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为止,《小鬼当家》已经创造了好莱坞三个记录。
第1个记录是首部上映当天,北美画布5000块,这是上映最多画布记录
第2个记录比前面一个更有价值,是北美首周末票房第一的记录,前无古人的3869万美元。
第3个记录,则是最小拍摄成本投资拿到最多首周末票房记录。
三个好莱坞记录,第2个最有价值。
第一个如果电影票房不好的话,会是一个导致秦凡变成好莱坞笑柄的记录。
第三个记录,则需要前面两个记录互相配合才能达成。这个记录大概会后无来者了。
因为《小鬼当家》上映的首周末三天,第1天很多时候上映这部电影的电影院,就处于爆满状态。
派拉蒙和华纳的联合宣发团体,敏锐的察觉到了这部电影的价值。
他们发现自己可能联合发行了一部会连续破记录的怪兽级别好的电影片。
再加上秦凡还同时表示,愿意多让5%的电影利润给这个团队。
秦资本家祭出这种“加钱”大招以后。
联合宣发团队果断再次发力,将5000张画布,在三天的时间里疯狂增加到6156张画布。
同时秦凡又添加了500万美元的宣传经费,加起来总宣传经费已经超过1000万美元。
差不多达到拍摄成本的10倍了!
于是连续三天,整个北美的电视台、电台、报纸上面,全都是对《小鬼当家》的赞美,再加上看过电影之后的观众们,也对这部电影各种夸奖推荐。
恐怖的羊君羊效应下,才创造了三天卖出3869万的票房神话。
之后《小鬼当家》的热潮,并没有随着圣诞节的过去而消退。
之后的几周依然是观者如潮。
特别是那些孩子们,看完一遍之后又央求着父母看第二遍,看了第二遍又闹着看第三遍。
而孩子们一进影院。就往往意味着大人也跟着买票观影,一买就是两三张,甚至是四五张,票房只能用飞涨来形容。
只用了一周半的时间,《小鬼当家》的北美票房就顺利破亿,成为继今年第9部破亿电影《拨云见日》后,又一部亿元票房的猛片。
并且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好莱坞记录——北美最快票房破亿美元记录。
相对于秦凡与发行方、放映方的兴奋,还有影评圈的集体高.潮。
北美千千万万的父母和老师们就头疼了。
因为在看完《小鬼当家》后,父母和老师就成为了影片中笨贼们的代替品。
熊孩子们在家里或者学校设下各种机关,大人们稍不注意就会中招,或许是进门被淋成落汤鸡,或者是脚踩黄油摔一跤。
于是有家长疾呼:《小鬼当家》把孩子们教坏了!
电影引起的这种社会现象,逐渐变成社会热点。于是乎一些原本对小孩子当主角的电影不感兴趣的观众们,也因为好奇心,给吸引进电影院里面。
与此同时。
在电影质量本身就很好的情况下,秦凡又撒出那么多绿纸,整个北美的媒体们自然是一片唱好。
《好莱坞日报》评价道:
“《小鬼当家》毫无疑问是年底最大的一匹票房黑马,甚至可能成为好莱坞史上最疯狂的一匹黑马!”
“它不仅仅是一部家庭喜剧片。更是一部优秀的温情电影,值得所有年龄段的观众观看。”
和秦凡有PY交易的派拉蒙联合电视台(UPN),更是在自己电视台的一档节目里宣称:
“《小鬼当家》会成为史上最伟大,最经典的喜剧片!而这部电影的导演、编辑约翰·秦先生,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因为他不止创造了《小鬼当家》,他还创造了《变形金刚》和《哈利波特》!”
被UPN电视台这档节目一提醒,米国人才发现,原来小孩子们疯狂喜爱的两部动画片,居然也是《小鬼当家》导演和编剧的作品
意识到这一点的孩子们,更乐意去给秦凡捧场了,这是他们自己人啊!
