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边林
新林郡。
唐军士兵将溃散此地被俘的诺曼、罗斯士兵捆在一起。
在战争中帮助过唐军作战的部族首领们,正心满意足地站在一边,挑选着体格健壮的男人。
唐人统治新林郡的时间不长,还不能扭转山地部族重视人口的传统。
在作战中,这些山地部族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选择站在唐人的一边,战争结束后,唐人自然按照山地人心满意足的办法处置俘虏。
布尔萨首领听说唐人在怀远郡处决俘虏极多,将大地染成了血红色,不由得连连摇头,觉得实在太过可惜了。
“这些人体格很好,力气很大,如果能用来干活的话。”
新林郡守只是笑着不说话。
怀远一战结束后,新林郡的唐军、布尔萨山地军立刻走出山脉,开始反击。
溃败的军人抵达新林郡后,立刻遭到了一股股唐军的猛烈狙击。
溃军本来指望将科尔卡山脉当做避难所的,不料此地的唐军更加难缠。
所有的城镇,在七天之内全部光复。
诺曼人不得不逃入了溪谷和深山之中。
这些远道而来的诺曼人,怎么会比本地人熟悉地情呢?
当初新林郡的唐军主力东躲西藏,都是有山地部族配合的,诺曼人却只能在山区漫无目的的游荡,不久就因为饥饿难耐走出山地投降。
每天都有数十上百人的俘虏被捆在绳索上,叫人拖行进入新林城。
新林城内,唐军挖掘到了一个埋骨坑。
里面有三十多个唐人还有六十多个布尔萨人的尸骸,男人女人都有。
新林城破的时候,这些人来不及退走,便聚集在一处武器库中抵抗。
四天之后才因四顾无援被击败,遭到了古河人的屠戮。
新林郡守发现,和唐人埋葬在一起的布尔萨人,许多已经扎上了短短的发髻。
若是再等一年多,这些归义士兵的发髻,应该和他们身边的唐人袍泽一个样子了吧。
这些骸骨让唐兵看了咬牙切齿,布尔萨归义人看了也愤怒不已。
新林郡举行了公祭。
一切按照都护府唐人最高规格的礼制进行,祭礼由郡守主持。
不论唐人、归义人,全部身着一色的素服。
周围的布尔萨山民则好奇地观望着唐人庄重地举起战士的棺椁,将死者逐一安葬在妥善宜葬的地方。
为唐军效力而死的布尔萨人,则被唐人寻到了孤儿。
郡守许诺将孤儿们看护在身边,告诉他们不必再为生计所愁,从此之后,都护府负责养育他们直到成人。
新林和怀远之间的联系很快就恢复了。
章白羽命令新林郡守,被古河人入侵打断的厘清土地、设置唐市、安置山民的事情,要尽快着手恢复。
此外,章白羽派来的亲从官还带来了四卷白鸟绸、十二件男女成衣、胭脂、妆粉、银底玻璃镜一面、铜镜六面,赐给郡守夫妇。
郡守看着那些别致精美的女衣,不由得喟叹起来。
亲从官很好奇,“郡守为何看起来有些不高兴。”
郡守摇了摇头,“我家夫人估计穿不得这些。”
亲从官以为郡守嫌弃这些东西不够,便笑着对郡守说,“大人,百鸟绸这种东西,韩夫人和白县主,每年都不过用一两匹,是极好的东西了。”
郡守立刻反应过来,连忙解释,“我家夫人恐怕觉得这些东西太过女儿气。”
亲从官多半是林中大族子弟,从小迎来送往,什么话都能接,还能接得圆润无比,结果听到郡守这么说,竟然几次欲又止,最终问道,“郡守妇人想要什么样的东西呢?”
