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关索前往南中平乱之后,刘闪详细地了解到南中的很多事情,也知道蜀国对南中的治理并非“不管不顾,不叛乱就行”,而是一种掠夺式的统治方式!
南中各郡县并非不毛之地,而是蜀国的“提款机”和后方根据地。它地处偏远,物产却极为丰饶,盛产稻米、小麦等粮食资源和金、银、铜、铁、锡、丹砂等矿藏资源,并且富产良马、耕牛,当地的百姓也骁勇善战,蜀国的精锐部队“无当飞军”就出自南中。
蜀国向南中征收的赋税极高,特别是诸葛丞相六出祁山期间,由于连年的征战,消耗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这些几乎全依赖于南中地区的供给补充,蜀国才得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事实上,自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南中地区依旧叛乱不止,特别是越巂郡!当时,蜀国委派的太守都不敢去当地任职,只敢前往八百多里外的边境安定县一带虚应故事而已,去年(公元233年)马忠将军仍在那里平乱。
在刘闪看来,正是这种掠夺式统治,才造成当地百姓不堪重负,才会产生无法调和的尖锐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就算诸葛亮也难以把南中治理好,这就不足为奇了。
刘闪的这些话说得很直接,但没有对诸葛亮有半点不敬的意思,几位南中归来的老臣无不点头称是。刘闪暗自庆幸,幸好是把他们几位单独请到宣室殿,否则这些话让朝中那些“迂腐”的大臣们听到,又得浪费口舌去争辩。
刘闪介绍了蜀国正在施行的鼓励农耕、轻徭薄赋的诸多政策,表示南中地区也会施行相同的政策,几位官员听后无不感慨,表示如果能一直这样,南人将不会再反。
刘闪闻之自然很高兴,表示除了这些外,还需让南中地区的百姓对蜀汉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让他们认识到,南中跟蜀国的其他地方一样,都是蜀汉的一部分。
为了加强这种“归属感”,刘闪向官员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将蜀中地区百姓的穿衣着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节日传统、婚嫁丧葬等风俗全部照搬过去,鼓励当地百姓向汉人学习。
另一方面,刘闪整理了很多夏、商以至春秋战国时代的神话传说和有趣的典故,让官员们以“说书”、“讲故事”或其他娱乐方式,将这些带到南中,尽量让当地的百姓全都知晓,要让他们意识到,这些都是自己国家的历史。
几个官员意识不到做这些有什么用,刘闪没法用“文化入侵”这样的言辞去表达,只是嘱咐官员们照做就行,相信他们会尽力而为。
刘闪又拿出一大叠粗糙的黄纸,这些都是自己收集整理的汉代以及在这之前的历史人物故事,包括王翦、白起、卫青、霍去病、张良、陈平等等,希望官员们将这些人物的英雄事迹在南中地区广泛传诵,以此激发南中百姓对英雄人物的向往。
除此之外,刘闪还特别整理了汉代鼎盛时期和东汉末年至现在,与百姓生活相关的诸多文字资料,希望南中百姓能向往国家强盛时期的富足生活,激发他们为蜀汉和南中走向强盛而奋斗的愿望。
其实这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爱国”教育,因为南中地区很多百姓对蜀汉朝廷尚有排斥心理,刘闪希望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进一步加强南中百姓对蜀汉的认同,能让他们更加涌跃地加入“无当飞军”。
www.。m.