许多已经3刷甚至4刷过的熊孩子,在家里各种闹,最终达成了5刷甚至6刷的疯狂成就。
在秦凡的把控下。
反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小鬼当家》票房下降,热点降低。
他就会让联合宣发团队,继续整活,搞出来一个又一个新的热点新闻。
比如,片中饰演凯文的小演员科里,在后面单日票房稍微降低以后,他的母亲就出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是的,导演是亚洲人。有可能是霓虹人,有可能是棒国人,也有可能是东国人。你知道的,亚洲人都长得差不多.导演经常夸我儿子科里是个表演天才,你知道《小鬼当家》拍了多久吗?从开机到杀青只用了不到18天的时间,要知道科里上次接一个童装广告就拍了七天”
科里母亲的采访新闻一出,再次引起一片哗然。
一部一周半票房过亿,创造了各种惊人记录的影片,拍摄时间居然不足8天,这让人如何置信?
《洛杉矶日报》如此评价道:“很显然,科里的母亲说谎了。或许她高兴得有些口不择言,要知道在《小鬼当家》热映1.3之后,这个小男孩儿的片酬已经飙升到30万美元。或许,等到《小鬼当家》的票房超过2亿的时候,科里的片酬将会涨得更高。”
是的,现在已经没有米国人会怀疑这部电影的票房低于二亿美元。
大家只是在怀疑,它能不能创造3亿美元的记录,甚至打破《ET外星人》北美史上票房冠军的超级记录。
《纽约时报》则是说:“很难置信《小鬼当家》出自一个东国导演之手,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肤浅的喜剧片,它还表达了米国人传统的家庭与亲情观念。那位东国导演显然有一颗米国心脏.”
这家大报纸显然是收了钱的,因为秦凡想要让米国佬们觉得他是个正在努力融合进米国的外来者,是米国梦的一种体现。
这可以为他接下来在米国的各种收购行为,各种商业行为,提供一层很好的保护色。
至于拍电影,除了是爱好以外,也只不过是为自己在米国的活动,增加尽可能多的光环和保护色而已。
1983年11月20日。
西海岸洛杉矶那里,仍然艳阳高照的时候。
东海岸纽约这边,已经逐渐转寒,秋风萧瑟。
再过一个月,这里就要下雪了。
当《小鬼当家》拿到1亿美金票房的时候,秦凡已经离开满是橙子味和阳光的加州,来到了米国经济最好的城市——纽约。
曼哈顿区街道。
透过车窗。
秦凡看着一条狭窄,但是人流繁盛的街道。
它的名字叫做华尔街。
就是那个华尔街。
华尔街西13路口d13号,一栋名为墨克斯的摩天大楼门口。
秦凡见到了在门口等待自己的彼得·卡梅隆,以及一众非凡投资(北美)公司的精干要员。
米国的金融中心有两个,一个是纽约,一个是芝加哥。
非要找一个真正核心的话,那还是纽约比芝加哥更加核心一些。
非凡投资北美公司成立至今,还没有超过4个月。
不过因为不缺钱,100多人的公司,也在华尔街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租了一层一万多平方英尺,也就是900多平方米的写字楼,作为公司总部。
彼得·卡梅隆,就是这个北美分公司的总经理,主要负责人。
这家分公司,主要是秦凡在北美投资意志的延伸,最大的存在目标就是为秦凡在北美的投资而服务。
不过平时的时候,若是有人愿意把资金交过来托管,非凡投资北美公司也不会拒绝。
毕竟养着100多号金融精英,总不能让他们每天都没事干。
因此平时的时候,非凡投资北美公司,也会在秦凡画好的尺度里进行投资。
比如炒股票,炒外汇,炒证券,炒期货--炒一切可以炒的东西。
“请这边走。BOSS,我知道您白天的时候喜欢喝茶。我已经在您的办公室里,为您准备好了红茶、绿茶、普洱茶——请放心,不是印杜那种货!