“皮鞭、皮衣、皮靴;精马鞍、长羽帽、硬角弓;马胸铃、马靴刺、马铠,再加上几幅营兵甲,要打造得小巧些的。”郡守如数家珍。“要她能穿。”
亲从官舔了舔嘴唇,“可```可了不得。郡守说得这样详细,都让人觉得打了腹稿。”
郡守白了亲从官一眼,“可不就是打了腹稿。我家夫人天天在耳边念叨。她的一个兄弟去过临湖,旁观了都护入城礼。山猪吃了精米,可就涨了行市,回来天天说那些铠甲漂亮的很。这就在我家夫人心里种下草了,如今她没日没夜地找我要铠甲,烦得很。”
亲从官立刻起身拱手,“郡守莫急,我派人立刻去怀远调来这些军甲。”说完,亲从官试探着问道,“此次来,还带了六十多车的精美布帛,准备做赏赐用,怎么赏赐,还需郡守列一个名册出来。”
郡守说,“布帛这些东西,新林也有出产,便是土布也足够赏赐了。都护送来的布帛,织造精美自然没话说,只怕山地人却要嫌弃这些布料太薄,不能穿着翻山越岭的。”
“那用什么赏赐更好?还请郡守教我。”
“小羊皮靴,里面缀着棉花的,”郡守不耐烦的说,“有多少要多少。”
亲从官:“```好。”
新林郡是都护府各郡之中,受到破坏最严重的一个。
城守就有两位阵亡。
郡、城制度完全崩溃,三处唐市也被焚毁。
当南郡开始在郡、城两级之间加入州府的时候,新林郡却只能重头建立‘郡城’统治。
不过重建的速度总比初创要快一些。
唐人的官员已经比较熟悉新林郡的情况了,河滩地上,因为反复的战火摧残,本来拒不配合的诺曼人,现在变得顺服无比。
唐人官员在各地安置唐人、布尔萨农户的时候,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让新林郡首感到意外的是,陆陆续续有安息流民迁徙而来。
按理说,安息国内没有太多的动荡,比起新林郡这种土地贫瘠、刚刚经历战火的地方来说,怎么都更加吸引人一些。
可是安息流民却源源不断地涌入山区。
他们遇到唐人、布尔萨居民之后,就自身份,说是要投奔托利亚沙伊的。
新林郡守最初以为安息国内要么内战再烈,要么爆发了瘟疫,结果细问之下,这些安息农夫却说,这两件灾祸都没有发生。
“就是苦的过不下去。”
沙阿沙的统治濒临崩溃了。
曾经,安息的南部将军列加斯等人还会不断地派出军队北上,帮助沙阿沙平定一个又一个暴乱的城镇,将拥戴大穆护的军人撵到了东北部的贫瘠之地中。
可是南部将军的努力并未挽救帝国。
帝国的文官机构几乎荡然无存,曾经被沙阿沙打压而心怀不满的贵人、奴隶军人纷纷崛起。
各种各样的信仰、各种各样的军人在安息高原上彼此攻击。
安息人再次堕入了可悲的传统之中:沙阿沙为了对付一部分军人,开始从草原人那里招揽奴隶大军,为了讨好奴隶大军,边境的土地被分封给这些新加入的军人。
沙阿沙知道,过度地依赖奴隶军人,最终会拖垮他的帝国,但是除了奴隶军人,沙阿沙已经谁都不相信了:一年之前,他甚至拒绝列加斯北上,不久之后却又下令列加斯尽快前往首都。
反复无常的沙阿沙让列加斯也不敢轻易北上了,他担心沙阿沙已经被首都的贵人们控制。
列加斯很熟悉安息贵族之间的斗争:他们无法在战场上取胜的时候,就会采用宫廷阴谋来铲除祸患。
如今安息帝国的势力分野,已经无人可以仔细琢磨了。
首都附近的区域,对沙阿沙还比较忠诚,士兵也多半由纯粹的安息人组成;
南部各地,还有列加斯在维持着沙阿沙的旗号;
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地的安息军人已经逐渐接受了沙阿沙大权旁落的现实,开始在各种首领的旗下作战。
大穆护本人很早就逃离了首都,他有好几次公开了与沙阿沙讲和的信件,只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听从大穆护的号召了。
大穆护曾经以为,他可以借用一种新的教义,来改善这个帝国,将安息帝国从一个凡人的国度,改变成一个敬神的虔诚国度。
可是那些追随大穆护的贵族们,恐怕从一开始就不在乎教义的好坏。
他们只不过利用沙阿沙和大穆护的不和,趁机扩大着自己的势力。
曾经有许多安息贵人称呼大穆护为‘神圣祭司’,到了现在,同样的一批贵人们,却在各地揭大穆护的短。
他们说,大穆护所谓的新教义,不过是诺曼信仰的拙劣翻版――大穆护早年实际上是个诺曼信仰的教徒,他认识到了‘一神’在神学上的好处,试图将的拜火教中的光明之神改造为上帝,而黑暗之神则被解释为一个堕落的天使,从而完成教义上的演变。
这样的思潮,对于大穆护的教义极为不利:这瓦解了大穆护的根基。
如果大穆护变成了一个‘披着穆护长袍的诺曼教徒’,那么一切都变味了:人们不会在乎诺曼教义是否真有可取之处,人们只会觉得,大穆护是个伪信者。
大穆护压制的许多拜火教的恶俗,正在以更加迅猛的势头回归:圣婚、杀死寡妇、泛滥的祭祀活动、公开招揽信众的异端信仰、各地涌现的先知。
许多年前,大穆护掀起了这等狂潮,如今这狂潮却要将所有的安息人裹挟其中。
