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一片宁静。
大唐皇后殡天,太子断腿,大唐国内弥漫着一股悲凉气息。
现如今,吐蕃异动,高句丽趁机扰境。
无疑于雪上加霜。
让这个本就阴霾笼罩的大唐又添上几抹不安。
高坐龙座上的唐王,放眼四望面色凝重的大臣们,心中波涛涌动。
良久。
唐王缓缓站了起来,眼眸之中流光闪动。
“新兵尚在操练,诸国蠢蠢欲动。”
“朕的大唐内忧外患。”
“此番,朕要御驾亲征,宣扬国威,震慑四方蛮夷!”
一语既出,群臣骚动。
御驾亲征。
听闻这个词语,所有人的目光不觉间惊愕起来。
长孙无忌跨前一步,急呼道。
“陛下!万万不可!”
“如今朝臣大半未从国丧之中恢复,朝堂之上一片阴郁,整个朝堂需要陛下啊!”
闻言,高士廉眉头紧锁,拱手道。
“陛下,御驾亲征滋事重大,还望陛下从长计议!”
身为唐王身边的股肱之臣,他们又何尝看不出唐王心中所想。
皇后殡天本已使大唐的天空阴沉不堪,街坊间流传的储君陨落更是让整个大唐阴霾浓厚。
接踵而来的遭遇,让整个朝堂,乃至军营,都一片低沉。
御驾亲征,乃是唐王断腕之举。
一则震大唐国中士气,二来震慑接壤诸国!
殿上的侯君集看着负手立于殿首的唐王,眼中闪过一抹异色,道。
“陛下,西南之地与长安相隔千里,此去时日尚久。”
“更何况个战事难料,若是僵持下来,只怕这朝中大事也为此耽搁下来。”
侯君集所言,虽是直白,也正中要害。
如今,大唐后宫无主,不仅是嫔妃们躁动不安,就连一些皇子们也在背地中暗中收揽众臣。
若此时,唐王轻征吐蕃,皇城无主,只怕这些势力们会愈发骚乱起来。
不少老臣们也缓缓走出队列,跪在殿中,大呼道。
“陛下三思!”
“陛下息怒!战事关乎到大唐安危,但朝中之事更关乎到大唐安稳呐。”
“吐蕃之战,派遣一员大将即可,陛下切莫冲动啊!”
眼见劝谏的老臣越来越多,唐王微眯眼帘,死死的盯着侯君集,喝道。
“你是觉得朕老了,打不赢这场仗了?”
威势十足的声音中夹杂着不容置喙的质问,震响太极殿。
似是在大殿之中刮起一股劲风,烛火摇曳不定,房梁灰尘簌簌落下。
厉声质问炸响耳畔,闻言,侯君集脸色骤变,慌忙半跪在地,脸上冷汗涔涔,急道。
“末将并无此意,还请陛下明察。”
站在台阶之上的唐王,脸色铁青,看着一个个跪地叩首,苦苦哀求的臣子们,心绪难平。
“朕意已决!尔等不必再劝!”
厉声的呼喝声中带着浓浓的怒意和万分笃定。
唐王心中明白,如今的大唐内忧外患。
要想实现自身平定北方的计划,必然要快刀斩乱麻,迅速将整个大唐拉回正轨。
御驾亲征,或许是最冒险的。
但也是最行之有效的!
跪在地上的侯君集暗暗咬咬牙关,微抬眼帘,看着大殿上面色肃然的唐王,眼中闪过一抹异色来。
似乎在这一个瞬间,眼前的唐王变得有些陌生,甚至于多疑。
吐蕃之战,尚且萌芽。
并未到迫在眉睫的地步。
而唐王却执意要御驾亲征,似乎对于自己这个镇守西南数载的大将,有些放心不下。
难道是说,自己在唐心中的地位已然一落千丈?
这个思索间,大殿上的唐王一声呼喝将侯君集完全拉回现实。
“陈国公,戍边多年,功不可没。”
“此番回朝,便好生歇息,朕的御林军便暂且由你代管,维护皇室秩序,不容有失!”
淡漠的声音回响耳畔,却炸响在侯君集心间。
暂时掌管御林军!
唐王之意,竟是让自己驻守皇城,并不参与此番大战!
对于一个武将而言,军功何其难得!
而此时的唐王却执意支开了这个对吐蕃最为了解的臣子!
刹那间,一股巨大的失落感涌上心间。
侯君集猛地抬起了头,一双眼眸中满是不解,怔怔的看着唐王。
“陛下,臣愿追随陛下……”
话未说完,却被唐王打断,道。
“你戍边多年,妻儿分离,就趁这时刻,好好团聚吧。”
这句话,彻底断掉了侯君集随唐王出征的念想。
这一刻,侯君集心中万般失望,面色难看至极,垂着头,硬着头皮,道。
“末将,谨遵圣命。”
随之往后,唐王对于朝中众臣的调度,侯君集完完全全没有兴趣再听下去。
调度御林军,只不过是一个荣耀至上的闲散差事罢了。
朝堂之中,一文一武两位股肱大臣,权柄极大。
有这两人的把控,整个朝堂又会发生什么大事呢?
如此一来,自己这个差事,还真如唐王所言,只能回家安享天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