这边,第16h电梯慢点来.”
秦凡带着保镖严军,身后跟着几个非凡投资北美公司的人,前面是彼得·卡梅隆在带路。
一路上。
彼得几乎为他安排好了一切,比那些顶级的五星级豪华酒店的私人管家都要周到。
一路上他几乎都没有说话的必要,等到可以开始说话的时候。
他已经到了公司楼上,董事长的办公室里。
彼得已经让人在这里冲好了茶,还是港人比较喜欢的功夫茶模式。
而不是大阴的下午茶。
“呼”
轻轻喝了一口彼得送上来的茶,秦凡发现居然还挺正宗的--不管是茶叶还是冲泡的工艺。
品着茶,秦凡隔着沙发看了一眼旁边的落地窗,以俯视的角度来看繁华的纽约,不远处就是时代广场。
这里是整个曼哈顿最贵的写字楼之一。
在这里可以俯瞰华尔街,也可以俯瞰时代广场。
是华尔街权力的象征。
做完这一切以后,秦凡才慢慢开口:
“彼得,我们公司主要合作的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主要是哪几家?”
彼得·卡梅隆完全没有犹豫,马上开口:
“我们的合作伙伴,在股票方面一直都在与富国、花旗两家银行合作。在期货方面,高盛和美林给的条件更好,所以我们和他们是合作伙伴。而在外汇交易方面,我们一般都是与雷曼兄弟和瑞银合作。他们给出的利息以及佣金比率更低。”
非凡投资在米国成立时间极短,是以投资公司的形式成立起来的。
这种模式的公司,可以合法合理的在米国进行各种商业活动。
但是在进行金融投资的时候,一样需要通过证券公司,或者银行,来和证券交易所进行对接,购买或者出售股票、期货、外汇对赌等等等。
简单的说,就是需要一个中间人,需要中介才能进行金融投资。
这种模式其实和散户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更大的客户,统称为机构客户。
如果不想被这些中介中间赚一笔,那么除非你自己拥有一家有相关金融牌照的证券公司,或者相关金融牌照的投资银行。
如果秦凡是鬼佬,他老早就会在这边找一家有牌照的小公司,或者收购一家地方性的小银行。
这样起码每年可以为他节省数亿美金的佣金。
但是他不是。
既然不是鬼佬,那在鬼佬的地盘玩金融割韭菜,秦凡非常自觉的给这些大型银行、金融集团交“保护费”。
所以他也没有想要在这边收购金融公司和银行,这是不现实的想法。
连欧洲佬那边的银行,在这边也天天被米国商务部割韭菜,每隔几年就有一家银行被罚款几亿美金。
他一个东国人,还是不要想着控股大型米国银行了。
最好的方式,也就是和这些华尔街巨头们结成利益同盟,保障自己在北美的利益。
所以在他听到自己的投资公司的合作对象,全都是这种巨头以后。
秦凡满意点头。
“我需要了解一下最新行情,这里的彭博社终端机在哪里?”
在洛杉矶的时候,使用过这种非常简陋,但其实模式已经和后世很像的新闻机器以后。
秦凡已经让人在自己经常会出现的所有地方,都安装了这种机器。
这样一来,每当他一时兴起,或者回想起脑海里关于金融方面的记忆时。
就可以马上用彭博社的机器,查询一波最新行情,再决定要不要进行投资。
最后,再通过跨国远洋电话,联系自己在各大金融市场的公司,进行金融行业的操作和交易。
所以纽约这边,虽然其实离市场很近,但秦凡一样装了彭博机。
这样虽然花费会多一些,但更省事一些,更方便一些。
“这边,请往这里来!”
站在彭博社终端机面前,秦凡例行查询米国这边金融市场的行情。
还没有改名为彭博社的创新交易市937场公司的这种机器,这时候还没有把业务扩展到欧洲去。
所以就只能查一查米国这边的行情,对欧洲那边的情况鞭长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