在安息帝国的西南部,安息人的生活极为恶劣。
这里曾是安息人和布尔萨人混居的地方。
在诺曼帝国最强势的时候,此地属于布尔萨行省。
安息入侵布尔萨半岛之后,安息帝国和诺曼帝国签署了合约,诺曼帝国将安息人占多数的地区归还给了安息帝国,双方重新确定了边界。
唐人占据布尔萨行省后,为了谋求和平,便承认了这个条约,继续交出了几块安息人占多数的土地给安息帝国。
这些安息人在诺曼帝国的治下,是布尔萨行省的三等公民。
回归安息之后,这些人的地位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安息的军人首领、大商人、穆护军、奴隶大军,都将这些安息人视为无人保护之辈:要么勒索粮食、要么勒索金币、要么勒索人口。
安息西南部地区,一个安息人要承担的赋税,四倍于别处,更不用说劳役了。
可就算付出了这么多东西,安息人却也得不到任何安宁:领主们不会去逮捕盗贼;商人们囤聚着粮食取利;所有的军人都可以随便去一个村庄之中拉走居民;旧式的圣火殿堂死而复生;新穆护们急于聚敛财产、招揽穆护儿女。
边境的安息人在生活困苦之余,自然将目光投向了布尔萨半岛。
他们的去处有两个:要么是安息南部的贸易城邦,要么是火海之中崛起的都护府。
贸易城邦,自然是首选。
那里自古富庶,粮食丰饶多产,又未曾经历过战争,社会秩序相当稳定。此外,那些地方也是安息人主政,虽然有一些贸易城邦已经改信了诺曼教义,可是当地的安息人教会,却比诺曼人的要温和一些。
都护府也不错,听说都护府的沙伊,曾经也算得上是沙阿沙的封臣,只不过后来取得了独立。
只是贸易城邦太过软弱了。
都护府和乌苏拉开战之后,贸易城邦莫名其妙地就被都护府教训了一顿。
都护府还不是派出主力去进攻,只不过是派出了一位领主,率领着领地士兵就将贸易城邦数千名士兵打得寸步难行。
本来准备逃亡贸易城堡的安息人,只能将目光投向了都护府。
唐人在边境设下了马市,许多安息商人都在边境设下了临时的居所。
听安息商人们说,唐人并不像是看起来那样的凶残,他们也是做生意的好手。
“你们若是去过了唐人的马市,就会看见他们也是极为富裕的居民。他们本来茶园很少,但这几年出茶越来越多,最早只有托利亚山脉种植茶叶,现在,托利亚山脉的西麓,唐人在许多的丘陵上都种植了茶园。此外,唐人还有很好的布料、瓷器、琉璃器,他们最早不出产挂毯,我们带去挂毯就能换到彩砖和茶叶。现在唐人变得挑剔了,只要最好的挂毯,普通的他们自己就能织造,可是我们却造不出来那些漂亮的琉璃瓦和瓷器。还有丝绸,安息丝绸过去比不赢唐丝和乌苏拉丝,现在也比不过布尔萨丝(都护府)。”
“好在唐人缺乏马匹和粮食,这两样东西只要运到了边境就会被唐人要走。光明之神庇佑,希望唐人养不出骏马,希望唐人养不活居民,否则我们要给唐人卖木材和铁矿了。”
这种说法增加了都护府的吸引力。
当然,也有一些和唐人做生意赔钱的商人也在大加诋毁唐人,不过理由却多半是,“他们不敬神灵,拆除了许多圣火殿堂,以后肯定会有熊熊大火从天而降,惩罚唐人”、“唐人都是奴隶出身,杀死了许多贵族。没有贵族的帮助,他们的统治迟早会奔溃的,你们等着吧!”“唐人已经被乌苏拉商人控制住了,他们的金币都用的阿涅格金币!什么?阿涅格金币是莱赫人的?我刚才说错了,唐人已经被莱赫商人控制了。我来跟你们讲一讲神秘的莱赫商人团,这些人已经控制了许多国家了!”
悄悄的逃亡开始了。
因为饥荒而产生的逃亡,往往不需要等到收获之后:在夏收结束后,农人们就能预料到秋冬之季的景象。
安息人尤其如此。
因为气候原因,夏收之后的高原,谷物的收获已经无从指望。
今年的高原,夏收惨淡。领主们担心到了秋天粮食供给不足,便加大的征收力度。募粮官进入了各个村庄,将粮食带走。无数的村庄陷入了萧条和哭泣之中。
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安息农人开始离开家园,朝着边境汇聚而去。
安息领主和军人首领们自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他们派出了士兵沿途追击。
些沿着平坦的大道逃荒的安息人,很快就被追了回来。
聪明一些的安息人则没有直奔边境,而是朝着北方先进入山区,躲避领主士兵们的追击,随后再折为南下,从科尔卡山脉进入都护府境内。
除了流民之外,还有许多单独逃亡的安息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奴隶。
虽然安息人的奴隶地位悬殊,有些奴隶可以位列宰相、大法官或者赫尔沙依,但大部分安息奴隶的处境却比较悲惨。
安息社会有许多传统,训诫主人们要温和地对待奴隶,要将他们视为兄弟、给予照顾,安息人善行的首位,就是释放奴隶。
不过再怎么温和的劝诫,也抵不过恶劣的年岁:当主人家都无法衣食丰足的时候,谁会在乎奴隶们的地位呢?
