训的技术人员就不同了,为了让这些中国工人能够胜任被安排的岗位,外国的工厂只能对他们进行较为全面的培训,而中国工人在外国工厂的工作中也能了解,身边的外国同行是如何去解决实际中的工作问题的。
而且即便有的人真的什么都没有学到,至少也能看到中国和外国之间存在的差距,这种眼界上的开阔也算是一种收获。因此即便冒着大多数委员的不满,吴川还是强行推动了这一计划。
看着载着出国人员的火车缓缓离开了站台,宾步程的心灵颇感复杂,从情感上来说他其实蛮赞同反对培训计划的声音的。以中国今日的贫弱,实在应该多送出几个留学生出去,这些知识精英们在国外的深造可以带回更多有用的知识,而工人们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但是在理智上他又明白吴川的坚持是正确的,一名技术骨干对于一家工厂来说具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不管工程师设计的再怎么出色,如果没有能够把图纸实现的技术工人,那么这就是一张图纸而已。这一年多来的工作经历告诉他,即便是相同的机器,在聘请的外国技术工人的手中和本国的工人手中,也完全是两类不同的工具。
m.vipkanshu.
就在他默然沉思的时候,吴川已经把目光从启动的火车上转了回来,向他问道:“佳木斯第一炉铁水炼的可还成功?原本我该去看看的。”
宾步程立刻收起了心里的思考,认真的回答道:“很成功,铁水的质量很好,各项指标都已经达到了标准。布朗先生认为,已经超过了他过去在德国工厂的产品,可以直接用作炼钢的原料。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原料的供应问题,现有的原材料只能供两座炼铁高炉维持到明年4、5月份。”
吴川沉默了一阵后说道:“告诉布朗先生不必过于担忧,柴油拖船已经试制成功,到了明年运输铁矿石的拖船队可以提升到6000吨一日以上,现在两座码头的机械卸货设备也在安装,我们一定会保证佳木斯钢铁厂的原料供应的。我希望他能够尽快生产出我们所需要的船用钢板和特种钢来,这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钢种。对了,去掉青岛,东三省内的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和工程师都达到多少了?”
宾步程在心里默默心算了片刻,方才抬头回道:“产业工人的话差不多接近了25万人,不过大多数是半熟练工人。技术工人万,工程师万,不过技术工人中的六成五,工程师的八成多,都是外聘的人员。其中德国人占了一半以上的数目,工业委员会认为没有3到5年时间,恐怕我们是培养不出取代这些外籍工程师、技术工人的人手的。
但是我们现在企业的利润,恐怕不能支持这么多外聘人员的薪金,我们需要不停的给工厂发放补贴,才能维持住工厂的日常运营,这恐怕不是长久之策。”
吴川点了点头说道:“确实不是长久之策,所以我们要有所预防。这样,培训出来的工人优先替换兵工厂和化工厂的外籍员工。明年五月之前,至少兵工厂要确保在我们自己手中也能运转下去,哪怕降低些产量也是可以的。
另外给这些外籍员工做一个政治倾向调查,对于那些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优先列入解聘名单,特别是国防工业和化工工业,我希望在明年五月之前能够先筛选出一批。对于那些关键岗位,可以采取重新招募的方式,革命卫队会协助你完成这项工作。”
宾步程迟疑了一下,方才疑问的说道:“您是认为欧洲要开战了吗?”
吴川沉吟了数秒后说道:“虽然我还不是很确定,不过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那里传回来的消息,俄国正在南方扩建火车站的站台,这显然是在为扩大军事运输做准备。
而革命卫队也递交了几份报告,一些德国工程师打着休假的名义频繁考察中东铁路的要害之处,这显然不是什么友好的举动。我们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宾步程思考了好一会,才吞吞吐吐的问道:“您的意思是,一旦欧洲开战,我们不会站在德国人这边?可是我们现在获得了德国人这么多好处,德国人能让我们在一边袖手旁观吗?”
吴川赞同的点头说道:“德国人当然不会干,所以我们要防备他们狗急跳墙,他们要是在兵工厂和化工厂给我们弄点毛病出来,我们可就有麻烦了。
而且,我们不是不站在德国人这边,只是不能站在失败者这边。这个道理我们会和德国人慢慢解释,直到他们心平气和的接受我们的意见为止。”
宾步程有些诧异的问道:“您觉得德国会失败?可我看协约国在陆上的武力未必能够压制住德国人啊,英国人虽然海上力量第一,但是陆地上却未必能够帮法国多少忙。要是德国能够快速击败法国的话,他们也许就能同普法战争那样,在英国人下场之前结束战争。”
吴川看了宾步程一眼,方才摇着头说道:“现在已经不是普法战争的时代了,一旦一个工业国开始全面动员,那么在彻底摧毁对方的武装能力之前,战争就不可能这么快速的结束。以往那种编练出一支精兵就能横扫天下的奇迹,已经不可能在20世纪出现了。
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击退日本人的。用海量的物资和无穷的人力,把对方的小股精锐部队一点一点的磨灭,数次战斗之后,双方士兵的质素就相差不大了。铁路、大型起吊装备起来的码头、燃油驱动的船只车辆,已经把工业国人力的动员能力提高到了普法战争时的数十倍。
因此,决定这场欧洲大战胜负的关键,不在于各方平日里的军事能力,而是战时的组织动员和物资调配、生产能力。德国陆军的出色,只能让德国人在战争初期占有上风,但是一旦协约国扛过了德国军队初期的进攻,那么接下来就要看双方的工业生产能力了。
虽然德国的工业比任何一个协议国都要强一些,不过要是比同盟会和协约国总和的工业能力的话,则同盟国又是远远不如的。此外,在大西洋的另一头,还有一个更大的工业国家,这个国家不管加入哪一方都可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所以,我们应该和美国人站在一起,而不是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选边站。只要我们和美国人站在一起,不管协约国和同盟国最终谁取得了胜利,胜利女神也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宾步程终于说不出话来了,因为吴川指出的方向实在是再清晰不过了,只要稍稍思考一下就能醒悟过来,假设欧洲大战爆发的话,站在美国人这边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过了一会之后,他还是有些好奇的问道:“可为什么美国人不会选择同盟国?如果美国选择和德国联手,协约国不也是必然失败的么,美国还能够同德国瓜分协约国在海外的广大殖民地,看起来利益更大一些啊。”
吴川思考了一会后说道:“英国人统治世界只是一个偶然,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就已经宣告了大英帝国过了自己的巅峰时期。以英国本土的人口和其海外殖民领地的人口对比,就已经看不到什么复兴的希望了。
但是德国人可不同,如果让德国人统一了欧洲,德国本土的人口就能超过美国,如果再解除了英国对于德国拓展海外殖民地的遏制政策,那么德国就会成为一个比大英帝国更为可畏的对手。我想美国人宁可容忍英国人继续呆在那个顶点的位置,也不会让德国人坐上那个位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