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炜看着手上这白花花,圆滚滚的东西,这是一枚银圆。整体,制作得非常精美,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正面上有“年号和皇明蜀都镇造”,下有“折金花银一两”,字样,钱文秀逸,笔画端庄。中间则是大明皇帝朱佑樘的头像,后世称为朱大头收藏家叫“猪头”。
背面,则写着“壹圆”两个大字,然后是日月浪涛图案,边上,还有“含银九成五”几个小字。
朱厚炜指尖轻轻抚摸,感受上面的花纹图案,还有边缘的齿纹,又在旁边银箱抓了一把,任其落下,发出锵锵的悦耳声音,银箱内,白花花的光泽炫人眼目。
中间无孔,提早来到大明的这些银圆,几乎每枚外形、成色、重量一致,一枚就可当一枚使用,这也是朱厚炜为了避免因成色、重量不符标准,甚至流通时只能按重量计值,不能按枚计值,失去银圆流通意义防止的。
而且,这些银圆的含银量,还皆是含银九五,与大明折色银差不多,可谓非常的优质。
使用机器模具冲压,这些银圆都是如此精美与标准,已经非常不错,到时朝廷、民间接受与普及,都不是问题。
“哗!”
“哗……”
朱厚炜看向旁边的杨慎与郑楷,二人也是爱不释手的玩弄着,杨慎手上抓着一把银圆,不时左手落右手,右手落左手,陶醉地听着银圆相互撞击间,发出的悦耳声音。
郑楷则是抓着几枚银圆左看右看,反复体会手感,还时不时学朱厚炜样子,对着边角吹几下,倾听传入耳内的声音。
他手上的银圆。虽大小相同,然每个面额又是不同,共有一圆、五角、一角、一分四等面值。 这前三等,为银圆,依成色划分,含银量各不同,背面都有标记,后一等却是铜圆。
铜色紫红,大小、图案文字什么。与一枚银圆差不多,只不过正面下方,写着“每枚当制钱十文”几个大字,背面写着“壹分”两个大字,一样铸造得精美优质。
郑楷抚摸着铜圆。看上面“每枚当制钱十文”字样,又感受着重量,叹息道:“如此好钱,不说每枚当制钱十文,便是二十文,小民们也愿意换啊。”
杨慎点头道:“在京师,这样一枚铜圆。至少可换小平钱二十五枚到三十枚。”
大明铸钱,初明太祖朱元璋时,只交由工部的宝源局负责,那时每年铸钱不多。而且大力奉行宝钞政策,对铜钱控制严格,三番两次的停铸,禁用。所以虽那时民间私铸猖獗,然总体而言。铜钱是很值钱的。
到了明神宗万历时期,因抗日援朝战争,取得铸钱权的户部,大力设置铸钱炉,全国各处纷纷效仿,最后整个大明有多少钱炉无法统计,特别大量的私钱,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让许多官炉纷纷关门大吉。
天启与崇祯年间,一样私钱泛滥,各省钱局滥钱恶钱,赚取利润,崇祯元年,开铸崇祯通宝,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铸作精良,然因朝廷财政几近崩溃,不久后,就没有维持下去。
后来铸的各官钱,皆是径小轻薄,为戏称为跑马钱,这时的钱制是最复杂的,各地钱局大肆滥铸,加上全国泛滥的私钱,种类达到百余种。
与历代一样,弘治通宝以小平钱为主,便是面值一文的小钱,当然,还有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折十钱等大钱,便是当二文、五文、十文等钱使用。
大明规定,当十等大钱,至少要钱重一两,含铜要达到多少都有规定,然而却很少办到,天启年间,曾开铸当十钱,因官私所铸大钱泛滥,很快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
各人手中的铜圆,成色好,外形美观,含铜量高,份量足,如杨慎所说,壹分面值铜圆,在外间换二十五文钱,很轻松。
至于银子搞成什么形状,老百姓倒不以为意,大明计算银两,向来只看成色与重量,形状什么是不管的,便如民间使用的碎银子,便是从一锭银子中剪下来的,一剪刀下去,是什么形状?
大明的官银折色银,铸成元宝样子,只是方便统计罢了。
反觉得银圆这样一枚一枚,使用方便,不必再称重量,看成色,与民便利。
“小杨,现大明制钱过多过劣,百姓深受其苦,便让他们占点便宜,又有什么?”