安息奴隶们开始朝着布尔萨逃亡了。
奴隶们的意志有时候比起流民更加强烈。
“布尔萨不允许蓄奴。”这一句话,就在无数的安息奴隶心中播撒了希望。
新林郡守没有料到,都护府最穷困的一郡,竟然成了安息人的乐园。
安息农夫和奴隶们都是很聪明的。
他们到新林郡来,是不打算在这里久居的,他们希望经过新林郡南下怀远郡,甚至继续向西,走到南郡去。
南郡的富庶,叠加在了‘富裕尼塔’的传说之上:高原上的安息人,大多听说过翠绿平原的传说,不论这块平原叫做尼塔还是叫做南郡,对他们来说都是梦想中的家园。
新林郡如今百废待兴,对迁徙来的移民自然雁过拔毛,不允许他们直接南下。
郡守和他们约定:要先在新林郡开拓一年,才能酌情放行。
安息移民们迁徙到新林郡时,已经颇为不易,如今又不被允许继续迁徙,不由得哀叹连连。
不过好在新林郡守已经下令:各地的城镇、唐市,要妥善安置流民,山地的布尔萨部落不得劫掠流民,违者严惩。
不久后,河滩上荒弃的田亩、庄园,开始出现了安息农人的身影;
破损的城墙上出现了脚手架,安息工匠在附近的帮忙;
体格健壮的安息人被唐人补充进了唐军中,让他们跟着运送粮食、看护牲畜。
这些在高原上被军人首领轮流统治过的安息人,统治起来颇为驯服,倒是大大地出乎唐人的意料之外。
安息人抵达新林郡后,归义的速度明显快过当地的布尔萨人。
举目无亲而又被真诚接纳时,移民们是很容易融入到当地的主流之中的。
各地肃清诺曼残匪的战斗依然在继续着。
新林郡守一边总领着各地的作战,一边筹备着一支远征军。
诺曼人的南下,对新林郡守的触动却是很大的。
这些诺曼人竟然是春申来的,难道春申的公爵,已经开始筹划南侵了么?
如果真的是这样,新林郡可不容再次有失了。
古河人已经被彻底击溃,布尔萨半岛上已经没有独立成军的势力敢于威胁新林了。
可是北方不一样,北方依然有诺曼人和乌苏拉人的势力。虽然具体情况如何,新林郡守说不好,可是敌人随时会从新林郡发起进攻,这是不能不防的。
“当初林中人能南下,现在诺曼人能南下,说明北方道路已通。”新林郡守告诉新林的熊都尉,“还请都尉派出一支人马北出山口,北上寻路。”
新林郡守在一份摊开的地图上,和熊灵均都尉谋划着。
“若是北方有险可守,来年,便要出山口设置堡寨,”熊灵均说,“若是无险可守,山口附近的诺曼旧堡,就要考虑翻修了。”
熊灵均却有些拿不准,“郡守,我们审了许多诺曼人,他们都说,南下的这批人就是春申贼子的精锐了,之后谁还会从那里来?”
“这次是诺曼人,下次说不准是谁。”郡守说,“林中和新林之间,这道边林太危险了。这里荒废无守,谁都可以在这里泊船停靠,万一乌苏拉之贼在这里登陆,我们却浑然不觉,祸患就来了。这次北上,还要在海岸边设置望寨,一有海上之贼靠近,立刻就要警备整个新林。”
熊灵均见郡守说得有理,便点了点头。
“我会派人北上寻路的。”他叹息了一声,“郡守有所不知,当初林中人南下,天寒地冻,无数林中血肉埋骨路上```”
“以后会好的。”郡守宽慰都尉,“平定唐土后,边林便是我唐国腹地,到时采伐群山、辟为沃野,当初殒命路上的林中父老,便算是安葬乡里了。”
熊灵均一笑,“郡守说得好。我这便去准备人马。”
几天之后。
一支四百人的大队已经集结完毕:两百唐兵、六十山地归义兵、一百四十布尔萨民夫。
这些人携带着粮食、铁器、火种,他们举着都护府的旗帜、踩着羊皮靴,越出了北山口,朝着遥远的林中郡跋涉而去。
新林郡守站在山口为这些人送行。
无人知晓,这支队伍会遇到什么人。
还在找王国的建立免费小说?
网上直接搜索20万本热门小说免费看,,精彩!
(王国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