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你的苦心,舒尔卡同志!”维克多罗维奇拍着儿子的肩膀说道:“我也不舍得让他上战场,当然还有其它人。但这就是战争不是吗?他们总会成长的!”
“是,政委同志!”舒尔卡回答。
此时的他知道这已不是他能改变得了的,就算他拒绝这批“娃娃兵”加入,他们很快也会成为其它部队的一员并走向战场。
“我有件事想拜托你,舒尔卡同志!”维克多罗维奇凑到舒尔卡面前小说:“我儿子十分仰慕你,要加入你的部队也是他的要求,他通常不会顶撞上级的,刚才是见你拒绝他们所以着急了!”
舒尔卡瞄了那个几次挡在面前的小家伙一眼,然后回答道:“我明白,政委同志,我会尽量照顾他的!”
“不,舒尔卡同志!”维克多罗维奇说:“我的意思是说,希望你能让他跟在你身边,比如让他担任一名警卫员兼勤务兵!”
舒尔卡不由一愣,然后反对道:“可是政委同志,呆在我身边通常很危险!”
舒尔卡说的倒不是假话,此时苏军也是强调指挥员亲自上前线与部下一起作战……这点倒是与德军十分相似,尤其是团级及以下军官。
不过苏德两军指挥官亲临前线的原因却略有不同。
德军据说是古德里安开创了装甲兵指挥官在前线指挥的先河,这一方面是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则是德军发起的是“闪电战”,“闪电战”就意味着进攻十分迅速,于是战局变化很快。
如果指挥官在后方指挥的话,很有可能会因为通讯等问题坐失良机。
而苏军,更多的则是因为士兵素质和训练较差,很容易形成大规模的逃兵,指挥官亲临前线是“坐镇”和带头做榜样的作用。
像舒尔卡这样的团长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将要打的仗是穿插,再加上苏军通讯设备十分落后,指挥官不可能在二线遥控指挥的,否则几小时后就找不到自己的部队了。
所以,跟舒尔卡呆在一起的确更危险,舒尔卡原本还想将杰尼索科夫安排在指挥部打杂或是一般不用直接上前线冲锋的炊事班等。
“我知道,舒尔卡同志!”维克多罗维奇说:“但是他希望能跟在你身边学点东西,是吧?杰尼索科夫?”
说着维克多罗维奇就朝他儿子扬了扬头。
杰尼索科夫会意,马上上前朝舒尔卡敬了个礼,挺身说道:“舒尔卡同志,我愿意无条件服从您的任何命令!请给我为祖国、为军队、为斯大林同志奉献的机会!”
“他能照顾好自己的!”维克多罗维奇严肃的朝舒尔卡点了点头:“我就把他交给你了,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我知道……战场随时都会有什么不测!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不会怪你的,明白吗?”
“是,政委同志!”舒尔卡回答。
那一刻舒尔卡有些迷茫了。
他有些不相信政委会这样把自己儿子安排在最危险的地方。
当然,这其中不排除政委这么做有作秀的成份……他知道舒尔卡受赫鲁晓夫重用,将儿子安排在舒尔卡身边并跟随舒尔卡一起冲锋陷阵,这事很快就会传到赫鲁晓夫耳中,这很快就会成为一个上阵父子兵的典范,报纸很快就会报导这件事并以此激励其它人。
但是……
他的确是把自己儿子拉上了战场并摆在了危险前线,能做到这一点就不能说是作秀,因为这可是玩命的,谁要愿意作这秀尽管可以来试试。
“跟我来吧!”等维克多罗维奇走后,舒尔卡朝杰尼索科夫点了点头。
看不出来杰尼索科夫还是很勤快的,洗军装、擦枪、通讯、烧水、做饭,甚至在舒尔卡累了要上床休息时,他还会端给舒尔卡端上一分温热的洗脚水。
在此之前舒尔卡有警卫员,但从来没有独立的勤务兵。
其实营级指挥官就应该有勤务兵了,配勤务兵是为了能让指挥员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部队的指挥上,而不会因为个人生活上的问题浪费太多时间。
问题就在于这是战争年代,一方面是这时期苏军的编制十分混乱顾不上那么多,另一方面则是士兵生生死死过于频繁,每天考虑的都是怎么在战场上活下来,很少会考虑个人卫生或是享受的问题……比如在斯大林格勒,即便是想洗衣服或是泡泡脚什么的也没条件。
直到现在,舒尔卡总算觉得自己有点当“领导”的样子了。
“听说你受过军事训练?”舒尔卡在泡脚的时候问杰尼索科夫。
“是的,舒尔卡同志!”杰尼索科夫回答:“我在工农红军总参学院学习一年零两个月,因为祖国的需要应征入伍!”
在苏联呆了这么久,舒尔卡对这个工农红军总参学院也有所了解,它就是赫赫有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前身,培养了很多名将,是一个培养高程度指挥官的地方。(注:工农红军总参学院于苏联解体后改名伏龙芝军事学院)
“你更应该成为一名军官!”舒尔卡说。
虽然杰尼索科夫年龄不足难以指挥正规军,但是在“娃娃兵”中成为一名指挥官还不是问题。
但这又恰恰是杰尼索科夫不愿意的。
“在新兵营中成为一名军官吗?”杰尼索科夫回答:“不,舒尔卡同志,我认为在那我无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舒尔卡微微摇了摇头。
合格的战士?什么样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战士?!
杀的敌人足够多,还是能独挡一面?
如果只是这些的话,其实在哪里都一样,只要他们能在将来一个月的战斗中活下来,他们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了。
但是这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当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的时候,他们似乎就已经失去了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少年时光……那时,即便他们的年龄依旧是少年,但思想已经褪化成青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