朱厚炜正色说道。
蜀王府长史 郑楷点点头,蜀都府也有钱局,铸币不算违制,加上朱厚炜搞的银圆与铜圆,精美料足,与百姓有大益,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难得没有争吵,就得到民间和朝廷的大力支持。
当然,银圆与铜圆该造多少,杨慎心中没数,现在大明各处钱局,都是开工猛造,谈不上什么统筹。
在杨慎心中,还是钱币造得越多越好,这样,更多的百姓,可以享受到精美钱币的好处,最后为自己的老爸杨廷和成为内阁首辅创造条件,把银圆铸币权交到朝廷的手中去。
只有朱厚炜知道,钱币的发行,不是简单的事,太多太少都不好,特别太多了,大明宝钞就是前车之鉴,所以,银圆的发行工作如与前期成都使用的交子发行一样,银钱司各员,也有经过仔细的核算。
北京城 皇宫乾清宫大明皇帝朱佑樘正在与众臣商议朝政,刚好谈的就是因国家财政困难准备发行弘治通宝的这件事。
“陛下,现在财政已经快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了,大明宝钞的信用已经没有了。现请求制成弘治通宝已平财政。”户部尚书周洪谟上前奏道。大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因纸币政策崩溃,宝钞信用无法挽回,朱佑樘命两京十三省钱局开铸弘治通宝钱,定制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并规定了每年的铸额。弘治十八年五月朝廷令户部调查各地铸造情况,各地所铸量仅为计划的十分之一二;正德二年四月朝廷下令各省停铸,弘治通宝前后铸期不足四年。
弘治通宝版式为小平钱,直径24~26mm,存世弘治通宝均为光背。另有大字光背版式,比较少见;传世品有一枚当十大钱,可能是试铸样钱。弘治通宝因含锡过多而质地不佳,流传于今多数漆黑漫晦。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六年,命北京、南京两京外山东、福建、湖广、四川等13省钱局开铸弘治通宝钱,定制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并规定了每年的铸额。然弘治十八年五月,帝下令户部调查各地铸造弘治通宝的情况,各地所铸量仅为计划的十分之一、二;到了正德二年,四月下令各省全部停铸。前后铸期不足四年。 朱佑樘听到这话愣了愣,暗道朱厚炜这几年在朝廷大力推广工商业,皇家都要交朝廷商税,朝廷的税收如果还只是有农业税和盐税为主那是不行的?商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三十税一已经太低了。
朱佑樘心里骂了朝廷官员几句,朝廷出访欧洲的银子还是朝廷找皇家借的钱,是从自己的内库借的。但如今虽然官员们都从朱厚炜的工商业中得到好处,主动纳税的没有几个,国家的税收并没有因工商业的发展而增加。
由于文官集团强大,朱佑樘只有笼络。此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朱佑樘正好借户部尚书周洪谟的嘴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朱秀荣这次回来带来成都制造的银圆和铜圆,这次可以把商税问题,货币问题,官员纳税问题一并解决。
想了想,朱佑樘轻描淡写地说道:
“周爱卿说的不错,现在的货币使用的确不方便,是需要铸造新钱,但这次不是铸造小平钱弘治通宝而是银圆和铜圆。”
内阁大学士杨廷和说道:“陛下,这如今也只有银子最好用了。用铜钱的话太重,一贯铜钱几斤重,若是带十贯铜钱,身上就压着几十斤的钱。用金子则太难分割,若是在酒馆里吃一碗面花费半钱银子,用金子结算的话只有五厘金子,根本割不下来这么一点金子。手稍微一抖,就要多割或者少割几厘出来。”
太康公主朱秀荣说道:“我从成都回来带回一些银圆,二弟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只用金银和铜钱结算就不方便了。必须统一货币形式,现在我们的白银比较充足以后同欧洲的贸易中会有更多的白银输入,我们要以金银为资本准备金,建立银本位建银行,发行纸币!造福百姓。我们准备先铸造银圆和铜圆替代金银在市场流通,保留小平钱为小额辅币。”
周洪谟低着头,抚摸手中银圆,心想:“若有一日,户部也发行银圆,并推广向全大明,那朝廷钱制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